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abbit1974: evo,景仰佛陀是一回事,当时很多的钝根者提问,为了 09/09 11:36
: → rabbit1974: 让他们理解,佛陀用了许多例子与善巧之说去让他们理 09/09 11:36
: → rabbit1974: 解核心的东西,法门八万四千但真理实相如手中叶,后 09/09 11:36
: → rabbit1974: 来这些善巧可能被编入册,有的形成宗派,有的被视为 09/09 11:36
: → rabbit1974: 核心价值,殊不知有的东西只是专为某些根器者说,刚 09/09 11:36
: → rabbit1974: 好与你契合而已,未必可以成为普世价值。 09/09 11:36
: → hywu: 同意ra大的方便说。‘法华经’:“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 09/09 12:09
: → hywu: 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09/09 12:09
: → hywu: 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 09/09 12:09
以下节录自 觉醒阿!世人! 雷瓦达尊者
第二种“知广说者(Vipacitann?)”:
这是一种需要详细法义的教导。
你们还记得当世尊证悟前,还是菩萨的时候,
有五位沙门跟他一起修习极端苦行长达六年吗?
你们记得吧!当那时菩萨决定放弃极端苦行,这五位沙门就离开他。
当菩萨证得正等正觉后,他回去找这五位沙门,想对他们说法。
这是世尊的第一次说法。
你们还记得这一次说法的经名吗?《转法轮经》(Dhammacakkhapavattana Sutta)。
在这部经中,世尊教导了详细的正法。
由于听闻了正法,这五位沙门的其中一位,当下就证悟了须陀洹果。
这位就是憍陈如(Ko??anna)。
当世尊再进一步教导后,跋波(Vappa)和跋堤(Bhaddiya)也证得了须陀洹果。
在吃了这三位已证得须陀洹果的供养食物后,
世尊继续教导其余两位沙门更多的教法。
不久后,摩诃男(Mah?n?ma)和阿说示(Assaji)也证得了须陀洹果。
我们知道这五比丘,
憍陈如、跋波、跋堤、摩诃男、阿说示就是属于这第二种“知广说者(Vipacitann?)”。
我想有很多人听闻过,或读过《转法轮经》。
我们证悟了须陀洹果吗?
如果没有,我们可以说我们也不算是第二种人,
就是听闻了详细的正法后,就能现见涅槃的人。
第三种“受引导者(Neyya)”:
这是指光听闻简略或详细正法,还是无法证悟的人。
可是经由修习戒学、定学、慧学,一步步有次第地修习,
就能够了悟四圣谛和现见涅槃的。
我相信在座的许多人是属于这一种人。
我们在现代已找不到第一种和第二种人了。
然而,现在还是有许多“受引导者(Neyya)”。
为了现见涅槃,我们需要研读巴利经典,
研讨、解释经文和注释书中有歧义的部分,然后谨记在心。
我们需要请教善知识,特别是有禅修体验的善知识。
这是注释书中所提到的。
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我们无法阅读巴利经文和注释书,不过若是可以请教善知识,
他们就可以清楚地引导我们修习三学,以这为起点,就有获得涅槃的可能。
当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他看见有少许尘垢和许多尘垢蒙上眼睛的众生,
有利根、钝根的众生,有善良和不善良性格的众生,有易调伏和难调伏的众生。
只有极少数众生能够看见这世界的诱惑和邪行的危险。
由于看到了这些,世尊告诉梵天以下这个偈颂:
“让有耳者靠信心,为彼打开不死门。梵天!因见到麻烦,我本不说殊胜法。”
世尊已打开了不死之门。
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信心交给佛、法、僧。
如果缺乏了信心来坚持,就不能打开不死之门。
由于缺乏对佛、法、僧的信心,
有时候我们会想:“光是专注在呼吸就能够获得禅定吗?”
或者是:“光是专注在呼吸就能见到光吗?”
这些想法可能会困扰我们,让我们的心中有所疑惑。
如果是这样,就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就不修习了。
他们的心中有了疑惑,而他们就会迷失在这些妄想和埋怨之中。
而这样的疑惑将阻碍可能产生的利益。
为此,世尊说:
“梵天!因见到麻烦,我本不说殊胜法。”
我们知道世尊证悟之后,他不倾向于说法。
最后,由于梵天三次劝请,我们的世尊接受了大梵天的劝请。
也由于对众生的无量悲心,他以佛眼观察世间。
他看到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人。
前三种人已经解释过了,现在来解释第四种人。
第四种人“文句为上者(Padaparama)”:
是指这种人的最高证悟是理智上对教典的理解。
这样的人虽然也一步一步,有次第地修习戒学、定学、慧学,
也听闻了简略和详细的教导,然而他们就是无法在今生证悟四圣谛和现见涅槃。
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来生而准备。
他们在今生所累积的宝藏会跟随着他们,就像是旅行到涅槃的资粮一样。
由于如此,他们会在未来世了知、现见诸法实相。
若是我们是属于第四种人,那我们该怎么做?
