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当今是末法时期?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8-10-19 00:38:00
※ 引述《hawls ()》之铭言:
: 引述 维基百科-末法:
: 如来灭度后,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证果,称为正法;虽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
: 证果,称为像法(像,相似之意);教法垂世,人虽秉教,多不修行及无证果,称为末法
~~
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所以与你说的“如今有(一些)有德行的僧人”的事实不矛盾。
但是整个汉传地区(包含中国)仍然有乱七八糟的僧人(例如少林寺CEO住持释永信)。
最近还有个名寺住持释学诚被检举性侵。还有佛教版主流网友拥护的名僧屡次喜欢谈灾祥
变异,例如2012年是世界末日啦、爱因斯坦发明原子弹所以死后在核爆地狱受苦啦云云。
至于汉传地区虽然“大师”很多,但也就只是些凡夫高僧而已,
确实倒没有听说谁证圣果的。皇权时代的道绰大师在世时没有听说证果、藕益大师也是。
民国的印光大师在世时还没听说证果(被某些人起哄造菩萨的不算)、虚云大师也是。
虚云大师据说往生后也正在兜率内院修行中,“努力迈向将来”证果。
所以,完全符合末法之世。
: 。据记载,末法时代佛之正法衰颓,僧风浊乱。[4][5]
: [4] [5]所备注的经典甚多,恕不放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湾地区佛教普遍接受当今属末法时期,但是末学做了比对一下,即使是和末法说有紧密
: 关系的净土宗也是精进修行,累积善业,不乏参加禅修的信众。(有“教”、“行”)其
: 他盛行如禅宗或藏传佛教,也是强调实际的修行,所以至少都具备了“教”、“行”。
修行有戒、定、慧。僧人之戒包含佛严格规定无论如何都不能犯的(不)捉金钱戒。
你看现在几位汉传僧人做得到?很少。坊间常见一堆不成理由的借口(参照版上网友说词
)。所以符合“多”不修行的末法之世要件。
大概剩下海城大悲寺是少数查得到的严持(不)捉金钱戒的僧团。
末法之世,“多数”汉传僧人持梁武帝制的而牴触佛在十诵律大骂想申请佛把这当戒乃是
“痴人”的断食鱼肉戒,还轻信北传伪经栽赃印度在地人佛会说的印度“草菜不生”云云
,持得很起劲,但是持佛亲自制的不捉金钱戒,却仿佛要这些不修行的僧人的命,一堆“
不方便”的借口。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六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斋堂
听众:辽宁省大连地区居士约六十余人
................................................................................
金钱戒,这是从佛在世,有了僧团开始,那时候僧团就不摸金钱。这个金钱戒它是对僧人而
言的。什么叫金钱戒呢?就是不允许僧人去储备金钱、手持金钱和触摸金钱,这都不允许。
过去波斯匿王,对于有个别僧人使用金钱的问题产生了疑问。有了疑问以后,就派个大臣去
问佛,说:“你看看,有摸金钱的僧人,也有不摸金钱的。”佛就给做了回答,佛说:“僧
人是不允许捉持金钱的。如果在末法时期,有人手持金钱而自称我的弟子,当知绝非是我弟
子。”佛当时就把这条戒律定下来了,就是僧人绝对不允许摸金钱。所以说从佛在世的时候
就不允许僧人摸金钱,这样僧团就很快地清净了,而且在正法时期有很多的人证道。这个证
道的原因都和严持不摸金钱戒有关。所以说金钱戒对于学佛人来讲,对于僧人来讲,如同自
己的生命。
: 而且根据一些说法,末法时期的情形其实更为严重,例如《法灭尽经》提到“饮酒啖肉杀
: 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可以说僧人的形象几乎破灭。这和平常时能听闻到称赞某
: 某位修行者的情形,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 对比下来,比较符合经中记载,反而 至少 是“像法时期”。
: 问题:
: Q1:如果当今是末法时期,那为什么事实面上比较不支持?
如上所述,事实面很支持汉传圈是末法之世,看佛教版主流派显示的那些谬论就知道了。
这类人或者例如“依论不依经”牴触弥勒经而栽赃兜率天的不是,来捧弥陀法门的“易行
”,坊间流传甚广的这些主流派谬论,还惊动到常照法师写文章驳斥这些栽赃;此外例如
还不只一次分别有网友在Buddhism版或Buddha版传播说“大集经云‘末法..,唯依唸佛得
度生死’”这种鬼扯。
大集经根本没有这么写。本版早就有文章厘清了。请蒐关键字“得度生死”。
汉传圈第一大宗净土宗内的多数僧俗以盲引盲,积非成是(该宗背景的网友没有任何人
在传播过这句鬼扯后承认自己搞错了,全部对这事装聋作哑),末法之世不意外。
: Q2:如果当今是正法渐渐消失的像法时期。那么哪些是像法呢?
: Q3:承上题,对大乘佛教而言,哪些是正法?哪些是像法呢?
