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不===要===只===是===相===信===

楼主: Xras (想不出来)   2016-11-19 04:45:39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铭言:
我在这里将《诸法无行经》有问题的部分整理一下。
尔时有菩萨比丘名曰喜根,时为法师,质直端正,不坏威仪不舍世法。
尔时众生普皆利根乐闻深论。
其喜根法师于众人前,不称赞少欲知足细行独处,但教众人诸法实相,
所谓一切法性即贪欲之性,贪欲性即是诸法性,瞋恚性即是诸法性,
愚痴性即是诸法性。
其喜根法师以是方便教化众生,众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无瞋痴,
以无瞋碍因缘故疾得法忍,于佛法中决定不坏。
====
主要是这段经文吧?简单分析一下,姑且把这一段经文再分成三个小部份
第一小段,又分为二
一、说明说法主,以及赞叹说法主的功德,此处特显菩萨比丘的特色
二、随后说明当机众的根性:是利根人,能够欢喜接受深论。
云何深论?基本上就是阐释般若波罗蜜、诸法性空,或直入诸法实相之理。
就是下一段的内容
第二小段,即是说法主针对那样根器的人来说那样子的法,什么法?
“但教诸法实相”,什么是诸法实相?
一切法性即是贪嗔痴性,贪嗔痴性就是一切法性
萤光笔的重点要画在哪里?“性”。什么性?性空
诸法自性空,这就是真实。
贪嗔痴是自性有吗?如果贪嗔痴是自性有,那表示贪嗔痴不可灭
贪嗔痴不可灭,则无道可修;无道可修,即无灭可证
反过来说,三毒本身就是众缘和合而有,和合而有就非自性有
非自性有,名之自性空
诸法法性如此,三毒法性亦是如此,所以这段经文有问题吗?一点问题没有
其次,从修行的实际方法来说,要知道烦恼处就是修行处。
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轮,讲了什么东西
学那一传佛教的都不可能,也都不应该不知道
所谓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贪嗔痴哪一样不在里头呢?
更具体的说某个特殊行相:
淫行的乐受难道不是一种苦?它难道不是缘起?不是性空?
除了性行为之外,其他一切乐受、一切苦受、一切不苦不乐受当然都是这样
有例外吗?没有
般若波罗蜜教的是什么?能够去观察一切法并且觉知一切法的缘起性
因为它是缘起的,所以它非真实、是虚妄、自性空
没有任何一法是可以被执取的,在般若诸经中就叫:“不可得”
“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如来”这不是我说的
这一小段经文,从四谛也好,从十二因缘一样可以讲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贪嗔痴在哪几支不多说了
不管是那一支,佛是不是说:这些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
既然是,那它就是缘起。贪嗔痴如此,一切法也如此
如此说一切法性即是贪嗔痴性,贪嗔痴性即是一切法性有什么过失?没有
更进一步的说,所谓烦恼处即是修行处不只是大乘的修行观
四谛十二因缘就是这样修,佛法就是这样修
一个修行人不仅仅是在蒲团上用功才叫修行
实修是在日常生活中干的,腿一盘往蒲团上一坐像手机充电而已
平常上班上学外出游玩带着手机,要有电用才算数,没电跟带砖头一样
在各种境界现前的时候,我在禅垫上用的方法能不能派上用场
是不是让我烦恼慢慢的减少,乃至不生起烦恼
这难道不是佛说葛拉玛经的意趣?
举个实例:妙贤尊者被阿阇世王强奸
凡夫起讥嫌,佛却说不犯戒。为何不犯戒?不起欲贪,不受乐故
为什么能不起欲贪、不受乐?阿罗汉和佛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不像凡夫只能看到表层浮面的东西
这主题一开始就贴出来,佛说:不要因为ooxx而信以为真
竟然还有人说:某学者如何如何说、基于我的理智如何如何
阿罗汉的智慧尚不及佛,何况世间学者凡夫?
话再说回来
一切法,包括行淫,当然都能够从中见到缘起,进而得到解脱涅槃
但并不表示都适合作为一种修行的法门
因为一些行为若没解脱更容易堕入三恶道,比如所争执的淫行或其他
而一些行为若没解脱还能生人天,比如持戒修定
然而更深一层说,三界如火宅
只是从凡夫的角度来说有好坏的差别而已
是基于于此种认知,佛以其善巧方便说要这样这样修
从究竟解脱的角度来说,地狱、饿鬼跟诸天同样的不可取
何来此善彼恶?
因此,在第三小段里喜根菩萨教另一类根器更利的人更深的教法
所教的内容,第二小段那些东西,不是叫人随便乱来、怎样都没关系
前头第一段就说:喜根菩萨“不坏威仪”了,怎么会教人胡搞?
不独教的人不是这样教,学的人也不是这样学
他们学到什么?凭什么能够“于佛法决定不坏”?
这七个字所代表的修行程度在声闻法是什么意义不用我说
再贴一次
“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如来”
般若波罗蜜就是能够深观缘起的智慧
因为它教的是深观缘起的法,能深观缘起的人就能有那么大威力
这是回应另一篇文的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6-11-19 10:14:00
推~诸法因缘生,我说毕竟空。我法甚深,难解难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