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恶棍特工:类型、历史、犹裔好莱坞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9-06 16:04:22
恶棍特工:类型、历史、犹裔好莱坞
导演:Quentin Tarantino
出品:美国 / 2009
影音图文版:http://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9905653.html
身为好莱坞少数的作者型导演,昆汀‧塔伦提诺鲜明的印记风格在新作《恶棍特
工》依旧独树一帜,其以玩世不恭的姿态游走类型与反类型的边缘,一方面不讳
以贲张暴力、淋漓鲜血标榜耸动媚俗,却也屡屡挑衅了观众对既定类型的认知;
说昆汀是个“御宅”式的影痴一点也不为过,他对电影的狂热与博学、荤素不忌
的品味,明显渗透到他的艺术创作中,在接连搬弄、拆解了警匪、黑帮、东方武
侠……..等商业类型后,这次他将魔爪伸向了严肃的二战历史电影,打造出其兼
具美式英雄主义色彩、却又有着B级片恶搞趣味的独特幻想史诗。
《恶棍特工》一如昆汀旧作,在章节式的叙事结构间穿插各组人物,不时嵌入跳
跃式的倒叙或带几分B级趣味的涂鸦注解,庞大网络下推进的各支线在机遇交
错间臻至意外的高潮;情节主题上,本片有他一贯偏好的血腥复仇、间谍斗智、
和略带几分凄美的殉死或决斗(《追杀比尔》中邬玛与刘玉玲的雪夜决斗、杀死
比尔前两人的忏情告解),那么,昆汀到底在这部片做出了什么突破呢?
“很久很久以前的二战欧洲……”:类型的拟仿、反类型的颠覆
本片在景色开阔的法国乡村展开序章,一户疑似藏匿犹太人人朴实农家被团团德
军包围,此时全片大魔头兰达上校登场,其举止从容优雅、问话有条不紊,皮笑
肉不笑的亲切表面使人难以参透其城府,也因此他和农家男主人的对话虽看似平
和,观众的情绪却如履薄冰,绷紧在一触即发的惘惘危机感。
此场戏的语言切换相当有趣,尽管多不合理,财大气粗的好莱坞一向迫使电影中
的各国人种都神奇地通晓英文,也因此当来自德国的兰达上校自承法语程度有
限,突兀地要求用英语沟通时,观众以为这又是美国人掩饰自己本位霸权心态的
拙劣手法而不禁莞尔,但当男主人供出真相后,原本的文化玩笑竟变成了死亡陷
阱的前奏,使得本场“猫抓老鼠”的心机转折更添兴味。(影片后段,昆汀更用
美国特工不谙外语、煞有其事地说著别脚意大利文的搞笑场景,再度幽了自家人
一默。)
如同许多影评指出,本片的某些部份其实拟仿了义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
的调性,首章标题“很久很久以前,在纳粹占领的法国……”便是一例,当德军
入侵男主人家门廊时,彷若西部大盗踏进了良民家园的场景重现,此处的二战欧
洲被转化为了刻板浪漫化的荒凉地景,而道德混沌的战乱中,正面英雄至上、善
恶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无情无义、你死我活的竞逐生
存。在听觉基调上,昆汀更刻意使用John Wayne自导自演《边城英烈传》(The
Alamo, 1960)的音乐、及颜尼欧‧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的经典配乐,增添
了几分Sergio Leone义式西部片的浪漫豪情。
然而,首章场面调度与运镜的不愠不火,令人联想到许多二战犹太受难电影
(holocaust film),其透过残酷的影像,描绘无辜犹太人的悲情、控诉纳粹暴行,
令人不禁怀疑昆汀是否有意“从良”,想拍部沉稳大气、人道主义的主流战争片?
