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好雷] 圣殇(下)

楼主: Tyler0914 (Project Mayhem)   2012-11-27 19:38:10
超连结图文版↓
http://tinyurl.com/bs78r84
“他必按人所作的报应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报。”
───《旧约圣经》‧约伯记15:31
犯错的罪人在金基德的作品里是要悔过赎罪的。
虽然在正统的佛教思想里,善业与恶业并不能相抵,
但为了便于现代观众、尤其是深受基督教赎罪思想薰陶的西方国家观众理解,
《春去春又来》里犯了杀人罪的小和尚落网前在寺院地板上
不眠不休篆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净化瞋念,
服刑期满再度回到老和尚圆寂以来荒废多年的寺院,
辛勤洒扫整修寺院、把佛像带到附近的山峰顶上安置、
透过苦工式的艺术创作以传播正法来赎罪。
尽管纯粹以佛家因果律、因明学的角度来看,难免稍嫌不伦不类,
刻经文、安置佛像与救赎之间的具体关联,有其更深奥的背后意涵,
却不见得会是易于分说给观众理解的意涵;《圣殇》则从电影海报仿照米开朗基罗同名作
品“圣殇”的构图,
就已经召示了便于基督教文化圈容易理解的意象,
妇人因为丧子之痛,甘愿抛弃自己的人生来向李康道复仇、
为了让仇人相信自己是他的生母,即使被仇人强奸了也不能吐实,
为了让仇人体验丧亲的锥心之痛,
还必须在仇家相信自己是他生母后来他面前自杀,
其动机与情感之强烈,与为耶稣受难而悲恸欲绝的圣母玛丽亚系出同源。
李康道彻底悔悟后,采取仿佛殉道者般的赎罪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
从境界上稍嫌好高骛远的《春去春又来》演进到
故意不再明示任何确切宗教思想的《圣殇》,
不仅省去了教理宣示所可能带来的隔阂与枯燥、
更避开了任何对特定宗教教义见解与诠释上的正误之议。
在电影末尾,
《春去春又来》的小和尚怀中揣著佛象,
身体拖着沉重的石座长途跋涉、登上远处的山岭;
《圣殇》里的李康道则将自己锁在车底任其在公路上拖行,
血肉之躯化作一条长长的血渍。
“拖行”与“赎罪”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金基德的作品里
已成为饶富他个人风格的意象之一。
除了凭亲身体验自己曾经施加于别人身上的痛苦,人真的能学会教训吗?
如果没体验过同样的痛苦,
人真的会对于施加在别人身上的暴行诚心悔悟吗?
否定言教的实质效力,也是金基德作品的一贯逻辑,
作恶者往往都要遭逢与受害者相同的痛苦折磨才能彻悟昨是今非,
也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许多民族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春去春又来》的贪玩小和尚把鱼、青蛙、蛇都系上石块,
老和尚趁他熟睡时把大石头牢牢綑在他背上,
隔天一早小和尚连滚带爬来求救,老和尚才教诲他这样虐待小动物是罪过,
要他回树林里去将那些被他虐待的小动物全都找出来释放,
  “要是牠们之中有任何一只死了,这块石头将压在你心上,直到你死为止!”
《圣殇》里,给予男主角当头棒喝的
不是寺院里参透世事的师父,而是带着母爱、化悲愤为力量的复仇者。
  “你这用钱试探人性的恶魔,我要让你用心体会他们当时的绝望!
   好好给我看着亲人在你眼前死去的样子吧!到时候你哭也没用!”
故事既以寻求“救赎”的角色为中心,
金基德的作品也不时透露出他对“救赎是什么”的见解。
人死不能复生、残废的也往往终生残废,
很显然让悔悟的作恶者去体验自己往昔对他人加诸的恶行,
并不能令受害者复元或得到补偿,
顶多只加深赎罪者的忏悔,
那真正的救赎究竟是什么?
