[讨论] 因缘成果(一):佛陀与普利高津的对话

楼主: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2-06-20 16:18:44
我从毛治国的网志选读了一篇文章
《因缘成果(一):佛陀与普利高津的对话》
以下的连结网址是该篇文章的出处
https://medium.com/ckmao/%E5%9B%A0%E7%B7%A3%E6%88%90%E6%9E%9C-%E4%BD%9B%E9%99%
80
(连结网址过长,请自行复制完整连结,贴上并前往网址参考文章内容)
在“易经开箱文”中提到“捡到一把枪”的故事:
发现北宋易学大师周敦颐可以穿越900年时空,
与1977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进行“同频对话”,亦即把两人
各自提出的“宇宙生成演化”原理,可以互为“文本”方式进行直接对译的可能性。
但因受限于当时文章篇幅,所以故事中有关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理论就只好一笔带过,没交代清楚它内容的细节。
以下就来打开“耗散结构”这个黑箱。要说明耗散结构的核心理念,
以“借古喻今”方式借用佛家“因缘成果”概念来说明,可能是最容易上手的一个方式。
佛家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缘起(conditional arising)”的世界,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
遵循一个称为因缘成果(我把它翻成conditional causality)的规律。
“因缘”这一对听起来很玄的概念,用白话来说它们代表的其实是大家常听到,
甚至常用到的系统与环境的概念。因缘成果整句话完整的说法是
“内因为依据、外缘为条件,当因缘俱足且和合时,万事万物就因而形成”
(为了检视自己对这句话的了解程度,我把它翻成英文,如下文所示:
The convergence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emerges all things.)
这里的内因就是系统,外缘就是环境,用白话来说它的大意就是:
当适当的环境(缘)出现时,系统(因)就会转化形成新的系统(果)。
根据这个说法,也让我们发现一般所称的“因果关系”
其实是“因缘果”关系的简称,因为,只有因但无缘,是成不了果的,
同理,有缘但无因,也成不了果;只有因缘俱足,才是成果的充分条件。
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就有佛学大师(注1)说“因果定法则,因缘成万事”,意思是说

因果关系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但因果关系是否起作用则决定于是否出现适当的外缘。
这句话我的英文翻译如下:
The causality inherent in the system determines the result,
the external condition determines the occurrence of the causality.
普利高津因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所谓耗散结构简单说是具有“生命力”的系统(注2),
它的范畴涵盖自然界、生态世界,以及人文社会现象。
在学术上,耗散结构本身属于复杂系统的一个分支理论,
而复杂系统各分支在研究上有个共用的公分母,
那就是“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概念。
所谓自组织的最简单说法就是:
它是在没有外力介入的“去中心化”情形下,会根据外在环境产生自发性作用的
一种现象与行为。
普利高津的贡献就是他在自组织概念的基础上,发现了耗散结构的三个行为规律:
(1) 任何处在混沌无序状态,但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元素,在适当的环境条件出现时,它就
会从混沌无序中涌现(emerging)出称为耗散结构的有序系统。
(2) 任何已存在的耗散结构,为了对抗宇宙熵增(entropy ever-increasing)定律
(注3)作用下,系统内部所出现的“熵增”现象,
系统就需保持开放状态以便从外环境取得能量、物质与讯息等称为“负熵
(negative entropy)”的资源,并将系统内所产生称为“正熵”的废弃物
排到外环境中,来维持自己的有序状态。
(3) 任何已经存在的耗散结构,当环境出现巨变致使原有结构无法再稳定维持时,系统就
会以自我颠覆的方式打破既有的结构,去进行另一波与新环境的互动,并涌现出对新环境
具有适应性的新型态耗散结构。
乍看这三个规律都不免觉得只是拗口学术术语的堆叠,与我们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这也
曾是我初见这理论时的反应。但后来根据“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作学问用加
法、求智慧用减法”的原则,把这三个规律的细节予以删除过滤掉,就揭露出了普利高津
三规律的真实面目:它们诉说的其实是任何具有生命力的系统(例如人类组织、人类历史
等)的创生、存在与演化规律。
第一条规律说的是系统的创生法则:
“涌现”其实可与“因缘成果”的概念完全密合,甚至更精确地说:
涌现当下的那一刻也就是“和合成果”的霎那,代表一个“有序”的新结构从
混沌“无序”的迷雾中悠然现身。
第二条规律说的是系统的存在法则:
“吸收负熵”其实就是物理版的生物学新陈代谢现象的解读。
吸收负熵是从生命伊始就一刻不能停息的动作,这一概念也可作为“《易经》自强不息
概念”这一直观洞察的科学佐证。
第三条规律说的是系统的演化法则,而这个规律的“潜台词”其实是:
当环境变动不大的时候,系统会设法维稳;
但当环境变化巨大,维稳已不再可能时,系统就会出现“穷则变,变以求通”的行为,
