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为爱朗读:细剖历史疮口的情与法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01:51
为爱朗读 The Reader:细剖历史疮口的情与法
作者:lavieboheme
网志好读版:http://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8626893.html
《为爱朗读》无疑是今年电影中的必看佳作之一,剧情上,它有跨世代恋曲的浪漫激情;
主题上,它描述天真而理想化的年轻主角在时代巨浪中遭逢幻灭,戏剧性地拉扯出爱与
良知、律法的冲突,以个人小叙事视角的无奈,切剖出历史大叙事的复杂纹理;在形式
上,Stephen Daldry虽出身于剧场,但执导电影时并不拘泥于僵化镜框般的室内景,反
而灵活地发挥了摄影、剪接的媒材特性,以零碎、跳跃蒙太奇串接时空与记忆的节点,
赋予影像诗意的律动感;而兼具质感与演技的优异卡司,更让角色的血肉、形神跃然于
胶卷上,紧纠著观众的情绪,同剧中人物一同悲喜、叹惋。
但看完《为爱朗读》我心中仍不禁对两个剧情关键点感到疑惑:1. Hanna为何宁可负罪
入狱,也不愿暴露自己是文盲的真相? 2.晚年的Hanna似乎对自己曾为纳粹刽子手的过
去并未有太多追悔(或是该说,她认为追悔无益),但她在狱中真的毫无反省?她又是
否读了受害者所写的集中营回忆录?当她向Michael说出“我学会了阅读。”时,她是
自私地活在文学所堆砌的虚构堡垒,还是她已坦然面对现实,甘心为自己所犯下的恶行
赎罪?
为了解开Hanna这个谜一般女子的心理过程,我找了原著小说英译版与电影间对照,希
望能看见角色更清晰的内在轮廓。
Schlink的以洗练的白描文字风格,搭配中年Michael的第一人称观点回溯这段心碎的恋
情,篇章安排严谨而简洁有力,没有过多赘词或无意义的片段,紧密地开拉故事的冲突
张力。
尽管原著时序未如电影版跳跃,但在Michael回忆与Hanna相处的种种场景时,他亦数次
以蒙太奇般的文字技巧,将心中如单格图像、难以抹灭的Hanna身影,高密度地浓缩在
字里行间,投映在心像银幕上:她穿上丝袜、她裸身站在浴缸旁展开浴巾、她骑自行车时
裙摆飞扬、她站在父亲书房中凝视成山的书本……,而这些极具电影感的文字成功地具
现了主角深陷过往的痴迷。此外,书中主角充满质问语气的内心独白,相较侧重于禁忌
之恋的电影版本,对德国的历史罪行亦作出了更深沉且细腻的辩证。
殇痛的源起

Michael与Hannah的恋情虽乍似与屠犹史实无关,但两者在原著和电影中皆被作出平行
的对照。Hanna与Michael相处时的一板一眼、冷酷武装,不难想像她曾为集中营守卫的
背景,起初因芳心寂寞而挑逗Michael,似乎仅将两人关系看作短暂激情,两人初次争
吵时,她亦曾以无情而果决的语气,对他说:“你还没重要到能让我生气的地步。”残
忍地撕碎少男沈浸初恋中的热切与欣喜。
另一场她因调职升迁而焦虑不已,两人紧接着爆发口角,随后她替Michael沐浴、擦身,
那一丝不茍的迅捷动作,不似对待一位年轻恋人的温柔调情,反倒像公事般“处理”一
个即将被送进毒气室的犹太男孩(少年Michael明显感到不自在。)
电影中Hanna一言不发地“遗弃”了Michael,我们看到了影片中David Kross饰演的
Michael,以节制而纤细的情绪,演绎了Michael的心碎与失落。但书中主角则更进一步
解释内心思绪,说明他不敢承认与Hanna恋情的羞耻与愧疚,在书中他隐约看见了Hanna
到湖边找他道别,可是他却未怯于旁人目光而未和她相认。自此之后,他一直怀抱着歉
疚活着,甚至认为是因为他在心理上“背叛”了Hanna,才导致她的不告而别,他不仅
无法谅解Hanna,他更无法原谅自己。
这段感情中,他自始至终都是受制于Hanna挟持的俘虏,无论出于自愿或被迫,他不断
将Hanna的自我封闭、两人的冲突归咎为自身的过错。
剥开凝痂的情感与历史创口
Hanna在集中营与“死亡行军”中,间接谋害了数百名犹太妇孺,更在年少的Michael
心中留下了无可弥补的情感创口,她以恋人的姿态狠狠抛下他、并以纳粹女魔头的身份
在法庭上重新走入他的人生,他又情何以堪?