这可以参照版上hva大的文章。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19 09:30:00
谢谢CassSunstein大德您的回应,末学以为“多不修行及无证果”的意思应该就是没有证果了,除非有良好的理由支持“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否则应该依照原句的意思来理解。如果照原句的意思来理解,台湾地区的佛教情况应该是做为“末法时期”的反例。补充一下:检视一个主张或宣称是否为真,其实并不是要看该主张或该宣称是满足了多少数量的例子,而是要看是否存在反例。举例来说:“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主张,它是否为真,并不是由“有多少数量的天鹅都是白色”来决定,而是看有没有白色以外的颜色的天鹅来决定。如果能举出有一只天鹅的颜色并非白色,“所以天鹅都是白色”的主张就会被证明不为真。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19 12:18:00
"多",可作大部分、大多数之意。"及",后文可以连接前文语意,多无证果。拆开跟合起,就有两种解释,而佛经这段话指整个社会,不单纯只有台湾,所以全世界只要局势符合多不修行,及大多无证果,就符合末法。而h大若选择"无证果"的解释较为妥当,又会面临一个问题既然佛经整句已经出现破绽,那是否可说佛说的五百年像法可信 ? 这些都是自行判断佛经会出现修学障缘。一般阅读经典,必须先蒐集参考祖师大德对经的注解,先参考先贤对经典的解释,自己可客观评估现实社会状况,若自行对经典有不同想法,可先检视自己的修行情况跟对佛法认知的程度,三方客观评估后,如果还是觉得疑惑,可去寻找该经教修学系统的老师问看看。也许这样做,会得到更客观合理的答案。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19 19:00:00
回应Saruhane大德:大德您好,“大多无证果”已在像法时期有提到,虽然您有提出一个可能的说法,但按照顺序读下来“虽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证果,称为像法;教法垂世,人虽秉教,多不修行及无证果,称为末法。”比较直接的理解应该是末法时期没有证果。所以末学认为此解释确实较为妥当。但末学不明白的是,大德您所说“那是否可说佛说的五百年像法可信?”的意思为何。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0 01:24:00
您这样理解,满合理的。小的在阅读先贤的解释,还是认为沙漏的角度,会更贴近事实与法义。您讲的没错,依照目前佛教局势来看,颇像是"像法时期",但小的倒认为如同沙漏正转入末法开端,首先,真实修行人,真的没有您想像的这么多,如果真以古先贤的修行标准来看,落差非常大。真实修行,并非去上个佛学课,打个佛七禅七,这只是表相会愿意每天坚持观照自心、修正检视自己身口意、落实五戒十善的人,坦白讲非常之少数人。至于证果的人,可以说几乎没听闻了。末法时期,大概从明朝那个阶段开始算起...禅宗若依照<传灯录>等去推估,成就者保守估计三千人,对比现今,论时间点正处于末法开端一千年,对照现实情况小的觉得非常合理,而且才正要开始无修行无证果。这些经文,小的觉得应该以"大局势"去看待,而非以百分百完全没有修行、百分百没有证果的解释去理解。因为佛在经典也提过,释迦佛语弥勒菩萨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纵使法灭尽前,都还是有一部<无量寿经>跟阿弥陀佛号让有缘众生可以依靠修行得度。无修行、无证果。或许应当理解成整个大局势走向是如此,但仍然有极少数有缘善根众生,还是能修行能得度。这样也比较符合现实发展的情况。佛经的解读,如果只是在文字上面钻牛角尖,其实容易着相著文字相,在当中分别取舍,分别执著,这不是好事。做学术,可能会觉得这样逻辑思考什么的很重要...但古德讲过,把佛法当成世间法来研究,在自己烦恼障与所知障尚未减轻降伏之前,很容易循业发现,顺着自己业力烦恼去揣测佛语,这个要小心喔。举<心经>来说,文中有 :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小的就亲耳听有人讲过,心经就是空无,还要修什么之类的当然不见得每个人会这么不理性,但著文字相的分别执著这方面的习气业力,是古德有提出来劝告修行人的。多少还是留意一下比较好。毕竟接触佛法,应该还是会希望自己烦恼轻、智慧长,趣向解脱道吧。观念厘清是很重要没错,但真的离相清净心,把各类想法放下,会更接近佛法指引的趣向。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0 09:41:00
回应Sarahane大德您好:大体而言,如果支持末法时期的依据不是相当可靠,而多是“从某些指定的条件来看,可以支持当今是末法时期”或“从某些指定的条件来看,不能排除当今是末法时期的可能性”,这样的支持力度其实并不足够。如果“当今是末法时期”是一个好的主张,那它应该是能有力的排斥“当今非末法时期”,而不是如一个待检验的主张。换句话说,“当今是末法时期的主张”并不是一个好的主张。末学反省,在原发问文,后续变得比较专在讨论支持/不支持Q1了。但除了Q1,还有Q2~Q4的问题。如果是支持末法时期仍有正法,Q2~Q4也是能够回答。尤其是Q3的正法和像法的区别。
作者: Sorahane (空羽)   2018-10-20 10:26:00
您的这种思考模式,基本上还是在一般学术训练的框架下,四依法当中,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如果您排除修行的立场,纯以学术这样去钻研文字,去找足够资料等等才能有信心,那这样其实会很辛苦。正、像、末三法期,更深入法义是在谈心上的正、像、末。不过这个角度,小的就不深入讲了。基本上之前推文提到的一些解释,小的有把法师或大德的见解辗转传达给您了。如果您觉得学术上的一些判断方式您比较能接受,也比较有信心,那小的可能就帮不上忙囉。thankyou~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8-10-20 12:28:00
这 末学要谢谢Sorahane大德您多次不吝于提出佐证大乘佛教方面的说法,您曾经走过历史学家的路线,意见上相信不会距离现实考据太遥远。关于站在靠学术的立场,末学是出自保守使然,虽然大德您认为这样子会难以企及,但末学浅薄的以为,即使以大德所提的“修行”及“世界”的面向来看,要企及“当今是末法时期”的结论,难度上并没有明显较低。以上,大概是如此。再次谢谢大德,祝福您早日成就佛果,广度众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