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更想说,别看这篇搞威的影评,直接去看电影吧。
一、蓝丘:我思故我在,而我爱故我思。
很多人从教育切入这部片的核心,这似乎也是近来电影圈的一个热门议题。
我想其他前辈都说得很精辟了,在此我只想简单带过。
喔,对了,容我先说,这家伙好帅。眼睛真是迷人透了。
为什么蓝丘总是第一名。很简单,因为他爱。
对他而言,定义只是帮助学习的管道,而定义无法穷尽,如果只能怀抱着定义才能安心,
这样的学习是很苍凉的。蓝丘认为,人的价值在于独立思考,
如果我们只能当个客体,被动的接受资讯,并且输出应有的回应,
那我们和机械有什么两样。
蓝丘是个天才吗?我不明白这问题的意义,应该问,这世界上有谁注定是蠢才。
只要能在自己衷心喜爱的领域,谁,不是天才?
当你在抱怨自己总是事倍功半的时候,是否有种可能:你不是站在属于自己的位子。
你或许有敏锐的嗅觉,或许有跑得飞快的腿,但你却拿着笔念著莎士比亚或者普通化学。
天才不等于聪明的脑袋,而是上“天”所赋予你的“才”能。
你可以抱怨现在社会上光怪陆离的学习风气,你可以痛斥学历至上、名校至上,
你可以说,那都是屁。
但你不能怪罪你不是天才。
况且,在你抱怨、痛斥的同时,你是不是又乖乖地拿起莎士比亚或者普通化学,
去给那些“读书天才”打假的。
你常说,人生是场戏但你总是配角,但你可曾花过时间去找过自己的舞台。
看到前面有人文章认为大众都是庸才。真是可爱的想法。
对于深信自己是庸才的人,或许也是一种天才的思考。
蓝丘心里有个祕密,他是替身。是无法曝光的影子。
比起法罕和拉加的痛苦,蓝丘的痛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他不能以"自己"活着。这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否定。
法罕经历著属于法罕的痛苦,而拉加有拉加的悲怆。
但是,他得是蓝丘。所以他光是“活着”就是一种为难:因为他不能是自己。
更别提随着生活所接踵而来的麻烦。
所以他哄骗自己的心,告诉自己;一切都好。
而这宛如魔法咒语的箴言,一再带领蓝丘脱离险境。
说穿了,一切都好,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我相信,我可以。
另外,蓝丘之所以迷人,与其说是他发明的诸多箴言,或者不流俗的处世态度,
更不如说是他为朋友的付出。
三个大男人,一再为彼此着想,挑战风险,也挑战极限,
一次又一次,逗得泪水涟涟。
剔除掉背后犹待讨论的教育改革,单就三傻之间的情意来看,这部片也是很可观的。
一听到蓝丘的下落,法罕施以诡计迫降飞机,拉加穿着内裤千山万里。
为了挽救拉加父亲,蓝丘和珮嘉、垂死老头大玩三贴,硬闯医院的惊悚戏码,
顾虑法罕的梦想,蓝丘寄出了那封被搁在心头深处好久的信。
第一次擅闯他人婚礼,是为了一顿温饱,
第二次擅闯他人婚礼,是为了替兄弟抢回心爱的女人。
(又是抢粮又是抢女人的,他们对Virus好过分XD)
正版的蓝丘说:他告诉我,总有一天会有两个傻子来找他。
这句台词很常被人给忽略,但我却觉得好美。
去找蓝丘的法罕、拉加,是傻瓜,可是深信不疑的蓝丘,不也是傻瓜?
二、拉加
这个人物,让我想到先前的一首歌:如果你愿意跟随感觉,为爱勇敢一次……
拉加跟随感觉,他爱家人,也爱蓝丘,所以拉加跳楼了。
因为害怕,所以学习。因为害怕,所以总是最后一名。
拉加背后有太多负担,爸爸,妈妈,姐姐,他一个人背负四个人的疲倦过活。
在院长开出残酷的二选一条件,伴随歌剧优美流泄,拉加一跃而下。
他没有逃避选择,跳楼就是他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时间要到了但我不可能选择,
所以我结束选择的可能性,这就是拉加的选择。
这样的拉加,真是帅气爆了。
根据拉加之前怯懦的形象,还以为他会哭着选择背叛蓝丘呢。
哪怕他这样做,蓝丘也是不会责怪他的。因为拉加是四个人,但蓝丘是一个人,
拉加无法像蓝丘那样轻盈自在地过日子,我想蓝丘可以理解,所以不会怨叹。
大难不死的拉加,不再畏惧(如果跳楼都能了,我猜这世界上很难有事情难得倒他),
他拔掉圣戒,前往面试。在面试者质疑他坦率的性格是否适合商场竞争常态时,
拉加笑着说:那好,你们保留工作,我保留态度。
因为,我可是摔断了两条腿,才得来这份坦率。
我以为,导演是想要借由拉加,传递一个小小理想:相信自己。
拉加这个角色代替我们跳楼,代替我们断了腿。
如果对自己诚实需要这样大的代价,拉加替我们品尝了,不要辜负他。
噢对了,每次镜头转到拉甲的家,自动转换成黑白镜头的幽默,真是深深戳中我笑点。
三、法罕
喔,容我直言。这角色真是太常见了。
不被认同的兴趣,最后父子感人落泪的大和解,
如此情节并不陌生,甚至很多电影做了更细致的处理。
仿佛是为了三点平衡而塑造出来的角色设定。
所幸,这个角色倒是没有辜负观众太多。
就像他的功能一样,他是以一个平衡的角色游移在剧情之中,给观众穿针引线,
适时补充欢笑与泪水,没有了他,这部片将会因此失色许多。