书中花了相当多篇幅去描述Michael面对这一切的反应:麻木与逃避。
当Hanna离开他时,他几经搜索却一筹莫展,摆出高傲的姿态疏远周遭的人、和女同学
谈了场儿戏的恋爱、沉浸在书本与学业中,而这一切都无法摆脱Hanna留下的阴影,他
无法和冷漠的父亲吐露心事,和周遭旁人在心理上产生亲密恐惧,如影随形跟着他一辈
子。
Schlink巧妙地在这段爱情中隐喻了德国战后的世代冲突,Hanna对Michael的影响,其
实正如同那些老纳粹的阴暗过去,对于生于二战后年轻人所造成的心理冲击。
历史的共业、真相的多面性
让Michael在情感上陷入孤绝的,并不只是Hanna一人,而更是源自德国年轻人对父母辈
在战后的欺瞒、逃避,所衍生的幻灭与不信任感,Hanna象征了上一代所留下的“创伤”
,它不仅是历史性的罪行,更指涉了下一代德国人在接受教育后,对长辈们产生的惶惑
不安与心理疏离。
一位义愤填膺的法律系学生在研讨会中指出,二战期间全欧洲有上千个集中营,年轻一
辈德人的师长、父母、长官,可能都是直接参与、或间接旁观了种族屠杀的集体暴行,
可是却因为没有受害者出来指责,而豁免法律追诉,甚至可能还仍在政府、学院中任公
职。对某个惨烈个案的几名女守卫要求“回溯正义”(retroactive justice),是否
又是真的正义?
原著在描写死亡行军与教堂大火的惨案时,对事件全貌与角色心理有更细致的分析:德
军女守卫只是一个阶级制度下的一环,他们的上头还有男性士兵、指挥官、毒气室管理
者……,这群女守卫可用不知情、或是被迫服从命令的借口轻易脱罪,但只有Hanna因
知识鸿沟而无法了解法庭情势,而毫无心机地说出了真相与她的直观反应。
当烟硝冲天的轰炸发生时,她们的同行德军士兵不是死伤、就是四窜逃逸,留下这六名
不会使用武器的女守卫,她们当下的判断,或许是如Hanna所言,是长期工作训练下,
依职责防止囚犯脱逃的直觉反应,却亦可能是防止数百名囚犯与村人联手对她们报复,
是出于战乱时你死我亡下的自卫逻辑。
纳粹体制下的每个领袖、士兵、文员,乃至案发时袖手旁观的村人,都得为死者负责,
但只因为守卫是第一线的执行者、Hanna是无法洞悉司法运作的文盲,她就因此得扛下
社会的集体共业,她当然并不无辜,但又有谁不是有罪的?
