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大学观念和国中观念的冲突

楼主: kiyounin (杏仁)   2018-11-04 04:18:30
原本的讨论文没有提到历史的部分,
这里就我个人的理解大概提一下我的想法。
历史这科教学重点已经不是放在“细节的记忆”上,
重要的是一个事件的起因,
以及它对于整个历史发展的后续影响。
(尤其国中所教的又会更简化)
回到中法战争这件事情来看,
重要的影响是
1. 清朝放弃了对越南(安南)的宗主权,
一步一步的失去以前天朝上国的地位。
2. 加深清朝对于台湾的重视,促使台湾建省。
这就是原PO提到所谓政治上的失败。
其余那些细节的琢磨是比较没有意义的。
如果是学生对原PO就这点提出质疑的话可以稍微提醒学生一下,
就知识的了解层面深究这些是好的,
但就考试准备的面向帮助不大。
另外讲到到底谁赢了这件事,
运动比赛,或者剪刀石头布,都有明确的规则决定谁是胜者。
但战争这种东西比较复杂。
A跟B两国交战
一种是直接把对方老家掀翻,
另一种状况是打一打开启协商和谈。
双方各自提出条件并交涉,
这种时候通常会有一方占主导地位(通常是前面战争时具有优势的一方),
假设是A国,
A提出条件,B自己衡量,
B认为自己胜算很低,
那么只能接受对方提出的要求。
不然继续再打下去可能失去的只会更多。
中法战争,看起来清朝在台湾这块军事占上风,双方协议停战。
但和约的内容是清朝吃亏(失去了藩属国)。
如果清朝是战胜国,为什么要接受这种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和约结果?
这里可以合理推测清朝方认为如果继续打下去,赢的机会不大。
所以牺牲安南利益换取和平。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清朝是战胜国,但那是一种外交权衡下的结果。
清朝末年这么多对外战争都是被压着打,
甚至首都都被攻陷。
对于列强而言,他们如果卯足全力,完全有可能把清朝灭掉。
但没有一个国家选择这样做。
清朝与列强的相处方式是,
1. 对清朝提要求
2. 被拒绝
3. 出兵揍清朝人
4. 打一打停手,再度提出各种要求
5. 签订和约
选择留着清朝政府有很多面向的考量,
其中一是灭了这么大的国家,统治这块土地上的臣民可能还有很多麻烦与阻碍。
二是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军费与人力,但是外国想要的利益不需要灭掉清朝就能得到(只要
清朝政府乖乖听话就好了)。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面我认为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法国选择继续打,应该也可以达到军事全面占上风的程度。
但是现在清朝愿意给法国他们想要的利益(安南),
所以就没有必要再继续。
那就情势上来讲,
到底谁是胜者?
所以我觉得原PO原本的想法、学生讲义和原PO查到网络上的说法是对于胜利的定义不同而
已。
原PO认为的胜利,我猜大概是课本上都会提到说法军进攻台湾受阻,退到澎湖,单就这场
战役的军事面来讲清朝略胜。
学生讲义上认为的战败,是因为最后清朝还是跟法国签了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实际情势上
来讲法国占上风。
原PO查到的说法,
“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失败”是最精确的去叙述这个事件结果的一个说法。
而考试应该是不会问你说某战争谁赢谁输这种问题才对XDD
以上个人浅见,供原PO参考。
作者: marra (Marra)   2018-11-04 04:19:00
哇!原原po真是抛砖引玉啊!!!
作者: zealeliot (努力奋斗救身材)   2018-11-04 08:29:00
推这篇
作者: GraceMa (GraceMa)   2018-11-04 10:04:00
感谢!!
作者: shyfox (我玩文明我砍树)   2018-11-04 23:39:00
历史系?抛砖引玉+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