本片剧情恰好脱胎自Robert Aldrich 于1967年拍的经典二战电影《决死突击队》
(Dirty Dozen),片名则沿用意大利导演Enzo G. Castellari在1977年仿制美式类
型的B级战争片(Casterllari正好也是知名的义式西部片导演),然而,层层对类
型的挪用、拼贴、翻转,及对历史的新诠甚至是大胆改写,其实已使《恶棍特工》
超越旧有窠臼,演化成罕见的全新型态二战片。
影痴的解构史观

从第二章起,一行剽悍的犹太裔“恶棍特工”现身,一反过去犹太人在二战电影
中被动的受迫害形象,这群恶棍对德军可毫不留情,割喉、削头皮、用球棒痛殴
打死、在额头刻下卍字符号来恫吓敌人……,昆汀不改过往暴力美学本色,即使
面对晦暗的犹太受难史,仍狂恣地让B级片的血浆飞溅在严肃的史页上。
《恶棍特工》以戏谑手法颠覆历史,更将真实人物写成滑稽丑角。在昆汀的镜头
下,希特勒身着孩子气白披风、缺乏安全感又神经质,而纳粹文宣部长戈培尔
(Joseph Goebbels)不仅沉迷女色,更被贬为滥情而狗腿的奴才,仅因一句元首
的赞赏便潸然落泪。然而,此类手法其实不乏先例,从1968年美国喜剧片《金
牌制作人》(The Producers)、到2007年德国导演Dani Levy执导的《我的元首
》(Mein Fuhrer),皆对希特勒及戈培尔极尽丑化、调侃之能事。
但与其说昆汀在编纂“野史”,不如说他展示了对电影史如数家珍的热好,在
大叙事的细节中暗藏了诸多影史经典的符码。片中许多关键角色都被设计为电
影人,而所谓“电影行动”(Operation Kino)不只是刺杀纳粹高官的任务代码
,更指涉了昆汀在现实中用胶卷“焚毁”、“串接”、“篡改”历史图腾的双
重隐喻(想想片末希特勒的画像上所燃起的熊熊火燄),“电影”无论在虚构
情节或现实中,都成了昆汀用以颠覆史实的工具。
例如,首场戏中幸存的犹太少女苏珊娜逃至巴黎后,协助经营了一家戏院,也才
能阴错阳差间结识身为战争英雄/电影新星的佐勒大兵,得以策划末场壮烈的复
仇之火,而这场戏中,苏珊娜的绝美装扮下,暗藏蕴酿已久的狠毒杀机,宛若黑
色电影中的典型致命美女(femme fatale);此类角色多强调外貌诱惑力与内在危
险兽性的表里不一,也因此当硝酸盐胶卷被引燃时,声轨所响起David Bowie的
《豹人》(Cat People),其实又是另一个向影史经典致敬的手势。(苏珊娜一角
原本欲找《豹人》女主角Nastassja Kinski饰演)。
本片大量密藏、援引了二战电影史的典故:戈培尔被描绘成想利用政宣机器成为
好莱坞犹太电影大亨David O. Selznick的制片人;身为双面谍、正邪暧昧的女演
员Bridget von Hammersmark则融汇了多位二战德国美艳影星的形象:包括了反
纳粹而投奔异国的美艳女星Marlene Dietrich(代表作为Josef von Sternberg的
《蓝天使》)及Bridget Helm(《大都会》女主角),以及因“登山电影”(mountain
film)起家、传说中身为希特勒情妇与纳粹政宣片旗手的Leni Riefenstahl(也因此
Hammersmark谎称自己去登山而摔断脚时,才会显得如此好笑而讽刺)。因《饥饿》
一片走红的演员Michael Fassbender,则在片中饰演英挺的英国中尉Archie Hicox
,他“前影评人”的身份使他成为了“电影行动”的要角,这个角色一方面透露了
昆汀对影评人的热好与友善(他是少数勤读影评的导演),他的名字指涉了大导演希
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与其爱将演员Cary Grant(本名Archie Leach),形象上
则叠合了多部二战电影的英籍男演员George Sanders,俨然结合了三位二战影史的
英国代表。
昆汀自陈《恶片》主要的参考对象多为二战时期的反纳粹电影,例如Jules Dassin
的《Reunion in France》、Anatole Litvak的《Confessions of a Nazi Spy》、
Fritz Lang同样描写刺杀希特勒行动的《追捕》(Man Hunt)、Jean Renoir的《吾
土吾民》(The Land Is Mine)、Doug Sirk的《希特勒的狂人》(Hitler's Madmen)
……。
上述影片有三个特点:
1.它们都是40年代美国加入二战后拍摄的好莱坞政宣片。
2.上述导演十之八九都是受纳粹迫害而流亡美国的欧洲犹裔导演。
3.以上绝大多数影片皆由George Sanders主演。
昆汀认为,这些经典老片不若当今《辛德勒的名单》等主流二战电影般,大肆卖
弄沉重悲情、炫示战争临场感的特效;相反地,它们都在战争时空下拍摄,且导
演多亲身经历过纳粹迫害,但拍出的作品却毫不严肃、郁闷,反而情节刺激迭起,
带有不少幽默的娱乐效果,甚至描写了许多积极反抗纳粹的情节。如此观之,昆
汀这部一反主流、如此殊异而叛逆的二战电影,并非凭空拈来的全然新创,反而
可说是一位影痴浸淫大量经典后,向影史致意的怀旧之作。
二战幻想曲:用好莱坞反攻纳粹的犹太人

2008年底的洛杉矶时报有篇文章《好莱坞有多么犹太?》(How Jewish Is
Hollywood?),里头列举了数位当今好莱坞“六大”影视巨头的中的犹裔高阶主
管,从派拉蒙、新力、华纳、迪士尼、环球、大众,到较小型的子公司及电视台,
如梦工厂、新线、CBS、NBC……等,它们的集团主席或CEO通通都是犹太人!