原著中男主角思绪百转千回,在他的主观揣想下,Hanna的形象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
又是恶魔。她挑选病弱少女为她朗读,或许是为了让终将得走入毒气室的少女们,不
用操劳惨死在矿场或工地上,在人生末路能过得舒适惬意些。又或者,Hanna其实是自
私而功利的法西斯主义者,所挑选的女囚只是利用来为她朗读的工具,顺便铲除无生
产力的渣滓,而她们在走入毒气室后,她无法读写的秘密将永远不会泄漏……。
当后人用单一的人道、良知观点去检视历史,并执起律法鞭笞前人的罪行时,却往往忽
略了历史情境脉络的复杂、及罪犯心理的多重面向,片面证词与线索所加总的不是天平
上的公理正义,而是专横的司法机器,在不对等攻防下所作出的狭隘裁决。
平庸的邪恶、集体的涤净剧场
德国政治哲学家 Hannah Arendt 曾用“邪恶的平庸、常态化”(the banality of evil)
来指涉这种集体的暴行,她以执行屠犹计画的主要负责人 Adolf Eichmann为例,说明
他并非偏狭、邪恶的种族主义者,或丧心病狂的杀人魔,而只是一个听命行事、服从体
制的一般官僚,放弃了一个身为“人”的自主思考能力。
这种人存在于你我身边,平凡无奇,他不但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质疑,反而觉得自己
在恪守职务而心满意足,这种心态才是真正可怖的邪恶,没有这些千千万万人民的配合
或默许,希特勒根本无法成就这般大规模的种族灭绝,而这种平庸的邪恶在历史上不断
重演,她可能化身为奥辛维兹管理毒气室的女守卫,也可能是柏林围墙上将东德叛逃人
民射死的机枪手,天安门广场上的坦克驾驶,或是228事件中枪决街上抗争份子的警察
......。
原著中除了Hanna之外,亦描绘了其它例子,Michael在前往集中营遗迹探访的路上,更
和出租车司机聊到一张处决犹太人的行刑照片,照片中一旁施令的刽子手并不严肃、凶
残,反而带着一派轻松的微笑,似乎在期待今日能早点收工下班……。或许就是这般“
尽忠职守”的现代分工化专业伦理,蒙昧了他们的良知,当每个人都成了一颗小小的螺
丝钉,罪恶也好似被分担了重量般,令人无感。
电影中主角探访悻存者女儿时,她说了一句关键的台词:“如果你要涤净(catharsis)罪
恶感,请去看场戏,不要来这里。”

Schlink对于法庭审判和Michael的“赎罪”举动有了相当独到的诠释,一开始法庭上每
个人都急切地为正义怒吼、真心为受害者遭遇悲悯落泪,但到形式化的审判过程中,人
们逐渐无法面对真相与背后的创痛,而变得麻木,仿佛只想草草走完法律程序,仪式化
地演出一场社会所要求的集体涤净剧,将原本静默而受压抑的羞耻感,转化为侵略性的
能量,借此渲泄集体的道德挫败感。
而在爱与良知的拉锯中,Michael亦曾跑去参观集中营遗迹,试图贴近真相现场,却发现
那些林立的纪念馆与历史影像,反而形成一种虚幻不真的陈腔滥调(cliche),使人抽离
历史,变得更加麻木。
在规律的日常工作、权威的社会机器、虚拟化的符号影像下,人对暴行变得麻木,邪恶
也因此变得庸俗。但这份残忍未必是外显而具体的伤害,也可能内在的情感压抑和逃避。
Michael自始至终都活在自我质疑的循环中,无法跨越自身羞耻感与社会道德,去真正地
接纳、了解、原谅Hanna(如同年轻德国人无法接纳他们的国族历史)。在原著中,Michael
一度犹豫是否该揭露Hanna是文盲的真相借此拯救她,而当他咨询了哲学家父亲时(在电
影中是以指导他的法律系教授代之),其谈到若要“尊重”Hanna不想自曝其短的意志,却
又想帮助她的话,他理应先去与当事人商谈,让她了解情势,再作出最后选择。
如同电影中法律教授所言,那些阻碍Michael去救人的神圣道德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实际上所做出了什么抉择、行动,如果年轻一代的德国人没从上一代过错中重新学习
的话,那么这一切的纪念、审判、研讨,都将失去意义。
此言精辟地再度点出了Hanna与Michael两代人在不同时空的相似处境,Hanna碍于不识字
的羞耻感、对职业伦理的偏执、及政治意识型态,使她丧失了良知,残害了无数性命;而
Michael同样因为自身对Hanna的不谅解、对两人恋情的羞耻感,还有时代下的集体道德氛
围,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选择保持沉默,拒绝沟通、谅解与补赎。
书中他曾试图找了法庭上总面带愠色的严厉法官晤谈,法官私下异常地平和,仿佛法庭上
发生的只是一场表演,Michael始终不敢吐露Hanna的真相,最后两人谈的只是法学院的考
试、升迁、就业规划,自此之后,他彻底对自我及司法体制丧失信心,不断逃避法院的实
务诉讼工作,躲在学术的象牙塔中作一位法律史学者,日夜不辍地读、写,借由沉溺于理
论化的研究工作中来逃避过去。
Hanna无情地将病弱妇孺送进毒气室,而Michael则用自己的方式将Hanna宣判极刑;Hanna
因为法律审判而终身锁入实体监狱,Michael也因为良知对自己的苛责,而一生困在心灵的
牢,无限的追悔中。
即便他后来录了一卷又一卷的有声书寄给Hanna,作为想补偿她的温柔善意,但他却从不
愿亲自造访、或回复Hanna费力书写的信件,在书中他坦白道,仿佛只要透过日常生活中
仪式化的读、写、唸,他就可以不用面对过去、面对Hanna,文字成了他吐出的一绻绻丝
线,缠裹成一个抵御真实情感的硬茧。
阅读的力量:迷幻麻药的注射?良知的启蒙?
