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onyhsie (一笔挥毫天下定)》之铭言:
: 巴万·那威是谁可能大家都忘了
: 不过如果说是决战时拿机关枪冲锋、最后巴著一个日军跳下去的小孩
: 大家都有印象吧?
: 我想问的是
: 导演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篇幅、用了一堆不合史实的情节在他身上?
: 光是他可以提着机关枪,四处骑射就不无争议了(机关枪超重,当兵有碰过就知道)
: wiki 也讲
: 相对于日方对原住民持有机枪的紧张态度,两挺机枪却因枪枝故障与塞德克族人
: 不熟悉操作法等因素未能发挥战力,两挺机枪后来分别于11月下旬及12月初被寻获。
: 最后还演出一段一命换一命的悲壮个人秀
: 然后头颅还被屯巴拉社人拿去换钱
: 问题是,按照 wiki 说法:
: 赛德克少年队之成员除一部战死外,最后大多向日军投降,但日方对少年可能
: 参加攻击日本人一事相当严厉,凡是承认曾杀死日本人或于公学校加入攻击行
: 动之少年均遭到处决。
: 巴望·纳威虽一度逃脱嫌疑但仍于1936年被查出参与而被杀
: 这小孩根本没死在雾社事件里,是五六年后才被杀
: 不是很懂导演为什么要特地花不少假想剧情来塑造这个角色?
: 单纯为了强调赛德克巴莱的精神吗?
: 另一个跟史实有差距的点,
: 小岛老婆(田中千绘)其实没有在公学校被杀
: 她还保护了十七名小孩
: 戏里说小岛妻儿皆亡,还有铁木跟小岛说,不想帮小岛报家仇云云
: 其实也不太正确,可能是为了简化小岛跟屯巴拉社(铁木)的互动吧
: 不过比起巴万来说,这一点改变,影响不大
: 雾社事件 wiki: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A7%E7%A4%BE%E4%BA%8B%E4%BB%B6
这让我想到另外一部片 "末代武士" 当中
欧格仁跟他杀死的武士的小孩对话
“你也要跟外国人打仗吗?” 小孩问
“会吧” 欧格仁迟疑了一下 “如果他们打来的话”
“为什么?” 此时小孩透著哭音
“因为他们要夺走我爱的一切” 这次欧格仁没有迟疑
之后小孩躲到外面哭 欧格仁想安慰他 却不知道怎么说
“父亲告诉过我 战死在沙场非常光荣” 小孩说 (隐喻:你也是吗?)
“这是他的信念” 欧格仁回答 (隐喻:这不是我的想法)
“如果我去打仗 一定很害怕”
“我也会”
“可是你打过很多场仗”
“我每次都很害怕”
此时短暂的沉默 小孩又说 “我不希望你离开”
之后 哨兵来报 “他们(敌人)来了”
回到原PO的问题 为啥战争片里面有时候会丢一些小孩进去 而且他们的角色还不轻
我猜 小孩子有时候就代表观众
你为什么要去打仗? 和平相处不好吗?
这一类的问题 都可以借由小孩的口问出来
他们可以顺便回答自己战斗的原因
有时候我也会想 既然都要塑造一些虚构的情结了
为什么不干脆拍 在雾社事件中 赛德克人饶过了妇女跟小孩 也没杀俘虏
凡是手无寸铁的人都不杀 非常英雄的放他们走 顺便再加一句
“回去告诉你们的军队 我们不是好战的民族 ”
为什么不这么拍? 不合史实可能并不是最好的答案
因为那并不是一场“军队”对“军队”的战争
而是“民族”与“民族”的争斗
胜者能够延续自己的族群 败者则是彻底消失
不见得是生命的消失 而是整个族群 文化 从此不在
可悲的点在于 这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结果的战争
我们可以看一下 巴万 跟 莫那之间的对话
凭记忆打的 有错请指正 应该不只这些
一开始
“我的祖父说你年轻的时候是个英雄”
“那我现在还是个英雄 他知道吗?”
中间
“看我脸上的刺青 我也是个赛德克了好吗?”
最后
“头目 我们什么时候要决战?”
“.......”
“我们快一点决战好不好?”
“.......”
“我很想念母亲”
“.......”
之后 巴万的头颅出现在桌面上
“这还是个小孩嘛?” 日本人质疑的说
“什幺小孩 你看他脸上 有刺青欸”
从一开始的质疑 到最后认同 可是必须赴死 又不知不觉流露出了小孩的童稚
莫那心里可能这么想
“我好不容易创造出了新的赛德克 可是 他马上就要死了”
我想 这个角色 虽然不是很合史实 对整部电影来说 应该是重要的
他让 何谓赛德克 变得比较立体了
最后 我想下面这一段可以用做结尾
《曲礼子贡问》
齐师侵鲁,公叔务人...与其邻嬖童汪锜乘往....皆殡。
鲁人欲勿殇童汪锜,问于孔子。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乎?”
齐国攻击鲁国 公叔务人与一个小孩子汪锜去对抗敌军 两个人都战死
鲁国有人认为 汪锜年纪太小 不该以战死之礼祭祀他 询问孔子
孔子回答“他都能拿起兵器保护社稷了 怎么会没有资格以战死之礼祭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