从小和尚与李康道在电影后段采取行动时几个神情的特写镜头,
似乎已透露了金基德所理解的真正救赎,
是赎罪者本身心灵的平静与喜乐。
坐完牢、重新出家为僧的小和尚
清扫整理完寺院,翻出前辈高人留下的武术秘笈,从练武强身的过程修炼禅定入道,
功夫练成后,
怀中抱着象征信仰的佛像、拖着象征罪业的石座登上高山也不嫌沉重;
李康道陪同相久与母亲尸首在河滨的土坑里共眠一夜、
依“母亲”的遗愿种树后,内心对于大爱的体悟,
让他超脱肉体痛觉的桎梏,为了守护住心中的大爱而心甘情愿去赎罪,
即使惨死在货车底也不见他痛苦挣扎,
只因为他的心灵已经因为大爱而得以常住于平静,这才是殉道者真正的救赎。
人基于先天的原罪、或说无明而做出凶残的恶事,
直到自己也经历过相同的痛苦,才懂得悔悟自己的恶行、
然后透过艰苦的赎罪过程,让自己的体悟更加坚定而得以
对苦难甘之如饴,这时
内在平静才是真正的救赎。
在否定言教功效的同时,金基德的作品却也喜欢
以虚构的故事来营造他所想表达的意境。
在《春去春又来》里,他打造出一座“浮”在湖中央,可以漂流来去的寺院,
全片大部分的故事都发生在这座浮在湖中的寺院,
呼应《法华经》里“空中楼阁感召求道心”的概念,
除了透过杜撰的故事来传达深奥的想法,
这种美轮美奂又带点奇幻色彩的场景也吸引了国际影坛对他的注意;
《圣殇》里,让李康道发起善念的则是妇人捏造的谎言。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应邀去观赏“台湾国际民族志影展”的试映会,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单元
《加纳百事达(Ghanaian Video Tales)》
当中第8部作品《Shout at Devil》,一部介绍非洲电影崛起的记录片。
片中一位受访的非洲电影工作者提到神父们整天在教堂里对着信徒们“讲故事”,
不管是转述《圣经》里的福音书、或是讲道内容当中
都充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故事,于是门徒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了“宗教信仰”。
想想其实蛮吓人的,那些足以鼓舞人舍身殉道的信仰,
竟是建立在“听故事”的基础上、而不必然是任何亲身实证过的体验或见闻。
看看佛教和回教,情况也大同小异。
例如《妙法莲华经》里为强调佛法殊胜所讲述的“桥段”,
从某种角度来看,简直比奇幻文学还要奇幻。
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说穿了,
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各时代、各民族当中“编故事的人”所主导。
听故事的小孩们长大后,有的在儿时听过的神话故事驱使下成为太空人、科学家、
或各行各业的人,把文明一步步推展到今天的样貌。
所以那些专职编故事的人,包括今天的剧作家、小说家、漫画家、乃至电玩设计师们,
其实在群众信仰建立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应该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千万别妄自菲薄呀!
论画面的美感,处处油污、违建、废弃钢铁工厂、以及断垣残壁的清溪川
当然比不上《春去春又来》里的湖光山色,
只因编剧手法的更上一层楼,使得本片的精彩度与可看性胜过《春去春又来》,
再加上从片名到追寻救赎的题旨,在以基督教为主的欧洲
很容易就能引起共鸣,能在威尼斯影展大放异彩诚非偶然。
《圣殇》在意涵的传递上舍弃了说教方面的雄心壮志,
叙事节奏的安排上变得较紧凑,空镜头没那么多,
境界也不再那么曲高和寡,可说是一个在
画面拍不美、
场面做不大、
特效玩不起、
尺度不过瘾之余,
却能纯粹以“剧本”取胜的绝佳范例。
(完)
作者: monkeymumu (Mu)   2011-01-27 20:26:00
超喜欢这个导演的~~
作者: sammia0201 (mia)   2011-01-27 21:51:00
看完圣殇其实有点失望,跟他以前的片比的话
作者: pensees (happy ending)   2011-01-27 22:37:00
失望+1, 不过应该是抱太大了期望了 orz
作者: yiancc (JaNet)   2011-01-27 23:43:00
字字铿锵,分析得真好!
作者: CarlosArroyo (哪里可看分居风暴)   2012-02-03 03:14:00
能写出这样的影评究竟得累积多少素养
作者: Hayatoabe   2012-02-03 14:32:00
圣殇还不错 影片结尾主角根本是行动派文青
作者: ch890312 (蝌蚪)   2012-02-05 04:40:00
原PO影评写的很棒哦
作者: shower0713 (小宇)   2012-02-16 14:48:00
原po写得好,但我对圣殇期望过高。
作者: BrightPeak (Peak)   2012-06-08 19:01:00
期待过高+1 春去春又来反而比圣殇更具力量...
作者: mofan (我要学大天使牌~~~)   2012-09-12 00:28:00
看金基德这么多部电影,觉得最好看的还是原罪犯
作者: mofan (我要学大天使牌~~~)   2012-09-12 00:30:00
圣殇这部...男主角的转变也未免太牵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