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规格的非好莱坞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时,我在想今天若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会怎么演呢?
一定会把主角莫那鲁道给极度美化,出草、最后事件发生时连日本女人小孩都不
能幸免的桥段能免则免,至于坏人-日本人,则是能多坏就有多坏,主角一定是在
忍无可忍下起义,用智慧跟勇敢连续打败邪恶的敌人,对于敌人的老弱妇孺则是
毫发不伤,然后最后英雄很悲剧的、在寡不敌众下被打败,但是他的精神鼓舞了
后人,最后造成了台湾光复……。说实话 如果这样拍,我觉得国际间的接受度会
更高,但片名可能要改成‘魏德圣之赛德克巴莱本色’XD。
但是魏导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一条比较辛苦的路,企图忠实呈现出当时的人
们真正的文化态样(我并没有说是历史,我想电影就是电影,不是纪录片,没必
要完全忠于历史,只要能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就好),如当时的生活、那些
人在那样环境下有怎样的想法,甚至连当时汉人或日本人难以难以理解的出草文
化也忠实呈现。也因为这样,这部片才能成功的讨论了强、弱势文化(这里的强
、弱势并不是指文化的优劣,单单只是指武力强弱,不用‘殖民’,是因为‘殖
民’感觉太狭隘,现在很多是透过其他不同类型来进行文化的压迫,例如经济或
宗教等)冲突的各个面向,而不是成为了好莱坞般的英雄特效片。
是的-‘强势文化与或弱势文化的冲突’,我认为这是这整部片想要表达的主题。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突,从古自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西班牙入侵南美
;欧洲人殖民北美、非洲;美国人介入越南、中东;日本人入侵亚洲。冲突的结
果大部分是强势文化大获全胜,南美的印加帝国灭亡、文化灭绝;北美印地安人
文化几近失传;被强制迁徙到美国的非洲人现在还是在为自己的经济地位而奋斗
…等。而这些被压迫、被欺压的人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要怎样面对自己地位低落
的事实?反过来说,那些压迫别人的人是怎样想的?他们怎样面对自己奴役别人
这件事?这样的冲突可以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吗。导演用发生在这个岛上的强弱
势文化冲突-日本人与赛德族之间的故事,从日本与赛德族两方来描写、讨论这些
问题,没有隐瞒、没有美化、甚至没有给个答案。
‘强势文化的策略-计画性的将人变成奴才’
电影一开始就明白告诉我们,日本要台湾这块土地就是为了资源,包含矿产、木材
、樟脑等,台湾有丰富的蕴藏量,对于国内资源有限的日本来说,占领台湾是有其
战略价值的。至于在执行上,可以分为三大策略。那就是武力镇压、建设殖民、文
化教育。
首先,在武力镇压上,基本上就是就是由海至陆,由平地至山地,先汉人后原住民
。虽然在进入山地时,由于地形的不熟悉与险恶,曾经遇到挫败,但是透过原住民
部落之间的仇隙、成功策反后,也逐步将山地这块给收下来。而在武力镇压之后,
为了让这些当地居民不敢再未来举旗叛变,日本人很大方的‘邀请’当地住民的首
领旅游日本,藉以展现其强大、锐不可档的武力,让这些当地居民在了解彼此差距
之大后,死了反叛的心,这招相当有效,让本片个性骄傲、死不认输的主角撤彻底
底的将复仇的心放在心中达20年之久。
第二就是殖民与建设,将军队与警察组织紧密的遍布于整块土地上,并透过交通建
设、邮政系统、电报与电话系统加强其联系能力。透过此完整的组织,日本便可以
开始开发其所需要的资源,而便宜劳动力的来源,就是当地的原住民了,于是电影
里赛德族人每天要辛苦的扛木头走遍山林,赚取那少到除了喝酒外啥都干不了的薪
资。此外,为了安定统治当地的军队与组织,日本也将管理当地的日本人的家人移
居至台湾,而由于其是由日本外派至这‘荒夷之地’,理所当然的要保证其生活优
渥,于是电影里面的家眷都过著舒适的生活,原住民帮佣是一定要有的,甚至在学
校也是要高人一等,保证其获得高水准的教育。
第三就是文化教育,由于相对于日本人,汉人与原住民的数量实在太过于庞大,若
是完全用日本人来管理,不但要投入的成本太高,而且还要随时担心当地人起异心
