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评] "贫民百万富翁"...不要再消费印度贫民了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09-03-31 05:32:59
看了好多篇关于贫民百万富翁有没有消费印度贫民的争论,
我不想在这儿辩论到底它有没有消费, 只想借此分享一些观看电影的角度.
以下就几个争论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1) 针对电影内容评论就好, 为什么要讨论电影之外的事?
“看电影”这个行为本身就包含“电影”之外的事, 每一个观者都带了他的
既有知识、既有立场, 而看完电影后也的确影响了他对事物的看法. 因此电
影所处的社会脉络与它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看电影”息息相关. 毕竟, 一部
电影不是客观存在的, 它除了是制作团队的作品外, 也是观者的作品, 因为
观者在拍完的电影上面生产了新的意义.
(2) 电影就是电影, 为什么要负社会责任?
不只电影工作者,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社会责任. 我们不见得要雄心壮志地
奢言贡献社会, 但是好歹要对得起我们工作上接触到的人. 譬如, 一个记者
访谈了人后要写文章, 就要确保文章能够传达受访者所想表述的, 并且不会
让受访者觉得被误解被扭曲, 也绝不能把受访者所不愿意发表的东西发表出
来.
任何工作场合中, 如果你的工作成果是受益于别人, 那你工作成果的社会效
应就一定要照顾到那个曾经帮助你工作的人, 至少不要对他造成伤害. 用了
别人的东西就要充分尊重那个人对你的使用有什么意见. 同理, 电影拍了印
度贫民窟这个田野, 就有责任照顾到这个田野的声音, 譬如剪接好让他们看
看有没有觉得受到曲解或屈辱.
工作场合中与协力伙伴礼尚往来, 充分沟通获得两全其美的结果, 这不只是
田野工作者的伦理, 也是最一般的工作伦理. 当然, 沟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而本片未必有能力做好, 不过它仍然应该被尽力做好.
(3) 电影拍出现象有什么不好? 如果这样就算消费那所有纪录片岂不是都在消费?
消费, 就是消耗了某种资源而获取其他利益, 说一部片消费了印度贫民意思
就是伤害了他们而获得其他利益. 而什么算是伤害呢? 什么算是助益呢? 这
都不是消费方所能定义的, 而应该问被消费方, 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印度贫民,
电影可能引起了世界关注可对印度政府施压改善生活环境, 但电影也可能引
起了世人的误解或对印度贫民尊严的伤害, 这个不是我们决定的, 是当地人
决定的.
印度当地是有人对拍摄手法与叙事手法不满, 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代表全
体印度贫民. 不过这个声音冒出来了, 就表示这部片对田野声音的关照没那
么圆满, 当然要搞到圆满是很困难的, 我也不会苛责制作团队, 只是仍然应
该努力.
纪录片与此商业片的一个重大差别就是“视角”. 同一个田野可以有很多种
视角去切入, 同一个故事也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拍摄呈现, 不论是事件选取、
分镜、剪接、甚至场景设计, 通通都是特别的视角, 而不同视角就会呈现不
同的关怀与不同效果. 同样拍贫民窟, 有的电影采取写实, 有的采取深沈的
心路历程, 有的也可以超现实以幻想来对比真实, 有的也可以如本片如此强
烈的视觉意象加上点洒狗血的激情.
所以, 同一个现象可以是为了印度官方拍、为了底层贫民拍、为了美国有钱
人拍、为了美国萧条期的失业人口拍....拍电影本身绝对有立场, 并不只是
拍出“现象”, 而是拍出“我要藉这个现象表述的事”.
(4) 我们没有实质帮助贫民, 在这里打嘴砲有什么意义?
前面有讨论过, 关于到了贫穷国家时你该不该伸出手援助的两难. 其实帮助
人是一件需要非常谨慎小心谋定而后动的事, 因为太多例子中让我们发现,
我们一时兴起的捐助最后都到了黑帮老大或政客的口袋中. 那我们到底是在
帮助什么呢? 我们真的在意接受端的贫苦人民如何被帮到吗? 还是只是在意
我们有没有发挥爱心“为世界尽一分力”而享受成为地球公民的欣慰感呢?
我从来都不知道我有没有实际帮到贫民, 只有很少数的经验中我亲自帮助埃
及的一个贫民小社区免于被政府驱离而能多安居乐业一两年 (是否这样就真
的长期帮到他们了? 这个我也要自我怀疑) . 帮助人是非常谨慎而复杂的事,
不是简单捐钱就能帮到的, 我们必须努力了解帮助人的结构如何运作, 才不
致落到自己帮着爽的迷思.
了解结构如何运作, 就是看电影与看完电影后尝试批判思考的意义. 本系列
文原po可能未必实际捐过什么钱, 可是他愿意从看几部电影带起一连串电影
的社会思考, 那就有点意义. 我们不见得要着急地想今天就要为社会做些什
么, 反而应该持续观察、思考、批判, 等到你觉得够有信心的那一刻, 把你
的爱心精准地投资在最有效的地方.
作者: neithernor   2009-03-31 07:18:00
推一下定义跟逻辑做的很清楚
作者: rainlover   2009-03-31 07:26:00
那你觉得Q&A消费印度贫民吗?
作者: rainlover   2009-03-31 07:34:00
印度有人不满本来就正常,连台湾都有人在不满了 (笑)
作者: rainlover   2009-03-31 07:35:00
背后原因岂是“田野没做好”这般单纯
作者: ssej   2009-03-31 09:03:00
可惜东南亚人演的太深入人心了 所以造成那位有了消费印度贫
作者: ssej   2009-03-31 09:06:00
被过度消费的偏见 却不知贫民及妓女题材的电影各国都有...
作者: ssej   2009-03-31 09:07:00
然后那位就以很简单的一句"没感觉"轻松带过...
作者: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9-03-31 09:12:00
关于"消费"这种读者诠释很重的说法 不太需要去逼问别人怎么想大家各自思索 各自解读就是了 怕的是看到这两个字就抗拒
作者: sunnychu   2009-03-31 09:45:00
...印度是南亚吧
作者: tantric   2009-03-31 09:48:00
你也没搞懂为啥原PO会被嘘
作者: free4u28 ( )   2009-03-31 10:09:00
难道原PO把电影工作者跟田野工作者画上等号吗?
作者: free4u28 ( )   2009-03-31 10:10:00
电影工作者不过是娱乐工作者罢了
作者: ssej   2009-03-31 10:14:00
懂的话我看就跟着嘘了...
作者: chicken8 (姜太母的姜公鸭)   2009-03-31 10:34:00
你把问题抽离讨论脉络了 也不是没意义 但原意有差
作者: jiahe (小C)   2009-03-31 12:30:00
推reke,怕的是看到这两个字就抗拒。
作者: MarketWizard (水晶心肝玻璃人)   2009-04-02 11:11:00
想太多
作者: ironboard   2009-04-02 13:55:00
推不着急 持续观察、思考、批判能远离一时情绪和冲动
作者: mazdathird (Cindybabe)   2009-04-02 23:14:00
作者: realmiddle (KMT没资格骂)   2009-05-12 18:07:00
我倒是觉得本篇提的点有自相矛盾...尤其第三点和前两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