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提到“戏论”两个字,
如果一般人从字面上去理解,可能会以为是“戏言”之类的意思,
因此特别去查了一下关于“戏论”说法。
在YT上分别有法藏法师和净空法师提到戏论的影片,
搭配关键字即可查到影片连结,在此简略一下两位法师的说法。
法藏法师举了一个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奴金作为例子,
说拉马奴金提出了一个数学公式打破了过去人们对数学理性的理解,
相较于拉马奴金的公式可用来解释宇宙现象,原本人们对数学的理解就沦为“戏论”。
而法师又补充,但拉马奴金即便如此天才,提出的数学对人类科技应用贡献之大,
但相对于解脱生死而言,这些伟大的数学发现也沦为“戏论”。
净空法师则是举了佛陀世尊在生前最后的说法,
世尊说自己对于佛法没有说过一个字,过去所说的都是“戏论”。
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却是有其道理。
因为面对真正的解脱,所有一切都要放下,包括以任何形式表达的佛法。
任何语言文字形式的表达都是引导入门的工具,要真正入门必须连工具都放下。
若继续专研执著于工具本身,则有碍于入门。
所以世尊说的没错,相对于生死解脱而言,过去所言佛法亦是“戏论”。
大概是这个意思。(这让我想到<金刚经>当中竹筏的比喻。)
所以对于“戏”字的理解,就不是开玩笑的嬉戏,而是一种假托的手法。
戏的演出是假的,其为助于理解演出内容背后所隐藏的涵义;
戏的形式有侷限,有边界,仅在某种环境条件范围内是成立。
而对生死解脱而言,一切形式的表达都是戏论,这是绝对的;
但在尚未面对生死解脱之前,戏论的概念却彼此之间却是相对的。
例如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地球上的关于物质运动的物理现象,
但却不能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样可以解释整个宇宙的物理现象。
如果不摆脱对万有引力观念的执著,跳脱地球的框架,就无法理解相对论。
但若连万有引力的理论基础都没有,也难直接理解相对论。至少对多数地球人是如此。
所以相较于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就是戏论。
而戏论又有其实用功能上的必要性,
就是说要达到目的地,不能没有工具。
而工具的形式是要能够被凡夫俗子所接受,所以必须考究。
刚好也看到蒋勋老师提到为何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金刚经>能够这么广泛流传,
一部分原因就是罗什大师采用了像<诗经>的那种格律的翻译表达方式,
故能对中原人士有语感上的共鸣,故更能被接受。
同样道理,为何是12因缘,而不是11或13因缘?
推测应也是为了助于让大家有印象、能记忆,进而理解内涵。
如果一开始是用另一种难以让人有印象、又难以记忆的形式,要进而理解内涵就更难了。
为了便于传播大众,并助于理解的目的,戏论的形式必须考究斟酌,
但是达到目的之后,就无须执著其形式了。若再执著不放,反而有碍。
部分人在尚未理解内涵前,难免先为其形式所困惑,
若能对于形式给个说法,对方也能接受,那么进一步探究内涵的机会就更大了。
以上关於戏论的戏论,个人浅见。
为了便于板友参酌,以下补充前文所提及的影片连结:
什么叫戏论?以印度数学天才为喻【精华37】- 法藏法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1ebRuhb7dM
破尽戏论是什么意思 - 净空法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acvaz43Gw
每个人的人性组成就是一部佛经,这是蒋勋的金刚经,你的呢? - 蒋勋老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AhgGPNq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