四、查托
我觉得导演对查托这角色真是太坏、太坏了。说好不打脸的,所以一直拿他屁股开玩笑。
查拖没什么不好,他也有他的查托主义,纵然査托主义就是物竞天择以及偷放屁。
不能嘲笑,也不应该嘲笑查托,除非你很确信,自己不曾像查托那样过生活。
查托最吸引我的场景,就是在风雨夜当中,他激动地流着泪,
告诉蓝丘:你不会得得意太久的,我们来打赌,十年之后是谁风光。
查托的眼泪,是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眼泪之一。
这是一个人信心被摧毁的眼泪。
可是查托他没有因此退却,他下了挑战,告诉蓝丘:你等著瞧吧。
他很好胜,但至少他把出糗的痛苦转化成向上的力量,
光就这点,我就觉得查托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蓝丘可以不赞同别人的主义,但他不该以窜改查托的演讲稿来宣扬自己的主义。
或许蓝丘是对的,但手段上,我是不欣赏的。
更进一步言,蓝丘没有去想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蓝丘的方式过活的,
对查托而言,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或许那套规矩是缺乏弹性的,是无法随机应变的,
但如果这套规矩给查托带来稳定的精神力量,那么,蓝丘凭什么去否定。
五、院长
对这角色我非常熟悉,我在台北就学的前两年,接了不少家教。
学生的父母,和院长之于我的形象,几乎是重叠的。
以台湾来讲,这一代的父母多经历过台湾的苦难与繁华,也就是所谓的三明治世代。
他们多以贫困起家,胼手胝足,一点一滴走到现在。
正因得来不易,所以害怕失去,他们深怕童年那种饥饿的恐惧,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而避免失去的方法之一,就是砥砺下一代,要他们留住财富。
这样的想法,立意良善,是很难去苛责的。但难免有些遗憾。
如果今天孩子被你逼死了,那留住金山银山,又有何奈。
亲情的影响不应无限上纲,如果真心期许一个人幸福,是不是该像风筝一样,
风筝在天空翱翔才是风筝,否则只是一张鸢鸟形状的塑胶布料,
父母的手,不是仅仅把风筝搂在怀,而是握有一条线,告诉他:
哪怕你掉了下来,别怕,孩子,我带你回家,
等待晴好的日子,再尝试另一场更美好的飞翔。
六、附论
如果要论一部好电影的架构,理由或许有千百种。
一如高中,我牵着父亲前往学校附近一间远近驰名的牛肉面,
食毕,父亲放下筷子,闭上眼睛,一脸满足地跟我讲,
一碗好牛肉面,最重要的是“牛肉”。
当下,我按捺住翻桌的欲望,只是笑笑。心想:这岂不是废话。
没想到,如今大四的我,仔细推敲父亲所讲的道理,竟是所言不假,
纯粹,于如今强调多元的时代,反而成了一种不平凡。
三个傻子。特效很少,没有华丽的声光效果,没有奢华的排场。
甚至,你要追求什么艰难的奥义,也没有:他很简单。
可是追求简单,好难。
有人说,这部片的艺术层次还停留在通俗阶段。
以我爸那套逻辑来讲:哼,这碗牛肉只是用了正港台湾黄牛而已。
没有用40几种中药材材去熬,没有慢火精炖七七四十九小时,怎能登大雅之堂?
但,牛肉面的主角在于牛肉,而电影的原始精神,不正是通俗。
如果什么都要诉诸小众风雅,那为什么观赏电影的环境多是在数百人的厅院,
而不是一个小圆桌,几个人在那酣觞赋诗,曲高和寡?
昨晚,华纳威秀上映三个傻子的场子上,
三个小时,三百个人几近满厅,这一秒,我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笑声,
下一瞬,我也听到旁边妇人无法掩饰的啜泣声。
对我而言,只要整个场子都同时沉浸在一种氛围,一种感动,
无论是大笑或者偷偷擦眼泪,那,无论这部片之后被评价在何种地位,
都不影响他是一部好电影的本质。
况且,更精确而言,这部片与其说是通俗,不如说是雅俗共赏,
我喜欢杜思妥也夫斯基,喜欢太宰治,喜欢菲利浦图森,
但我也爱死了这部片。
我想,在真实的世界中,种姓制度的安排,有情人真能成眷属?
而法罕的父母真能顺利放人?拉加的直白可以找到工作?都是有待商榷的。
我也可以想像,有许多人如蓝丘一样挑战制度,
却在不符合大众趋势下,被时代的潮流给淹没,最后选择安于查托的态度过活。
导演安排这样一个欢乐的结局,或许芭乐,但更是一种鼓励:
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果最后无法当蓝丘,没关系,你还可以当查托。
(有娇妻有豪宅有恒温游泳池,就……委屈一点吧。)
七、后记
蓝丘告诉大家,有梦最美,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提醒,逐梦的过程,痛苦总是相随。
在自我怀疑的情绪中无限打转,放弃的念头不曾真正被卸下。
也或许是这份痛苦,让它品尝起来,更多了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