学者Neal Gabler曾写分析过美国的犹太移民如何在电影发明之际崛起,在移居
西部后打造了自己的一片江山,逐渐掌握了电影工业,后来更有人以此书为蓝图
拍摄纪录片《好莱坞全书》(Hollywoodism: Jews, Movies and the American
Dream)。想当然尔,出资拍摄《恶棍特工》的温斯坦兄弟(The Weinstein Company)
当然也是家犹太人掌管的影业,这家据称特别喜爱拍摄犹太题材的公司,年初才
刚推出了描写二战后描写犹太人追求转型正义、审判二战纳粹暴行的《为爱朗
读》,现在又和昆汀合手推出一部如假包换的“犹太复仇记”。
影片上映后,许多人都很好奇犹太人将怎么看待这部影片?本片中饰演“犹太
熊”、本人也是犹太人的Eli Roth在受访时指出,这部片所杜撰出的情节根本就
是部“犹太A片”(kosher porn),将许多犹太人心中梦寐以求的复仇幻想血淋淋
地投映在大银幕上,宛如一场民族的集体春梦。在影史与电影叙事的层层互涉与
后设间,我们岂能忽视本片的制作背景,将昆汀在片中大力铺陈的“犹太特工
队”、“电影行动”纯然视为作者个人脑海中的巧合狂想?
片中戈培尔所拍的政宣片《国家的荣耀》(Stolz der Nation),其片名或许令人联
想到Leni Riefenstahl执导的《意志的胜利》,但佐勒大兵在钟塔中以一挡百、狙
杀敌兵的场景,其实更像翻拷自近代好莱坞《抢救雷恩大兵》、《大敌当前》等战
争电影,甚至恶搞地嵌入苏联导演艾森斯坦《波坦金战舰》一片的经典图像(妈
妈与婴儿、右眼被击伤的悽惨特写)。
若说当代好莱坞总爱在二战电影中注入矫情的英雄主义,那么在《国家的荣耀》
这部伪战争史诗里,则主客易位地用同样手法将德军神化成英雄,也呼应了兰达
上校倒戈相向后,要求英国政府将他描绘成英雄的举止,演示了傅柯式的新历史
主义(new historicism)史观:历史并非单一面向的稳固论述,而是知识与权力交
织而成、人为虚构性的产物,当权者永远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版本进行诠释及再现。
影像再现是塑造历史记忆的有力工具,而垄断全球市场的犹裔好莱坞无疑握有这
个强大的武器,自80年代起拍了无数二战时期犹太人惨遭纳粹德国迫害的大屠
杀电影(holocaust film),在世界各地发挥极大影响力,而这套再现机制下所塑
造的舆论观感,也成为当今犹太相关利益团体、以色列政府牟取商业与政治利益
的筹码,反过来对巴勒斯坦大行不公不义之举,犹裔政治学者Norman Finkelstein
则对此现象大肆批判,撰书称之为“大屠杀工业”(the holocaust industry)。
(注:早年的美籍犹太人其实作风非常低调,二战时期即使欧洲的亲友深陷苦难,
仍未有人胆敢直接为犹太人发声,连美国政府参战后资助的二战电影都鲜少直接
提及“犹太人”一词;而二战后在冷战氛围的影响下,许多东欧移民的犹太人更
被直接列入黑名单加以监控,好莱坞在政治现实中自然不敢大张旗鼓宣扬自己的
“犹太本色”;所谓的犹裔伤痕电影其实是从八零年代起,才如过江之鲫般在国
际间大量产出。
维基百科的Holocaust Films List: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olocaust_films)
末场的首映会中,放映师苏珊娜截断《国家的荣耀》的胶卷、用自己的“巨脸”
形像取而代之的举动,亦充满了象征意味。那张在大火中狰狞狂笑的面孔,与犹
裔德国导演Fritz Lang经典名作《大都会》(Metropolis)里,伪玛莉亚在猎巫行动
中被火刑处决的样貌如出一辙;这场关键的复仇戏码,其实也许更影射了当今犹
太人如何在“大银幕”上用“影像”展开决地反攻,使德国纳粹成为暴力的受难
者(想想《为爱朗读》中那群反锁在教堂内被活活烧死的犹太妇孺);而一行美籍
犹太恶棍我行我素、不谙外语、横行霸道的嘴脸,或许正是好莱坞霸权最传神的
写照。
作者: anavimjay (卷头发)   0000-00-00 00:00:00
写得太棒了
作者: fullway (开始一个人的生活)   0000-00-00 00:00:00
专业好文 这是需要功力的
作者: philluke (骨折)   2009-01-29 03:19:00