如果我们是第四种人,禅修是必须的。
而且我们在今生一定要尽可能地多花时间在禅修上,这是为了我们未来的证悟。
我们知道这四种人是在《增支部》中提到,也提到这些人是如何证悟涅槃的。
然而,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不是属于第三种人“受引导者(Neyya)”,
就是第四种人“文句为上者(Padaparama)”。
差别是第三种人在今生修习三学是可以证悟涅槃,但第四种人则不行。
如果你们还没有完全发展止禅和观禅,请不要难过。
我们的菩萨花了四阿僧祇又十万大劫才圆满波罗蜜,证悟了正等正觉。
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才能证悟四圣谛、现见涅槃,这的确是甚深的正法。
我们应该要有耐心,请多花些时间有毅力、有耐心地修习。
在帕奥禅林这里,我们教授禅修者要修习禅定。
想想世尊他自己,在获得正等正觉之前,在一个月圆的初夜,
坐在菩提树下修习入出息念,乃至于进入四禅。
当他进人四禅后,他的心导向宿命智(Pubbeniv?s?nusatin??a)。
他忆起无量的过去世,也就是说,
他的心中呈现出一世、两世、三世、四世、五世、十世、二十世、三十世、四十世、
五十世、一百世、一千世、一万世,乃至无数劫的世界毁灭和形成。
世尊记忆了过去世中的生活细节,例如,
他的名字、他的种姓、他的长相、他的食物、他的喜与悲的生活经验,他的寿命、
他的死亡。从此处死亡之后,投生到另一处。
如此的种种和细节,世尊记忆起无数的过去世。
他看见自己有无数次的出生和死亡。
在那初夜的时候,他证悟了名色分别智(Namarupa-pariccheda-nana)。
在中夜的时候,他将心导向天眼智(Dibba-cakku-n??a)。
他以清净且超越凡人的天眼,看见了无量众生的死亡和出生,
低等和高等的众生,好看和难看的众生,快乐和不快乐的众生。
他了知众生是以他们的业行而有异熟果报。
有拙劣的众生行身、语、意邪行,毁谤圣者,具于邪见,由于邪见而造恶业,
在身坏命终之后受苦,往生恶趣、险道、地狱。
有善良的众生行身、语、意善行,不会毁谤圣者,具有正见,由于正见而造善业,
在身坏命终之后不会受苦,往生善趣、天界。
如是,世尊以天眼看见众生的死亡和出生,低等和高等的众生,
好看的和难看的众生,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众生。
他了知众生是以他们的业行而有异熟果报。
他以天眼而了知众生是如何死亡和出生。
这就是死生智(Cutupap?ta-n??a)。
当世尊专注在众生是投生在善趣,还是恶趣,
他获得了缘摄受智(Paccayapariggaha-n??a)。
在后夜的时候,世尊一个接着一个证悟了初果道智、二果道智、三果道智和四果道智。
道智一步一步地断除了烦恼,没有任何余留。
他最后获得了漏尽智(?savakkhaya n??a)。
他成了佛陀(觉者)、阿罗汉。
底下是世尊所说:
诸比丘!在我证悟之前,当我还是菩萨的时候,还没有证得正等正觉之前,
我曾想:
“这个世界陷入了苦难,有生、老和死亡后于他趣再生。
没有人知道如何脱离这苦难、这老和死。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从这老死中解脱?”
诸比丘!那时候,我就想:
“当什么存在,老死就存在?缘什么而有老死?”
诸比丘!那时候,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当生存在,老死就存在。缘生而有老死。”
然后,我又想:
“缘什么而有生”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有而有生。”
“缘什么而有有?”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取而有有。”
“缘什么而有取?”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爱而有取。”
“缘什么而有爱?”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受而有爱。”
“缘什么而有受?”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触而有受。”
“缘什么而有触?”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六入而有触。”
“缘什么而有六入?”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名色而有六入。”
“缘什么而有名色?”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识而有名色。”
“缘什么而有识?”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行而有识。”
“缘什么而有行?”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缘无明而有行。”
“缘起!缘起!”
诸比丘!如是,对于以前未听闻法中,
我生起了眼、生起了智、生起了慧、生起了明、生起了光明。”
那时,我们的菩萨将心导向灭尽。
诸比丘!那时,我想:
“当什么不存在,老死就不存在?当什么尽,老死就尽?”
经由如理作意,我了知:
“当生不存在,老死就不存在。当生尽,老死就尽。”
“当有尽,生就尽。”
“当取尽,有就尽。”
“当爱尽,取就尽。”
“当受尽,爱就尽。”
“当触尽,受就尽。”
“当六入尽,触就尽。”
“当名色尽,六入就尽。”
“当识尽,名色就尽。”
“当行尽,识就尽。”
“当无明尽,行就尽。如此纯大苦尽。”
“灭尽!灭尽!”诸比丘!如是,对于未听闻诸法中,
我生起了眼、生起了智、生起了慧、生起了明、生起了光明。
这是在后夜的时候,思惟了十二因缘的相互关系后,
我们的菩萨再次修习入出息念,乃至到第四禅。
那时,他思惟名色的本质——无常(Anicca)、苦(Dukkha)、
无我(Anatta),和它们的因和果。
然后他一个接着一个修习思惟智(Sammasana-n??a)、
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n??a)、坏随观智(Bha?ga-n??a)、
怖畏现起智(Bhaya-n??a)、过患随观智(?d?nava-n??a)、
厌离随观智(Nibbid?-n??a)、欲解脱智(Muncitukamyat?-n??a)、
审察随观智(Pa?isavkhan??a)、行舍智(Sa?kh?rupekkh?-n??a)、
随顺智(Anuloman??a)、种姓智(Gotrabhu-n??a)、
道智(Magga-n??a)和果智(Phala-n??a)。
这在他心中逐一生起,极为快速。
道智一步步地断除了他的烦恼, 没有余留。
我们的菩萨成为觉者、阿罗汉。
那时,省察智(Paccavekkha?a-n??a)就在他的心中生起。
现在我们知道即使是我们的世尊也是修习十六观智。
修习十六观智对证悟涅槃是非常重要的。
在帕奥禅林这里,禅修者被教导要逐步地、有次第地修习十六观智。
为了获得学位,我们都要一步一步地进入小学、中学、大学。
为了证悟涅槃,让我们进入观智修习的学校吧!
愿你们都能证得观智!愿你们为了寂静涅槃的了悟,都能逐步地、有次第地修习!
善哉!善哉!善哉!
2006 年 1 月 1 日讲于缅甸帕奥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