反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透过文化教育,取得当地人的认同。当然,这里的文化
教育不是把赛德族变成日本人,而是把赛德族变成日本人的奴才。所以在语言教育
上要教会赛德族日文,以方便未来管理沟通;在医学、或其他教育上,可以选出赛
德族中较有天分的学生,给予较高的教育机会,训练成未来的中级干部,帮助其管
理赛德族,例如电影中的一郎、二郎就是一例,这叫‘以夷制夷’;最重要的是,
在生活与道德教育方面,要教会当地人‘你就是比日本人低一等’,所以在学校时
,老师告诉学生跑步不能跑赢日本人,否则就是一顿毒打(最后老师在被赛德族学
生杀死那边,还不断强调:‘我是在教你阿’);在工作时,日本管理者对于赛德
族有任何不满就是一顿毒打,电影里面有一幕是说,日本警察吉川因为一点小事毒
打赛德族人后,同事问他干嘛要这样?他回答说,我是在教他阿,你别管,可见这
教育执行之撤底。
透过这三大策略,虽然中间有零星反抗(例如本电影的雾社事件),日本逐步将台
湾变成其殖民地,甚至很多台湾人最后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而非台湾人。而这三个策
略,将其放到全世界,虽然执行的方向可能要因地制宜,但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说先随便说你国家藏有毁灭性武器,找个莫名其妙的理由打下来,然后驻军、
建设,借由民主化这个好听到不行的理由,控制政府,对人民进行教育,实际上要
的不过是人家的石油(我只是举例,没说是那个国家XD)。
‘强势文化的人民-以俯视45度的角度看当地居民’
以上所言,乃是以整体宏观的角度来看强势文化入侵的行为,但这部电影关心的其实
还是人。在强势文化里的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角色呢?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自己
觉得自己是坏人,只是受限于文化与当时的环境,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历史、国家的工
具。例如前面提到的警察吉川,他有意识到他在帮助政府教育奴化赛德族吗?我想他
的笨蛋头脑根本没这想法,可能只是觉得这样比较好管理吧,但在不知不觉中,他已
经成为了整体策略的一环而已。
基于这样的想法,当时的日本人对于原住民,也就是赛德族是怎样想的呢?电影里面
大概有下几种想法:
首先,赛德族人很落后,我们来这建邮局、道路,教育他们,对他们是好的,以带着
一种优越感来的角度来看赛德族,电影里日本警察就很自豪的比较20年前赛德族村的
荒芜与20年后建设的进步。
其次,赛德族很笨、懒惰,所以我们要严格管理他们,给他们太多自由,他们只会乱
搞,所以电影里面的吉川以动辄打骂的方式管理这些赛德族或是电影里的日本妇人对
于赛德族帮佣不懈的嫌笨的情节。
第三则是一些比较‘好人’的日本人,愿意跟赛德族交往,但是这样的交往也还是隐
含着两者之间的不平等存在。例如电影里日本警察父亲带儿子出去打猎那段,遇上莫
那鲁道,由于其带他族人入侵赛德族猎场的行为引起莫那鲁道不满,一开始还是以朋
友立场希望给个面子,在不成之后,还是摆出日本人的强硬态度来强使莫那鲁道接受
。而这些想法也在耳濡目染下传于下一代,前述打猎那段,日本小孩子就在两方僵持
不下之时,大喊啥猎场还不是全都是日本人的。
总之,以上各类想法都是基于一样的基础,那就是强势文化的一方缺乏、也不愿意对
于当地文化进行理解,毕竟,他们来这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交朋友。电影里面有一
个桥段我很喜欢,那就是日本人在抱怨他们盖的坚固大桥赛德族没人要走,宁愿走以
前盖的烂竹桥,旁边人点醒他说,或许是因为赛德族人在打水时走那个桥比较方便。
是阿!强势文化一方在没有对于当地文化进行足够了解的情形下,一些自以为‘对你
好’的行为,往往当地人却不领情。民主比专制好,所以要废弃专制;打猎的生活实
在太没保障,所以还是要发展工业….等,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当然,我不是说弱势文化的一切都是好的,以现在普世的价值观来说,出草这行为是
不被接受的,但是在那个时间点、那个环境里,这就是赛德人的文化,在不尊重当地
文化下,以一个自以为优越的45度角俯视当地人民,强自对于该地进行改变,恐怕是
任何一个有自尊的民族都不能接受的,何况是骄傲的赛德克巴莱呢?
