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国片,不过这种习惯是停留在最近这几年国片走向低成本、小众的艺术电影之后
所养成的。我对于国片的印象可能还是停留在片头刚开始的时候,全体观众要起立唱国
歌,接着可能就是郝邵文跟释小龙出现在萤幕前蹦蹦跳跳,或是金城武站在高岗上吹小号。
很久很久,都没有进电影院去看国片了。
《海角七号》的故事主轴很简单,中间穿插的元素也很容易理解。
但是这样简单的主轴加上容易理解的元素所发酵而起的化学作用却是出乎意料地相当剧烈
。我为电影中的片段会心一笑,但我笑的原因,绝非巷是喜剧片导演或是编剧所刻意营造
的搞笑场景,反倒是这些点都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甚至就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
人们有可能会出现的事件。
说不定我们的身边都有一个不服老的茂伯。
“挖系国宝捏!”
“挖马欸伤心!”
《海角七号》不是剧情片,它没有峰回路转的结局。你不会看到片尾的时候暗骂:
“马的,为什么坏人会是他?”
或是
“干,为什么他跟她在一起。”
如果《海角七号》片尾是阿嘉是先前日本教师的轮回转世,然后小友子被大友子渴望与情
人相会的怨灵附身,两人最后终于跳脱前世未尽的缘分而厮守在一起。如果真的这样搞,
那不用你说,我一定会先把票根吞进去,然后上版跟大家痛骂这滥情又芭乐的剧情。
《海角七号》也不是动作片,如果你看到最后阿嘉拿吉他跟中孝介肉体派搏斗,你应该走
错厅了。
你在《海角七号》也不会看到劳马的警车会变形成勇者达刚,而恒春那里,据我破碎的历
史常识中也没有兵马俑或是木乃伊。
《海角七号》没有好莱屋商业片的娱乐元素,但是它在剧情中简单但是恰到好处地穿插了
美丽且浪漫的爱情元素。剧情不浮滥但是却是顺理成章衔接住各个剧情的片段,让人觉得
不会十分突兀。你会在这一个片段享受恒春垦丁的风土民情,但是下一个片段又会在怀旧
的情书内容中感到感慨,却在感叹之中,下一秒又为豪爽的配乐感到热血沸腾。
不过老实说,对于最后大友子的真实身分的解答,让我觉得有点傻眼,似乎也没有将明珠
跟大友子的关系交代清楚。虽然有点突兀,但却没有影响到整部电影的完整度跟精采度。
另外一个我要提到《海角七号》的优点是,就是《海角七号》对于所有角色的设计跟形象
实在是太成功了。以往我看电影的时候,看完之后,总是会有:
“疑?这个人在片中饰演什么的?”
但是我看完《海角七号》之后,却是很轻松地就可以记起来片中各个角色的形象跟经典台
词。像是:
阿嘉:颓废、放纵自己的邮差
小友子:有气质,坚强独立在异地打拼的日本小公关
※经典台词:“你为什么要这样欺负我?”>///<
劳马:痴情、开朗、阳光的警察
※经典台词:“这是我的鲁凯公主。”、“日本人什么都敢吃欸”XD
水蛙:内向、但是暗恋老板娘的深情黑手
※经典台词:“青蛙都可以一女二男,为什么人要为这样的事情吵来吵去?”
马拉桑: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推销员
※经典台词:“马~~拉~~桑~~”
大大:酷酷的、早熟的帅气小女生
※经典台词:“……………”【吐舌头+耸肩】
茂伯:不服老、依旧阳光的热血老伯伯
※经典台词:“挖国宝捏!!”
阿嘉继父、民意代表A+B:草根性很强,但是为家乡热血抱有理想的人
※经典台词:“干!”、“靠杯”、“谁说恒春没人才?”
角色实在太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你能说《海角七号》的角色你不会觉得形象鲜
明?就像我会记得机车行老板娘的暴乳【=.=+】饭店柜台是个傲娇,还有三个在镇民中心
门口吃香肠的三胞胎。
《海角七号》成功融合了音乐、爱情、跟台湾本土的草根。让人看完之后,不但会有那股
热血想拿起吉他刷个两下,更让人心里有股声音告诉自己说:
“这就是台湾,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台湾人。”
如果你喜欢音乐,那你要去看看《海角七号》,如果你厌倦了平常新闻塑造而成让你感到
反胃关于台湾的刻版印象,那你绝对要去看看《海角七号》,让你重新认识这块土地,而
重新地在这样的感动再活一次。
以台湾人的身份。
最后,请让我以台北人的身分跟大家一起咆哮:
“糙他妈台北。”但是我没那个种摔吉他orz
《海角七号》是一部成功打动台湾人的电影,而具体活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