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小津安二郎掠影之一地鸡毛:评《浮草》

楼主: unknown (ya)   2008-11-04 22:48:28
http://blog.roodo.com/amushi/archives/7511193.html
小津安二郎掠影之一地鸡毛
文/东遇西 (广州,出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1223802/)
  得闲。接连看了小津安二郎九片。《早安》。《东京物语》。《彼岸花》。《秋刀鱼
之味》。《秋日和》。《早春》。《小早川家之秋》。《东京暮色》。《浮草》。手头还
余《浮草物语》、《青春之梦今何在》、《非常线之女》等数片,翻了翻,均是默片,估
计看不动了,全部放低。查了下,居然全是小津安二郎的最后作品。都是囫囵吞枣,但估
计整体风格应该脱不出这些了,没精力一一细说,拢在一起作个小结,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前言不搭后语
  
  一
  对于电影史来说,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名字沉淀下来,慢慢的成为神话的一部分,小
津安二郎无疑正是这样的名字。对于小津和他的作品来说,承受这样的荣誉并不为过,“
小津神话”本身没有任何值得非议的地方。但就所见的种种,被神话了的不仅仅是小津的
作品、小津的风格,某种程度上连他的人品也被神话了。由作品的深层看到创作者、看到
创作者的所历所思,这是极有深度的读解,但若要一一对应,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这
样的能力,尤其是在相关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于是简单的把作品等同于人品的认知,
就成了神话的副作用之一(最常见的例子,无疑是对小津作为侵略者事实的选择性回避,
尤其当这种事实已经逐渐清晰的今天。视小津为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也请正视他作为侵略
者的事实,尤其是国人。我相信这看似矛盾的东西正是辩证的意义之所在,并非用“狭隘
”一词就能诠释的。在小津的电影中,对于战争的留恋或者反感或者反思时常可见,但并
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就这一点来说,他显然对自己是否“也”是战争受害者的这一观点
持怀疑态度)。
  另外值得思考的话题也颇具争议性。在这股神话的大潮之中,关于小津,关于小津的
种种说法,究竟给不熟悉他的观众、例如像我这样以前从未接触过小津电影的人何种印象
呢?他是易懂的还是晦涩的?也就是说,在神话的同时,有多少人强调了他作品的平易近
人、也就是他作品中极鲜明的娱乐性?由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看到时下流行的所谓艺术性
与娱乐性无法兼容的伪精英解读之偏颇,这是小津神话中一个更大的侧面。一些人强调了
独一无二的小津艺术、把他供奉在殿堂之上,却不经意的忘记了那个能够娱乐最广泛大众
的小津,那个说电影是“站在桥下拉客的妓女” 的小津以及这句话中的真谛。
  
  二
  出乎意外的是,小津的镜头之下,并没有东京,尤其没有“小津的东京”。
  是的,小津的镜头之下或许有东京的一隅、一角、一山、一水或者即景,但这些存在
的事物可以出现在任意城市之中,具有同样的内涵,同样的指喻。可为何在小津的镜头下
,它们成为了东京的象征呢?唯一的解释,这是外人看日本的方式,他们用东京指喻日本
,又以浮光掠影的片段来指喻东京,最后归结于小津镜头之下。如此而来,小津和他的作
品就成为“最日本”的佐证。与这种佐证类似的,是那些反复传颂的所谓“小津的诗意镜
头”,女儿出嫁的梳妆台、野外凄叫的乌鸦等等,在这些微小的元素背后,其实存在着一
个被物化或者符号化了的小津。
  对于小津来说,我想这是一种悲哀。当他把镜头对准那些生活在环境之中的人(显然
不仅仅是东京人),当他不厌其烦地在每个故事中把镜头对准那些只留下背影的人,当他
用离地三尺的镜头对准人的面部传达出一份赤子的敬畏之心的时候,他恐怕从来没有想过
若干年后被提及最多的居然是一些拟人化的物,而生命本身、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
最令人兴奋的东西——人的脸孔”却被当成了叙事的无生命元素之一。而最致命的是,当
所有的事物都被引申出诗意的时候,诗意本身也变得无足轻重了。
  
