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这篇写得不好,困於哲学观念,未能清楚说明,在此先行抱歉!
: 以下择要阐说大乘基于慧境误解而引起的修行错见,非尽正确,谨供指教。
: 佛教教团自从首次根本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以后逐渐分化形成部派佛教的种种学说。
: 后来兴起大乘思想三系,在此简要解说三系思想与修行见解的关系,其思想概述可见于
: 《大乘三系的商榷》印顺法师
: http://yinshun.org/Enlightenment/1997/1997oct/1999oct4.htm
: 但我在此所谈,并非是思想史迁变历程上的种种名相观念,而是要谈及相关修行见地。
: 大乘法义的观念发展,是承袭部派佛教的法义争论而来。
: 而部派佛教的争议,主要是与概念法与究竟法的性质有关。
: 佛教修行于慧观境界,可以觉察一切究竟心物现象皆在生灭变化;
: 而日常凡人境界所认为的心灵与事物,其实是究竟生灭现象存在下所认知的概念。
: 譬如你面前看PTT时所以为存在的电脑,在慧观下其实只是许多生灭色法的因缘聚合;
: 你所以为存在的电脑实体是概念法,而慧观下显现的生灭色法是究竟法。
: (以下定义,觉照究竟法是能觉所觉,认知概念法是能知所知。)
: 部派佛教的一切有部将究竟法当成实有,而自我与事物的概念法是虚妄无实。
: 实际上究竟法必然是生灭无常的,究竟法存在但却是无常无我的。
: 原始佛教解脱证果的三三眛─无常而无相三昧、苦而无愿三眛、无我而空三昧,
: 乃是由观照究竟法的无常、苦、无我,才能真正证解脱果,而非观见概念法无我就解脱。
: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09.htm
: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582.htm
: 究竟法刹那之观照: 能觉○─→●所觉
: 觉照
: 所觉刹那生灭,故谓无常;以彻观所觉生灭而证一切法无相,故谓无相三昧。
: 觉照刹那生灭,无依故谓苦;以彻观觉照生灭而证一切法苦,无愿欲求,故谓无愿三昧。
: 能觉刹那生灭,故谓无我;以彻观能觉生灭而证一切法无我,无我乃空,故谓空三昧。
: 所以原来佛法观念的究竟法,本来就是无我而空;
: 实际修行解脱证果是要依法空才能真证人空,而非可以证得人空而法不空。
: 若有人空而法不空的修行见地,那只是处在破除概念妄想的凡夫观慧阶段而已。
: 一切有部所谓生灭法实有的观点,到底是否原来就指究竟法并非空而无我,尚需考证。
: 但大乘龙树所创中观之见,乃是以批驳人空法有的立场,而强调人空亦法空。
: 龙树《中论》及后世编造的《般若经》体系,皆是基于人空法空的立场而论。
: 问题在于中观所谓的空,实际上到底相应于何种修行见地?
: 原始佛教的上乘观点是证法空因而可证人空,但龙树中观是可证人空而后再证法空。
: 大乘思想因而认为小乘罗汉是只证人空,而大乘修行才证法空。
: 在此误解观点下,大乘所谓的小乘罗汉见地,其实只是凡夫观慧阶段而已。
: 龙树中观在缘起性空的一切无自性的观点,根本问题在于其空是对应于什么修行见地?
: 如果中观之空是符合原始正法的诸法无我之空,就应该是先证法空才证人空!