‘弱势文化-体制内寻求出路或打破体制’
回到赛德族本身,电影从一开始的出草、宴会、唱歌、跳舞,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勇
敢、自由、骄傲、乐天的民族。而在被日本人击败,经过日本人有系统、有策略的进
行奴化后,这个民族变成了怎样呢?在生活上,他们从独立的一个民族变成了日本人
统治管理下的一个管理单位。男人每天要做辛苦的劳力工作,原本赖以维生的打猎变
成休闲娱乐或宴会时加菜的方法;女人要帮佣,甚至陪酒,更惨的可能还要陪睡。原
本如同狮子群中的狮王一般的骄傲的族长莫那鲁道变成了在门口闷闷不乐喝酒的中年
失意男子。
而在心态上呢?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就如同最后拒绝加入战斗的部落一般,认清、接受自己已经没办法与强势文
化的日本抗衡,为了活下去,只好将这一些不平等全吞下去,这应该也是绝大部分人
的选择。
第二类,就如同一郎、二郎,他们接受了日本的教育,努力的在日本人给的框架下往
上爬,虽然还是要接受日本人的不平等对待以及冷嘲热讽,但是由于认清了日本的强
大,他只能接受,并期望在体制内能做出改变,可以改善自己的族人地位,例如一郎
严格要求赛德族的学生要有好的表现,希望赛德族的学生不要被人看不起。这样的选
择,大概是温和派的知识阶层会有的选择,只是这样的选择也很危险,毕竟整个体制
太庞大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同化、整个吞下去,最后变成强势文化的买办阶级,帮助
强势文化伤害、奴役自己人。
第三,也就是本片主角莫那鲁道以及其族年轻族人的方法,也就是挺身而起,选择战
斗。由于第二类人的方式太过于缓慢,甚至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于是性子较急、不能
忍受族人为强势文化所欺的人,便会选择这条路,但这不是说选择这条路的人在知识
水准上就不如选择第二条路的人,在清末时,中国面临类似困境时,很多高知识份子
选择在体制内进行改变,推动君主立宪;但同样的,很多高知识份子选择革命,认为
这才是解决唯一的方法。所以在一样的目的下,只是手段的差别罢了。电影中我最喜
欢的一段就是莫那鲁道与一郎的辩论。代表第二条道路的一郎认为日本人虽然很可恶
,但是他们带来了邮局、医院等现在化设备,的确改善了族人的生活,只要在假以时
日,如果赛德族人够争气,或许整个情况会改善,而不用需要动用武力,毕竟二者之
间实力差距实在过于强大。而莫那鲁道则认为,二者之间的不平等是永远没办法改变
的,就如同一郎明明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在工作上却仍然必须接受那些不如他的日
本人待遇比他高的现实。由于体制是日本人建立的,所以日本人永远没有诱因改变这
现实,而日本人建立的邮局、医院,也只是为了日本人服务,对于族人其实没有太大
的帮助,只是让他们更认清自己矮人一截的现实。为了打破这个不平等,唯一一条路
就是打破这个体制,也就是以武力的方式进行改变,即使他知道彼此武力的差距实在
过大,很可能只是白白牺牲而已,但是他仍然选择了战斗这条路。
这部电影上映适逢911,当然我不是赞同恐怖份子,无论如何造成平民百姓伤害在道德
上都是错的,只是事出必有因,是怎样的原因会造成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
战斗,一定有他战斗的理由。过往帝国主义强势文化因为利益,对于弱势文化的侵入
,造成了现在世界的政治版图与生态,然而我记得中国古代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即使
弱小的人,一旦有决心,仍然可以让比他强大许多的人受伤,再强的帝国面对再弱小的
国家,弱小的国家仍然有造成强悍帝国重伤的可能。强势文化国家对于较弱势的国家必
须更多的尊重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