  三
  小津安二郎一直在不厌其烦的讲述发生在家庭中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尽管人物似
曾相识、连名字都大同小异,但矛盾冲突的力度和性质却大相迳庭。《早安》里,由看电
视这一行为出发,引发一场不大不小却充满纠葛的矛盾,最后电视机被买回家中,轻巧地
讲述出一个渗透著世风人情的喜剧故事;《东京暮色》里,小女儿被情人抛弃,最后在恍
惚中意外殒命,灰暗的色调烘托出一个不折不扣的悲情故事;《早春》里,一对夫妇历经
感情波折,最后重回伦理规范之内,却是一出不悲不喜的社会剧……在这些价值迥异的故
事里,我们可以清晰体会到其中含混、复杂、多样的情绪与思考,由此折射出一个有着复
杂多变内心世界的创作者,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小津安二郎。
  真正的小津安二郎,并非如通常所言“从不夸张和扭曲人物的处境”,相反,他是一
个极追求戏剧性的导演。这一点上,他与黑泽明并无质的不同,只是恰好处于叙事的两极
,一个追求宏大的史诗风格,一个追求日常生活的内部戏剧性。即使撇开《早安》这种典
型的喜剧不谈,小津安二郎故事中常见的死亡、婚姻、爱情、血缘相认等等情节,都是典
型的戏剧性事件。不同的在于小津安二郎的处理,他弱化了戏剧性情节在整体结构中的地
位,更多的将焦点集中在进程之上。
  
  四
  小津安二郎几乎一成不变的使用着同样的技巧:略带仰角的视点、固定不动的镜头,
某种意义上,这是他观察世界以及人物的方法,或者是以一种赤子的、虔敬的心态对待人
生的喜怒哀乐,并用极简的、平静的口吻讲述出来。但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概括他的风格,
例外如《早春》,就明显的用上了移动镜头;另一个更重要的手法,与固定镜头紧密结合
的,是他大量运用的正反拍以及快速剪切。如果说这种单一的角度、稳定的视点给故事带
来一丝凝滞的话,那么这种正反打和切接就为故事带来一丝跃动,这有效中和了前者所带
来的沉闷。小津之所以是浅显的而不是晦涩的,这些技巧的辩证统一是极其关键的原因。
  一者静,一者动,这看似矛盾的手法为何会被有效统一起来呢?形式与内容如何完美
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故事的世界之中。首先,就故事的型态来说,小津的故事
主要依赖于对话场景,建构、情绪全部隐藏在这些场景之中,因此,构建节奏、构建出一
个并不令人反感的叙事节奏,必须在内部加快进度,这就为频繁的正反打和切接带来足够
的理由。但真正使两者合二为一的,还是得益于故事内部的真正世界,也就是小津世界的
微妙主旨之处。
  现在我们先把焦点集中在电影语言与本体之上,在其中可以发现这种矛盾其实反映出
小津安二郎的某种心态。在日本电影发展的过程中,经历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
的重要发展,小津安二郎恰逢其会。作为当时一位极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导演,小
津安二郎并没有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根据记载,在这种技术的发展之上,小津安
二郎的转变是缓慢的或者滞后的。与之类似,在对电影语言的运用与电影语言的发展之上
,小津安二郎有着类似的心态,这使他更多保留了在最初阶段所掌握的电影语言,并持续
了他的整个电影生涯。这种求新求变与守旧也是一组矛盾,但这种矛盾并非不可协调的,
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
  小津安二郎的故事里的世界也是矛盾的。
  在《彼岸花》之中,父母操心着女儿的婚事,但女儿却要追寻自己的幸福,最后父母
尤其父亲做出了妥协,默认了这种状态。从这个结果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小津安二郎在维
持传统和新时代新思想之间选择了后者,至少他认为这种自己追寻自己的幸福并无太多不
妥之处。但在《东京暮色》里面,那个一心自己追求自己幸福的小女儿,最后意外丧生,
咽气之前她后悔自己选择的路。这个低落结局暴露了小津安二郎对于年轻人追求自己的幸
福的主张的悲观。但纵观这两部电影,内里表达的却是一个矛盾的思想。
  在《东京物语》里,老年的父母渴望与儿女们共聚,儿女们却各有各的心事,大家都
渴望亲情,但现实却无法让这种亲情顺遂如意,这是矛盾;表现各异时好时坏的儿女们,
是有心还是无情,这也是矛盾;女儿急着推诿父母,媳妇却尽心尽力,孰亲孰疏,这也是
矛盾。在《秋刀鱼之味》里,父亲张罗著让女儿出嫁,女儿却一心侍奉丧偶的父亲,出嫁
是好事,孝女也是好事,但鱼与熊掌无法兼得,这也是矛盾。在《浮草》里,戏班解散是
坏事,但却让一家有了团圆的机会,这是好事,但父亲与儿子无法共存,这又是矛盾。在
《东京暮色》,父亲想让女儿幸福,但却无法把握她的人生,这还是矛盾。
  ……
  这种纵横交错的矛盾与冲突,就构成了小津安二郎的全部世界。而小津安二郎本人,
对这种矛盾并没有体现出某种成见,有的时候矛盾发展成为悲剧,有时候发展成为喜剧,
有时候不悲不喜渗透著超脱,有时候又带点无法排遣的寂寞。在小津的故事中,得与失是
兼具的,对应着他自己的人生,同样如是。他没有得到男女之爱,但却拥有母子之亲。如
果把这种思想上升到人生,那么即使矛盾冲突无法得到完美的结局,显然他也相信这不是
纯粹的悲剧。
  