将自己改造成一个可适应新环境的系统。
而更深一层的QBQ(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则是:
系统的维稳阶段追求的是“自稳定性(self-stability)”,
例如生理平衡作用homeostasis;而在系统的变以求通阶段追求的则是“泛稳定性
(meta-stability)”,意思是:系统不会抱残守缺死守某一种特定的组织结构,
一旦发现它已无法再维持时,就会毅然自发放弃,并去寻找能让自己继续存活的新模式
(有人用“鸡蛋内破是生命、外破是死亡”来形容这种过程),这也是“生命会自寻生路
(Life finds its way)”这句话的具体写照。
对第三规律还有两点补充。
首先,自组织的耗散结构具有追求系统“泛稳定性”的特性,这是生命力坚韧性(
robustness,另译为鲁棒性)的表征。
其实“泛稳定性”真正令人惊异的是:它代表自组织系统一旦存在,就仿佛具有
让自己继续存在的“目的性”。但“目的性”一般是与意志力这类概念连结的,
“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系统居然具有“目的性”岂不矛盾。唯一的解释就是自组织系统
的因缘成果作用力是一种内在自发的驱动力,只要系统与环境持续开放互动,
一旦因缘和合就必然成果;而因缘不合时,系统虽会解构但仍会自发寻求再度和合
的机会,于是就显现出自组织系统具有追求泛稳定的目的性。
其次,《易经》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但我们只说
“穷则变、变以求通”,主要是:
系统的“变”其实有通与不通两种结果,
“通”固然代表适应成功,系统可在新环境中继续存活;
但由于环境持续在变,系统“变”的需求也会随之一波波发生,
因此这次“通”了后,并不能就此得到“久”的结果,因为后续的“变”中,
只要有一次“不通”,系统就会因无法达成泛稳定性目标而耗散(dissipated);
所以能不能“久”是要以“每次变都能通”的成果一步步累积起来达成的。
了解了自组织耗散结构的行为规律,对科学家来说,工作就结束了;
但对管理者来说,就会自然追问:
它对我有什么用?我可拿它来做什么?
这是接下来要继续讨论的问题。
注1:这是我在台北市济南路华严莲社墙上看到由住持成一法师所撰的对子。
注2:耗散结构范畴也包括无机的物理化学现象,例如贝纳花纹(benard cell),或是
B-Z化学钟(chemical clock)等,不过它们都可视为因缘成果下所涌现具有“准生命”
力的系统。
注3:宇宙熵增一般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它归纳出:
任何封闭性热力系统的自发性趋势必然是往“熵(系统乱度)”不断增加的方向发展。
而吸收负熵(严格说应是“净负熵”,因为还要扣掉从系统排出到环境的正熵)
的新陈代谢作用是唯一可以平衡熵增的办法;只不过,
新陈代谢的结果是耗散系统自己内部的熵固然减少了,
但外在大环境的总熵却因为耗散系统的存在与存活,
而变得比以前增加得更多。
本文作者:毛治国
官方网站:https://www.ckmao.pro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6-20 17:16:00
一般科学家认为 宇宙终究会走向无序状态那时候六道轮回是不是也消失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2-06-20 18:15:00
佛经有讲喔,六道全部都会毁灭,一个接着一个来,众生会转生到其他世界去详情可google就知道了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6-20 18:32:00
地藏王菩萨到那时就可以成佛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6-20 18:51:00
末法就是熵增到最后无序了,唯一修行的方式就是非常专注在某ㄧ法门,所以整天对比祖师文章的人大多浪费时间,你证悟后再回来看才会得加持,在那之前要很集中于某一法门
作者: sysp (无极)   2022-06-20 19:20:00
无序是一种稳定状态 所以宇宙最后等于涅槃吗?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6-20 19:23:00
这就太深了无法得知但是如果要随着宇宙的无序走下去,等宇宙把你推到成道要非常久,你集中于某ㄧ点,就可以即身成就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6-20 19:38:00
宇宙涅槃也不会怎样。本来就只是个元宇宙而已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20 21:47:00
完全断除烦恼是圣者才做得到的事情 一般在家众不会被这样要求 大概能做到的是稍微能降低 或不随着他激烈互动而已 先发愿未来要好好学习教理 在接触佛教五年内好好听经把修行的架构听过一次 知道自己的位置 应该怎么前进 怎么修行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2-06-20 23:34:00
只要有因果。都是生灭法。不生不灭才是因缘法在说明的东西。想要找到长久有序的东西是自身邪见在作祟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2-06-21 02:26:00
念佛菩萨圣号是一种法门啊!如果与你因缘相应,可以考虑一门深入。《楞严经》中就有念佛法门的叙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2-06-22 13:24:00
佛法的八正道就不是在规划人生道路吗?里面还有教你要正精进,不要偷懒。计画方向都是要离轮回苦得涅槃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