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奢摩他〉 (11) pg337L6~337L7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丑一、修习止观之胜利
───────────────────────────────────────
【《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说,前者为观所断,后者为止所断。此上是引有止、观名者所
有胜利,余未说止观名者,凡说静虑般若胜利,其义同故,应知皆是止、观胜利。】
───────────────────────────────────────
.《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说,前者(粗重缚)由观所断除,后者(相缚)由止所断除
。以上是明确安立为止观的所有功德,其他没有明说是止观(功德)者,凡是说为静虑和
般若的功德者,它们的意义相同,应当知道都是止、观的功德利益。
■ 解说──
1.“前者为观所断,后者为止所断”:前者是粗重缚,为“观”所断;后者是相缚,为
“止”所断。
2.“余未说止观名者,凡说静虑般若胜利,其义同故”:般若就是胜慧,其余凡是说到
静虑与胜慧的好处,其意义是一样的,应知皆是止观的功德利益。
3.修止,是避开烦恼的现行,例如避开贪的想法,让贪的现行、显现不再出现,然而这
种避开,只是一种暂时的避开而已,它没有办法根除贪。要去除贪的暂时现行,必须
依靠止修,而要根除贪的种子或随眠,得依靠观察修,二者(止、观)缺一不可,否
则无法真正彻底去除障碍、烦恼。此即《解深密经》说:“众生为相缚,及为粗重缚
,要勤修止、观,尔乃得解脱。”止修去除相缚,观修去除粗重缚。
■ 止修=无散乱心=三摩地(此处的止不全等于奢摩他,含随顺的止与具相的止)
观修=正思法义=妙观察慧(此处的观不全等于毘钵舍那,含随顺的观与具相的观)
具相的止才是奢摩他,具相的观才是毘钵舍那,未达具相的止观前是随顺的止观。
大小乘或道前基础、三士道等,任一证悟,都必须依止修和观察修才能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