  六
  正视这种人生,体会到生的喜悦,必然体会到老病死的痛苦;体会到别离的悲伤,必
然体会到团聚的欢愉;体会到得的喜悦,必然体会到得不到的烦恼。这些东西在小津安二
郎的世界里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两者互生的。认识到生的这种丰满,必然会怀有敬畏之
心,带着敬畏之心去直面这或好或坏的两面。由此回到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语言之上,那种
略带仰角的视点就自然的传达了这种赤子之心、虔敬之心,也就是说,这种视点的形式与
视点内传达的内容是完美结合的。
  在故事内容之上,现在我们也简单的把它划分成形式与内容,形式即前面说过的切接
手法,内容即情节中所包含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的状态必然是发展的,是运动的,那么
用快速的切接来表现这种运动的状态即冲突,形式与内容也是一体的。现在我们可以理解
到技巧的矛盾手法并未真正构成矛盾,虽然内里包含着各自不同的主体,但被统一在主旨
之下,是小津安二郎丰满的人生哲学的两面体现,即生命的状态包含了静与动。具体的说
,小津安二郎是以一种虔敬的态度叙述律动的人生故事,“静”是抵达彼岸的渡船,而彼
岸是“动”。
  
  七
  现在我们已经接近小津安二郎的真正思想了。我们说在他的世界里,“静”是抵达彼
岸的渡船,而彼岸是“动”,也就是说,“静”是追求的方法,“动”才是目标,是永恒
的价值之体现。何谓“动”呢?我们来看小津的世界:所谓人生,包含了生与死,包含了
喜怒哀乐;所谓婚姻,包含了从相识到结婚或者分手;所谓父母子女,包含了从相遇到永
别……这种两极是静止的,但从一极到另一极的时候,也就是人生,它是动的。这种动的
人生包含在时间之内,从而印证出时间也是动的,在这种动的时间之内,宇宙万物都是动
的。小津的世界是“动”的世界,生命的存在完全基于这种“动”,“动”的世界也就是
“生”的世界。这种“生”的思想,才是小津安二郎通过他的作品表达的主旨。
  在这种“生”的状态之下,事物必然会出现好与坏的多面性,所有故事结局有时候是
悲剧,有时候是喜剧,有时候不悲不喜;所以人有时候是坏的,有时候又现出好的一面;
而无论好与坏,都没有太多的可谴责之处,因为这是自然之道。在这种自然之道下,每样
事物都具有无限可能,那么寂寞就不仅仅是寂寞的了。在这种“生”的状态下,没有一成
不变的事物,所有的事物无时不刻不在运动、变化。所以,“小津的东京”就是不断变化
著的东京,“小津的东京不在了”自然就是荒谬的,因为你每时每刻看到的东京,都可以
称其为“小津的东京”。而每样事物,每样在小津电影中存在的事物,都代表着对“生”
的敬畏与赞美,那么无所谓镜子、乌鸦或者它们所代表的诗意,因为在这个生的世界中“
万物一齐”。
  