借转谢谢XD
作者: Telemachus (Evolution)   2009-02-02 21:11:00
虽然LAG很久,但一定要推专业文
作者: jerry543 (Imperial)   2009-02-06 02:15:00
赞,看完对此片更加暸解了
作者: coldaqua (>"<)   2009-02-07 12:50:00
教授级的专业 push
作者: layin (小弼)   2009-02-13 01:13:00
Pro级~~推!!!
作者: CarlosArroyo (哪里可看分居风暴)   2009-03-15 02:14:00
太厉害的文章 实在佩服
作者: CCrawford (我叫CC卸卸)   2009-04-21 19:22:00
这篇太棒了,我要再租一次来看!
作者: taxi777 (nobody home)   2009-08-26 12:46:00
这一篇影评应该恶棍特工系列里是最棒的!!
作者: AquaX ((((()))))   2009-09-06 16:41:00
写的太好了!!会因为这篇评论更加喜爱本片 恭请板主M文!!!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09-09-06 16:56:00
+1 免得一些看不懂本片的人发些诡异言论....
作者: k7117836 (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那里)   2009-09-06 17:03:00
我应该先看这评论再去看的...
作者: k7117836 (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那里)   2009-09-06 17:04:00
觉得还没认识这部背景之前去看好可惜 只觉得还蛮有趣的片
作者: NakedSnake   2009-09-06 17:24:00
好文 推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09-09-06 17:58:00
大好文!长知识外,我终于了解电影的隐喻了!大推!
作者: foxkid (只有冰与雪)   2009-09-06 18:04:00
好文推
作者: edisonwu39 (Woooo)   2009-09-06 21:00:00
推拉
作者: homechen1990 (包温)   2009-09-06 21:20:00
好文 推
作者: jimmy923 (MO)   2009-09-06 21:26:00
好文!!
作者: PhantasmaJ (理性是感性的容物)   2009-09-07 02:13:00
这篇应是看特工前的最佳导聆
作者: LenardLee (李蓝纳)   2009-09-07 08:16:00
好强
作者: Connels (猫拳四郎 ○(#‵︿′ㄨ))   2009-09-07 13:11:00
这篇怎么这么专业啊...竟然没什么人推 orz
作者: skykissx (雨过天青即是自由处)   2009-09-07 15:30:00
太专业了....推
作者: sunguitar (我是笨蛋)   2009-09-07 22:52:00
专业!!!
作者: VOICEVOICE (摇滚人生滚呀滚)   2009-09-08 01:09:00
大推
作者: Zionward (西那蒙)   2009-09-08 01:47:00
写的很好 但我不解推文 为什么会有人想先看影评再看电影?
作者: Zionward (西那蒙)   2009-09-08 01:48:00
对自己的感受力这么没信心吗???
作者: Zionward (西那蒙)   2009-09-08 01:49:00
“先”去看电影 “再”看这篇才对吧
作者: Dolce (April in Paris)   2009-09-13 08:07:00
超专业,大推
作者: toto78gene (人间失格)   2009-09-24 18:13:00
写得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