电影与小说对于Hanna学会“阅读”一事,显然有不同的解读及呈现,Michael寄给她的
都是西方、德国的经典文学小说与诗歌,Hanna无疑一直仰慕著知识、文学的宏瀚,和教
育机会的可贵。(不然她不会斥责逃学的Michael、或对着他父亲的藏书望然兴叹)
Hanna刚毅的外表下,显然有副纤细而易感的心肠,才能徜徉在美好的虚构叙事中,与书
中人物同悲共喜,在电影版中,编导甚至安排Hanna在乡村自行车行的路途上,听着教堂内
唱诗班孩子的歌声,感动得痛哭流涕,强化了她柔软的一面。然而,当时的她脑海中是
否有想起了被锁在教堂中烧死的女人?那些纯真稚嫩的脸庞,又是否令她回想起集中营
里被遴选受死的孩子们?
Michael在探访身陷囹圄的她时,曾冷冷质问她是否常回想过去,Hanna坦然以“逝者已
矣”回应,认为追悔过去无益,似乎不带一丝自责与歉疚?
如果Hanna能因虚构角色的死亡而痛哭、对Chekhov所写的A Lady with a Dog牵肠挂肚,
那她对现实中的垂死受害者,又怎能如此无情而绝决?对于自身暴行的近乎无感,增添
了这个角色的道德暧昧性与耐人寻味。她是和Michael一样,用武装的外表逃避内心的愧
疚?还是真的全然冷漠,是个醉心沉溺于文学,却无顾人间疾苦的伪君子?
这个疑问,让我无法全然安心接纳电影中的Hanna。更令我不解的是,电影版中已学会阅
读的Hanna,竟似乎未曾试图回顾她纳粹历史或犹太受害者传记,就算不是出于歉疚,她
或许也该会想了解自己受社会谴责、啷当入狱的来龙去脉吧?
