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云何{以}无明{为}缘{而有}行?广说乃至{以}生{为}缘{而有}老死?”
“我(世亲)今略显符顺经义,谓诸愚夫于缘生法(唯识宗以下认为缘生法为有为法
),不知唯行,妄起我见(补特伽罗我执/执补特伽罗能自己独立实质有/认为补特伽罗
不依赖五蕴)及我慢执(对我慢产生执著),为自受乐(三禅以下含三禅){及}非苦乐(
舍受/四禅以上含四禅)故(凡夫以此为来世所证目标),造作身等各三种业(身业语业
意业之非福业/福业/不动业),(自受乐可分两类:现世及来世。若为现世所造身口意
三业为不善业(非福业),为来世所造身口意三业为善业(福业、不动业))谓为自身受当乐
(当来;来世/例如来世得生人天二趣或得生净土)故,{透过身语业三门}造诸福业;受
当来(将来,包含现世及来世,有些修行人现世即能证四禅以上)乐(藏文将此乐放在前
面诸福业之后,形容造诸福业所得为乐)非苦乐(舍受)故(为了将来的舍受),造不动
业;受现乐(现世安乐)故造非福业,如是名为‘无明缘行’(以无明为动机而造引业(
行))
───────────────────────────────────────
1.若动机为缘现世自身的安乐,所造之引业多半为不善业,这种不善的引业主要是让来
生(不一定是下一世)投生恶趣,即使在这种动机下造的善业,其善业力量也很微弱,这
种善业只能成为将来不管投生善趣或恶趣中之满业而已。
2.缘著现世安乐为动机所造的善业只能构成满业,不会成为投生善趣的引业。因为在只
缘著自己现世安乐的动机下造业时,此过程当中,造作不善业时的力量很强,故不善业会
成为引业,相对来说造作善业时的力量较弱,这时候善业不会成为引业的体性,而只能成
为满业的体性。
3.引业与满业的界限,主要看其“加行、正行、结行”是否圆满,如果这三个都圆满则
此业成为引业,若不俱足则此业成为满业。
4.譬如一个人布施,这个布施要成为引业比较困难,因为要俱足刚提到的三方面,故而
多半只能成为满业而已;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不为自己而去救助他人,舍身为人,这样没有
想到自己只是全心全意去帮助别人,这样的业会成为引业,这种情况不一定发生在佛教徒
身上,很多非佛教徒也会舍身为人,都没有想到自己,这种护生的业可能就会形成引业。
5.主要是看“加行、正行、结行”有没有俱足,或看业的力量大小,业的力量大成为引
业,业的力量比较弱成为满业。大约的界限如此。
6.缘现世安乐的动机而造的业多半为不善业,而且此不善业多半会成为引业,原因是善
业与不善业当中,善业要俱足这三方面“加行、正行、结行”比较难,但是不善业要俱足
这三方面很容易。主要是这三方面容不容易俱足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