  八
  这种生之道,这种彻头彻尾的对生的肯定,大约就是小津安二郎的思想。必须指出一
个广泛说法的不实之处,即所谓小津作品中包含的禅意或者佛家思想。简单的说,在佛教
基本教义上发展而来的禅,仍然是否定生的哲学。在这种思想里,生是所有苦恼的根源,
“静”是追求的终极目的,这与小津安二郎赞美生之道的思想完全相悖。如果一定要给其
一个定义,我觉得他的观点更加现实,更接近老庄一脉的“道”之思想。
  在“道”的思想之下,我们就可以把小津作品中的所谓永恒完全提炼出来。在《浮草
》里,戏班解散了,驹十郎以为自己可以息心跟家人团聚了;当他回到家后,却发现自己
与儿子之间因为加代的关系已经有了裂痕;当他重新上路的时候,却又遭遇了被自己赶走
的情人,然后又恢复了从前的关系……我们仔细观察这其中的东西:驹十郎事业失败了,
从戏班班主到戏班解散,他从一个成功者变成了失败者;他以失败者的身份开始一家团聚
的家庭生活,某种意义上是从失败者到成功者的转变;但进入家庭生活的时候发现事实跟
想像的不一样,于是他又经历从成功者到失败者的心路转变;当他以家庭关系的失败者再
上路,与旧情人重逢,由家庭关系的失败者又成了情感的成功者……
  留意这些转变里所包含的悲喜意味,以及每一次转变里所包含的或大或小的冲突。在
戏班解散这一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变化的时代,这种变化之下,当戏班无法跟上这
种转变的时候,它就无可避免的走到了结束,虽然驹十郎极力避免这种局面,但始终无法
改写这个结局;在家庭之上,当驹十郎放弃流浪进入家庭,他是以自我改变的心态去面对
即将改变的家庭结构,但家庭结构因为加代的进入早已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驹十郎虽
然改变了,但他的改变并没有跟上家庭中新的变化;在情感上,他抛弃了自己的情人,离
开了温暖的家庭,他以为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旧情人的出现以及她旧情难忘
的心理,又使他内心面临一次冲突,这个冲突实际又源于他此时的家庭观,但一旦他及时
适应转变,事情又化悲为喜。
  在这一连串的转变中,我们看到了时代在变,事物在变,家庭在变,人心在变,这种
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小津作品中的永恒矛盾即在于此。在变化的背景下,一旦
处于前台的人或者事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冲突就产生了。所谓矛盾,即在于变化的快与相
对的慢之间。由此引申到小津故事中最常见的家庭矛盾,其实就血缘关系而言,并没有永
恒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一旦无法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关系、环境、时代,矛盾就产
生了。与其叙事并不依赖戏剧性情节一样,小津的价值也不依附于矛盾冲突的结果,因为
他展示的是“道”,是事物不间断的发展,在“道”之下,生与死、动与静、祸福宠辱这
些互相矛盾的事物是可以转化的,《浮草》情节中不断变化的价值就有效地体现了这一点
。所以在小津的故事世界里,无论结局的悲与喜,它总是表达着同样的含义,那就是生之
美的无与伦比。
  
  九
  小津作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其中所包含的“道”。通晓这种“道”的永恒之所在,
凡事顺其自然,反而能够以静的心发现生之美、以静的心面对生之动荡。这种精神对于今
天的我们尤其可贵,这是一个变化较之过往尤其快速的时代,在一波一波所谓流行浪潮之
下,有多少人还能以静的心去发现生之美、以静的心去善待生之美呢?尤其当小津本身已
成神话的时候。
作者: lily5836   0000-00-00 00:00:00
看了觉得好感动
作者: jironan (あの夏 いちばん静かな海)   2007-01-05 01:10:00
最近也在看小津的作品
作者: DOMOO ([Tabula rasa])   2007-01-05 01:16:00
他早期默片《我出生了,但......》好好看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