可惜的是,Stephen Daldry无意交待阅读对Hanna人格上的启蒙,或是使她透过阅读与自
身的罪衍和解,也因此当Hanna理直气壮地向Michael说出:“我学会了阅读。”这句话
时,虽然证明她努力克服了令她自卑的残缺,却亦显得有些讽刺,难以使人充份认同,也
使得受害者女儿“写书”控诉的这条故事线,无法发挥相互呼应的张力。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原著中不仅交待了Hanna学习认字、写字的卖力,更点出Hanna入狱
后大量阅读了二战历史与犹裔创伤文学的事实,她不像电影版中的Hanna封闭自己的过往
回忆,反而向Michael坦承她日夜都看见受害者萦绕不散的魅影,虽然原著亦未仔细交待
她的忏悔,但从她大量订购、阅读相关书籍的事实,读者们看见了她诚实面对过去、追
索原谅的赎罪善意。而这样的剧情设定,也使结局中她将积蓄捐给受害家属,并再由
Michael决意转交给反文盲组织的举动,显得不那么矫情而徒然。
文字不该只作为人们逃避枯燥现实的甜美麻药,它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开启了绚烂的文
艺天地,更在于它使人们能对人性与良知,有所洞见和启发。
或许,如果Hanna不是文盲,她不仅可以顺利在一般职场升迁就业,不用被迫加入国家机
器执行杀人任务,更可以阅读报章媒体、法律文件,准备好进行一场公平的诉讼;如果她
可以阅读,或许她就可以看透历史与时局的真相,在关键时刻作出更明智的抉择;如果她
可以阅读,或许她就不用被排拒在世界之外、不被了解,透过双向的书写与沟通了解这个
世界,对旁人更能有同理心……。
不知者无罪,无知似乎可以作为一名罪犯最好的辩词,但书中的Hanna选择克服罪恶感,
勇敢地面对过去的骇人真相,透过阅读重获“知”的力量,跳脱了主观位置,来重新审视
曾参与的冷血行径;而这比起法庭或媒体上,受众人注目而被迫演出的痛哭忏悔,来得更
真诚而有意义。
文盲不是冷血杀人的借口,但知识与教育能发掘更完整的事实,开展更宽广的思考幅度,
超越体制的束缚、霸权下的蒙昧,甚至成为批判现实不平等的先声。对被剥夺教育与阅读
能力的Hanna而言,她的悲剧既是个人的罪衍,也是她在社会结构、知识阶层中无力翻身,
仅能被迫盲从的困境。
总体来说,电影版的《为爱朗读》虽将横越数十年光阴的恋情,拍得阴郁、唯美,动人地
开展出时代的沧桑感与人物的道德困局,并精准捕捉了忧伤、徬惶与作茧自缚的情绪氛围
,但在知性上的法理辩证,以及对于“阅读”意义的探究,显然仍不若原著深刻,而少了
些直击人心的强劲力道。
作者: daniel0204 (Daniel)   0000-00-00 00:00:00
作者: pupurita   2009-01-11 01:02:00
大推
作者: godsound (在星空下实现愿望)   2009-01-24 00:24:00
推~~原po写得好呀!!!
作者: lot (恩)   2009-01-28 22:45:00
推!!
作者: ronshiju   2009-03-09 18:44:00
很精彩!解释德上下两代的鸿沟指责那边很有收获
作者: fishgo (感动的节日们)   2009-04-03 01:10:00
推这篇 把纳粹犹太之于男女主角的描写隐喻写的很清楚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23:00
文中好像有些有问题? 女主角在乡间听到合唱团时,应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24:00
该还不会在脑海中浮现"被烧死的女人们"吧。另外我有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25:00
点不确定,电影里头是不是也有,藉著监狱管理者的角色,说出她有大量借阅二次大战的相关书籍? 这个我有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27:00
些不确定。基本上我认为电影和原著的差距算是不多的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29:00
关于"烧死的女人"那句 是一个设想的提问 至于电影中韩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31:00
娜去图书馆借的是契轲夫"牵小狗的女人" 而非犹裔文学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32:00
设想的提问,但和实际情况还是不符合吧。anyway我只想提出我对于文章的疑问。另外我是说"我不确定是不是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33:00
电影有藉着他人之口来说出汉娜有借相关书籍",不是说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34:00
"电影有拍出汉娜去借相关书籍" 但这个我不确定,有点忘了实际电影的拍摄。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35:00
电影中和狱卒的谈话 或Hanna的书架也未明显带到此事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40:00
不过原著倒是对Hanna读了哪些书有相当清楚的描述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41:00
另外观众根本看不到坐在教堂中的Hanna心中在想什么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41:00
原著我已拜读过,所以基本上我才认为,电影和原著间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42:00
她可能只是单纯被歌声感动 也可能在回想战时的轰炸
作者: Sternenlicht (★Light On! A.S.A.P!★)   2009-04-03 01:42:00
的差距算是蛮小的。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44:00
原书和电影的剧情重点没有太大差异 细节略有不同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46:00
但个人认为Hanna阅读犹裔创伤文学 是原著关键的重点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4-03 01:47:00
电影选择不提或草草带过 或许有其理由 但我觉得很可惜
作者: windkidll (漂泊信天翁)   2009-04-03 01:48:00
好文 推一个
作者: waterdisney (想要征服的世界)   2009-04-03 02:14:00
我看过最精辟的一篇影评心得 推!
