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疑”和“信”的冲突?

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11-20 23:30:05
根据南传阿毗达摩,识称为心,受、想、行合称为心所,全部心所有52个。
任何一个有情同时间只会有一个心出现,
举例来说,当眼识出现时,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不会出现。
当一个心出现时一定会和很多附属心所一起出现,
心和心所一定同时生、同时灭、认知同一所缘、有同一心所依处色。
所有不善心都会有四个附属的不善心所,这四个心所是痴、无惭、无愧、掉举。
痴、无惭、无愧比较不容易辨识,
不过掉举掉举比较容易辨识。
掉举的特性是让心散乱不安、定不下来,
根据大念处经修法念处时就会觉知有没有掉举。
疑这个不善心所一定会跟掉举这个心所一起出现,
不过善心不会跟掉举一起出现。
因此只要没有掉举就不会有不善心和不善心所,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发现掉举不表示一定会有疑,
也有可能是其他不善心不善心所。
胜解这个心所的特性把心解放让心进入目标,
必须要有胜解这个心所才能下明确的结论。
疑和胜解不会同时出现,
当疑出现时就只是怀疑无法下任何明确的结论。
因此疑和正思惟、邪思惟不会同时出现,
举例来说当一个坏人在邪思惟时必须要有胜解才能下明确的结论才能做坏事。
如果一个坏人被疑所困,
他会思考行动瘫痪没办法下任何明确的结论,也没办法做任何坏事,就只能怀疑。
因此疑虽然是不善心所,却没办法造下太强的恶业。
至于信这个心所一定是善心所,只要有信就不会有掉举。
信的特性是净化其他心所,
信会喜爱对自己有利的所缘想要紧紧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所缘不肯放弃,
而且信一定会跟胜解同时出现。
当信出现时胜解会下明确的结论,和信相应的感受一定是美好的感受(舍受或乐受)。
因此信对胜解下的明确结论有好感想要紧紧抓住美好的感觉不肯放弃,
通常信根过强的人都是保守安于现状的人,
虽然信抓住美好的目标但很可能会错失更好的目标,
信强慧弱很容易掉进修行的陷阱出不来(心被陷阱黏住了根本不想逃出来),
造成修行无法继续进步。
至于疑因为一定会和掉举一起出现,
所以疑心必然散乱不安,
和疑相应的感受一定是不好的感受(舍受),
虽然和信相应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舍受但这是让人感觉良好的感受(舍受)。
由于疑没办法下任何明确的结论,
疑心无法喜欢任何东西也无法讨厌任何东西,
因此疑不会和贪、嗔这两个心所同时出现。
不过信出现时胜解会下很明确的结论,
信很明确对美好的所缘有好感,
因此信想要跟美好的所缘紧紧黏在一起永不分离。
只要了解疑和信的特性就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11-23 08:59:00
h大掷地有声 众人诚所谓欲辩已忘言 已历数天 给个推
作者: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2016-11-23 22:50:00
推阿毗达摩。
作者: watanmila (watanmila)   2016-11-23 23:54:00
推解说
作者: tmac012004 (寂灭寂灭就好)   2016-11-26 09:01: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