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reerider90 (自由骑士 就你)》之铭言:
: 该不该推实价课税:绝对该
: 但能不能做?答案就是很困难
: 原因就是“政策的稳定性”
: 简单说就是已经有许多人照着既有规则来玩了
: 再下个月突然持有税提高好几倍
: 本来已经够沉重的房贷,变得更无法负担,因为跟之前计算的都不一样
: 那你会支持改革吗?
: 无壳蜗牛要权益,照着规则走的也要权益啊
: 要改革只能尽量避免溯及既往
: 设定某时间点交易后适用新税率,或实虚坪同时揭露
: 毕竟人家的房产也没有违法,也不是违建
: 既有的炒房者 至少 也是照着游戏规则走来的
持有税的重点之一:实价课税
(以台湾房价所得比15来看,已经是超涨的状态
实价课税目标让房价所得比降到6以下,房价腰斩是必然会发生的)
实价课税的税基是市价
建议税基,要随着房价上升或下降而调整
若实价课税的税基会随房价起伏而变动时:
当区域(同一个社区),大家房子越卖越贵,税基会越提越高
当区域(同一个社区),大家房子越卖越便宜,税基会越来越低
以过去平均一年,区域的平均成交行情为计算基准
若过去一年区域无成交纪录,则拉长到3年
若3年也没有,则拉长到5年
若5年也都没有,则以邻近区域,同样类型(公寓or电梯)、同样屋龄、同样...
为计算的基准
而非欧美以房屋购入时的房价
当作永久的税基
以原Po举的例
例如300万的房子,实价课税后,房价腰斩变150万
税基也就以150万计算
持有税实价1%,税从原本一年3万→1万5→平均每月缴1250元的税
当初买300万房子,贷8成,利率1.7%,30年还
一个月房贷缴8,516元
房贷+税,平均每月需支出 9766元
加上装潢摊平、维护费摊平、水电支出
总和抓平均每月支出1万5元看
月薪3万~4万5的一户自住型的上班族
还是负担的起
若实价课税有配套措施1:浮动税基=平均成交行情x坪数
一户自住也不需要担心
短线看,实价课税后,房价下跌,持有税会立即显而易见的看到下降
长线看,通货膨胀终会使房价逐渐上涨,持有税会缓步上升
若实价课税有配套措施2:一户自住 持有税实价1%
一户非自住 持有税实价2%
多户持有 2户持有税实价2.5% (每增加一户+0.5%...上限5%)
非自住 3户持有税实价3%
.
.
.
7户以上持有税实价5%
也对一户自住,采取最轻税率
以上面的例子看,原本买300万的房子,实价课税房价腰斩后
实价1%持有税,平均每月缴1250元的税
实价课税并不会让买300万房子的客群,发生无力负担的情况
ps.买600万、买1200万、买2400万、买3600万的客群
请默认实价课税,房价腰斩后
每月1250元x(N/300)=平均每月缴的持有税
试问实价1%持有税,对这些一户自住的客群来说
难道真的是难以负担之重?
对于炒房者:投资客、建商
则视其炒房的轻重,逐步加重其税收负担
逼使他们持有越久,成本越重
只能尽速将房子卖出,而不再坚持高价
结论:
实价课税并不是洪水猛兽
配套措施做好:1.浮动税基 2.一户自住最低税率
一户自住的持有税负担,并不会如想像的重
一户自住的民众
不要再被投资客误导了
实价课税,才能让房价下跌,达到实质打房的效果
也才能让一般民众,不再只是沦为房奴
而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结婚、生儿育女、进行其他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