: 《中论》所谓‘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 的论证见地,其所谓“空”,是基于诸法缘起,辨证其无自性本体而空。
: 但原始正法之所谓“空”,是基于能觉之因缘生灭,当下体证无我而空。
: 中观论述可以作为论辩法门,但实际修行的证果见地,是无法以辨证分别而得。
: 后世汉传大乘天台宗则依据《中论》此句纲要而发展出“一心三观”的观修法门理论,
: ‘我说即是空’立“空观”,‘亦为是假名’立“假观”,‘亦是中道义’立“中观”。
: 在修行证见上,空观证能觉之空,假观证所觉之假,中观证究竟觉性离于能所之中。
: 实际修行上,前述上乘之三三昧是解脱法门,而此述空假中之一心三观是超脱法门。
: 三三昧是证见无常苦无我的观照,而一心三观是基于能觉真空而所觉假妄的观想。
: 三三昧的解脱进路,是因证见生灭无常而体证无我之空。
: 一心三观的超脱进路,是基于真空能觉不落假妄所觉,终而证知究竟觉性离于能所。
: 中观相关的大乘空宗《般若经》体系,则是阐述了修行相关所谓“空”的观念,
: 以下举例乃依《金刚经》而言: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相”是指所觉与所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指一切所觉所知皆是虚妄。
: ‘若见诸相非相’是指一切所觉所知相关的非所觉所知,就是指究竟能觉;
: 究竟能觉就是觉性,觉性就是佛性,故谓‘则见如来’。
: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皆不可取、不可说’是指能觉不可被捉取被指说。
: ‘非法、非非法’是指能觉不是某种法相,也不是其他法相,
: 即应于《金刚经》前文所谓‘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 ‘无为法’即是指能觉相关之法。能觉不落所觉之作为,故谓“无为”。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不住所觉所知而生其心。
: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是指实相不仅只是所觉所知之相。
: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 ‘离一切相’是指舍离所觉所知之相,才能证发佛性,故谓‘应生无所住心’。
: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是指 究竟能觉 没有 任何所觉所知之法 可得。
: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所言法相’是指一般所谓法相乃在所觉所知之相,
: ‘即非法相’是指法相存在并非只有涉及所觉所知,
: ‘是名法相’是指真实法相之整体存在。
: 在大乘修行一心三观的法门理论上;
: 在此辨证句型,“所言”对应假观,“即非”对应空观,“是名”对应中观;
: 当代台湾圆觉宗也发展其假空中之一心三观
: http://www.obf.org.tw/new/learn/learn_03_15_1.htm
: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即指不取假妄所觉之有为法,而能觉如如不动;而密宗增译下偈:
: ‘一切无为法,如虚亦如空,如如心不动,万法在其中。’
: http://book.bfnn.org/books2/1814.htm
: 再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空义: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以色受想行识五蕴皆是所觉境界,空性即是究竟能觉。能所同在,故谓“不异、即是”。
: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究竟能觉不落所觉境界,是故如如不动。
: 最终大乘中观空宗,虽说性空唯名;在修行知见上却立能觉之空性。
: 上乘正法所谓能觉之生灭无我之空,并非存在着不生不灭的能觉空性。
: 而大乘依有不生不灭之能觉空性,后来发展就对应引致出阿赖耶识与真常心体的理论。
: 原来上乘正法的解脱道,是观生灭法之无常苦无我,而证涅槃,涅槃非我亦非我有。
: 而大乘教法却以究竟能觉之不生不灭,而证涅槃同于能觉空性,涅槃则有自性真我。
: 中观论说原谓诸法皆无自性,即是空义;大乘空宗经典却以能觉空性为本,而显自性。
: 所以禅宗六祖听五祖讲大乘空宗《金刚经》而言下大悟,才会说出: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 的自性涅槃见解!
: 以上勉强尽力解说大乘中观空宗修行见地之由解脱法趋向超脱法,疏误之处,尚请指教!
首先,感谢您的分享,看到你们的讨论十分精彩,这是第一次在贵版发言
。依您所述‘大乘中观空宗,虽说性空唯名;在修行知见上却立能觉之空性。’或许是您误解大乘,您不能以学术逻辑手段之有为法来分析无为法。大乘言空只是个表述方法,目地是要让众生去体会”那个”,所以采取非常多的手段,而般若经典的语言模式为最常见。
依您所述‘原来上乘正法的解脱道,是观生灭法之无常苦无我,而证涅槃,涅槃非我亦非我有。’,请问,是谁在观生灭法之无常苦无我?能观者是谁?所观法为何?这一切是以空引空,若在语言文字上转,部派佛教依然有立一个能被观的法,能被证的涅槃。
华严经云:‘佛子。若有众生。应以涅槃而得度者。如来则为示现涅槃。而实如来。无生无殁。无有灭度。’
中观讲述诸法皆无自性,彻底为空,换个角度讲;无自性、无常、彻底为空,即是一切的根本自性。因其缘生之法,虽复彻底为空,但不碍幻有宛然,是故佛陀以这种空有双泯,互夺两亡的语言模式让众生去体会”那个”。
起信论云:‘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您此身是幻,如何在幻中观妄念无相?若有体会,是知空为大乘的修行起点。因为法只是相,您所谓的无常无我的究境法,绝对无法在这虚妄不实的化城中找到,因您立究境法故。
因此,不论何种派别的经典,都是在引导众生去体会”那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