作者: POYUANG   2009-04-03 02:15:00
这篇文章好适合被放在破报上喔。
作者: giwdul3883 (GI)   2009-04-03 05:00:00
推 写得真好
作者: cheng399 (cheng399)   2009-04-03 06:29:00
转型正义.....
作者: altr (毕竟依(菜菜))   2009-04-03 07:44:00
集体犯罪的部分可参考路西法效应 另我认为Hanna根本对集中营
作者: altr (毕竟依(菜菜))   2009-04-03 07:48:00
那段不觉得有错 甚至她肯认犹太人是该被种族清洗的 到战后仍
作者: altr (毕竟依(菜菜))   2009-04-03 07:51:00
有认为犹太人该死之类的纳粹主义 只对虚构情节感性对现实无
作者: altr (毕竟依(菜菜))   2009-04-03 07:52:00
动于衷的人我遇过 看电影电视会哭 但整人不手软 甚至会笑
作者: Answerme (出租--近東吳城中西門町)   2009-04-03 09:46:00
眼前的西藏跟犹太差不多 而时代总是选择沉默
作者: rilter (想把我的手指剁掉!!!)   2009-04-03 10:27:00
好文!!(回楼上)而我们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西藏被时代沉默以对?
作者: overlapping (......)   2009-04-03 14:23:00
写得很棒...推...
作者: demisodaCC   2009-04-03 17:37:00
写得超好的
作者: SCOTT0808 (scott)   2009-04-04 00:02:00
好文~~最近也在看汉娜鄂兰的东西。更能了解主角的心境。
作者: Kilik1985 (齐力克先生™)   2009-04-04 03:07:00
好文好片推!
作者: mrshoward (飘泰泰)   2009-04-04 11:09:00
写的好好喔,看完你的分析,让我很想去买原著!
作者: water119 (water)   2009-04-04 11:11:00
汉娜不觉自己有错是正常的 在那样的环境下 知识又是封闭
作者: water119 (water)   2009-04-04 11:14:00
当下真的敢打开的教堂门让"犯人"逃跑 我觉得不太可能
作者: benzs520 (小小蛇)   2009-04-04 20:33:00
写得真棒。
作者: theTime (终极的反派)   2009-04-05 03:50:00
写的好。 而且写的比破报的影评好
作者: Dolce (April in Paris)   2009-04-05 11:14:00
大推
作者: fuc62 (BUBU)   2009-04-11 00:49:00
目前为止看到最适切的影评!看这篇就够了
作者: phebes (一知半解比无知还恐怖)   2009-04-14 02:51:00
大推~我也觉得电影版比较偏重恋情的部份,而我较关注的人格启蒙/正义/道德/阅读的深层涵义则相对薄弱许多
作者: frankofranko (池上米)   2009-04-15 11:58:00
推!!
作者: kowei526 (慢慢走,好好过)   2009-04-23 12:35:00
推! 看完原po提出的原著补充后解除了许多疑问, 觉得电影
作者: kowei526 (慢慢走,好好过)   2009-04-23 12:36:00
某些地方没处理好有点可惜.
作者: unicat (月白鬃毛)   2009-04-25 18:34:00
推!!
作者: a251012002 (a251012002)   2009-05-08 01:18:00
推!!这篇升格为作家级的程度了
作者: jeffery614 (HHH)   2009-05-13 23:19:00
在电车上是Hanna不跟Michael相认吧?
作者: vn522390 (伊姆鲁)   2009-05-24 02:47:00
虽然LAG还是推一下,觉得看原著更能进入故事的脉络里
作者: csjan (...)   2009-06-12 23:37:00
推! 好想借小说来看!
作者: mishimalt   2009-06-28 14:51:00
确实精彩的好文,看电影时觉得突兀之处,原po都澄清了
作者: doukbun (doukbun)   2009-09-05 15:20:00
推~是一部让人心痛的电影
作者: njph93m4 (火星大猫猫)   2009-09-14 11:48:00
推!感谢你让我开始了解这两个好作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