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凤神话的破灭:被统治者捏造的成神之路

楼主: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4-12-22 19:13:22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wu-feng
【台湾通史】吴凤神话的破灭:被统治者捏造的成神之路,背后隐藏的残忍真相
作者 席名彦
刊登日期 2024-12-21
1988年12月31日,嘉义市火车站前的交通要道,人群簇拥著一座矗立已久的伟人骑马铜像
。铜像周遭有大批员警挥舞警棍,意图驱散人群,人群中仍有数人奋不顾身地冲向铜像,
用工具锯断马脚,将钢索一端套上铜像颈部,一端系在货车车尾,发动引擎,铜像轰然倒
地,人群高声欢呼。参与行动者,有四人遭到逮捕,其中三人是原住民青年;他们所拆毁
的铜像,则是当时台湾赫赫有名的一代圣人——吴凤。
曾经,吴凤不仅仅被尊为神,他的故事更是所有台湾学生必读的典范课文,诗歌、绘画、
戏剧、电影,无数艺文作品都歌颂著“杀身成义、舍生取义”的吴凤精神,就连如今风景
秀丽的阿里山乡,当时都还叫做“吴凤乡”。
吴凤究竟是谁?为何一度被奉若神明,他的神话又为何一夕崩解?
https://i.imgur.com/SqIwnlI.jpeg
嘉义火车站前的自由之钟,原先此处伫立著一座吴凤铜像,后被拆除
“杀身成仁通事吴凤”的成神之路
时间倒回二十世纪初的嘉义,彼时阿里山山区所蕴藏的高山森林资源,甫被日本殖民政府
发现,正欲着手开发。同时,调查的日本官员在阿里山脚下的社口庄(今中埔乡社口村)
寻访到一个特殊的地方信仰,当地居民拜的是“吴凤公”,相信祂能带来庇荫、杜绝“番
害”,也就是免于遭受邻近山区原住民的攻击。根据《海音诗》、《云林县采访册》等清
代文献纪载,“吴凤公”之所以灵验,是因为他曾经担任汉人与原住民之间中介事务的“
通事”,在其任内为了阻止原住民的猎首习俗,自愿被当地原住民杀死。吴凤死后化为神
祇,使当地原住民深感畏惧,遂不再杀人。
连横《台湾通史》中也提到:“吴凤列传士有杀身成仁,大则为一国,次为一乡,又次则
为友而死。若荆轲、聂政之徒,感恩知己,激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气,成侠客之名,
历百世而不泯也。呜呼!如吴凤者,则为汉族而死尔。迄今过阿里山者,莫不谈之啧啧。
然则如凤者,汉族岂可少哉?顶礼而祝之,范金而祀之,而后可以报我先民之德也。”
  
以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为首的一批殖民官员,敏锐地察觉到这则吴凤传说的潜力。  
为了开发台湾的山林资源,总督府正苦恼于要如何处理台湾山区剽悍的原住民,而一个像
吴凤一样奉公、敬职,以感化蕃族为己任,甚至不惜自我牺牲的基层公务员,不正是所有
殖民官员的榜样吗?很快地,在官方人士热心运作下,被地震震毁的吴凤庙,以更宏大的
规模堂堂落成。佐久间佐马太总督“理蕃计画”推行期间,官方立场出版的《杀身成仁通
事吴凤》一书风靡全台,吴凤的故事被编入公学校及小学校教科书中,作为殖民教育的重
要文本,更是理蕃政策的精神象征。
在日本时代最为流行的版本中,吴凤被塑造成一位心怀仁德的智者,他所面对的“蕃人”
有着落后、野蛮的习俗,年年都要出草杀人,以人头祭神。吴凤起初以清代民乱中丧生的
死者头颅应付,过了四十多年,死者头颅告罄,蕃人又要杀人,吴凤不愿其他人民因此遇
害,便与蕃人相约可以猎杀一名身穿红衣、骑着白马的人,等到蕃人猎其首级一看,死者
竟是吴凤自己。此后,蕃人经常看见吴凤的神灵策马穿梭于蕃社,导致族人患上疾病,彷
彿是吴凤降灾来惩罚他们,于是蕃人纷纷悔过,就此革除了猎首陋俗。
https://i.imgur.com/iVP3HN5.jpeg
吴凤庙中的画像
在故事以外的世界,殖民政府严密执行理蕃计画,果真逐步征服了每一处蕃社,深入每一
座山林,迫使原住民放弃旧有习俗,接受政府教化。即使理蕃政策已经落实,成神的吴凤
却未就此退场,其阴影反而在战后持续庞然茁壮,笼罩在台湾原住民的心中。
原住民运动与吴凤神话的破灭
1990年代,日本学者驹込武来到台湾研究日本时代的同化政策,顺道去寻找曾在文献中读
过的嘉义吴凤庙。驹込武当时心想,经过了将近一甲子的时间,吴凤庙旧址或许已化为一
片荒烟蔓草,但到了现场,他惊讶地发现,日本时代建设的吴凤庙体系,竟被战后中华民
国政府整套沿用了下来,只是庙里原先理蕃总督佐久间佐马太的位置,都被替换成了“总
统蒋介石”。
或许是因为,吴凤为教化他族而牺牲的神圣形象,对统治者实在太过便利,中华民国政府
继承了总督府的统治权,也顺理成章地继任为吴凤故事的编造者。除了赓续既有设定,更
因应着新政府的统治需要,特别强调吴凤的汉族身分与儒家精神。民国版本的吴凤故事,
删除了原住民畏惧吴凤死后降灾的情节,改写为原住民受到吴凤舍生取义的高贵人格感动
,就此觉悟,不再杀人,甚至将吴凤尊为阿里山神,为祂建庙崇祀。
https://i.imgur.com/vn7vQ7v.jpeg
位于嘉义的吴凤庙,前殿匾额上写着“勇有必仁”
从1950年代起,每一个接受过中华民国教育的学龄儿童,都必然在文学与道德课程里,受
到吴凤故事的灌输,与日本时代不同的是,这次吴凤神话所教育的对象不分本省、外省或
原住民,所有族群都一律必须熟读吴凤的故事,必须了解“慈爱的吴凤”曾经牺牲自己,
来唤醒“凶顽野蛮”的山地原住民,换句话说,这些上了“吴凤课”的原住民,即便早已
停止出草的习俗,仍必须背负起杀死了伟人吴凤的原罪。
工商社会发展下,许多原住民青年为了生活离开原乡,进入城市,他们在汉人社会面临适
应问题,或是遭遇族群歧视,甚至导致汤英伸事件等悲剧发生。直到1980年代,原住民族
群发起“原住民运动”,争取族群认同、捍卫权益与保存文化,那个始终以圣人形象压迫
著原住民的吴凤,成了原住民运动亟欲破除的目标。
一篇名为〈一则捏造的神话:吴凤〉的报纸投书掀起质疑,无论从人类学的角度或历史学
的观点,课本里的吴凤故事版本都充满疑点,例如:阿里山的邹族人喜尚红色,不至于贸
然袭击身穿红衣者;猎首仪式不是为了祭神,也不可能以既死者的头颅或骷髅充数;吴凤
庙与吴凤信仰,更毫无可能是邹族人为了忏悔而设立的。
原住民团体透过田野调查,挖掘出邹族人视角的吴凤故事:“吴凤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
是罪大恶极的奸商,剥削了族人!”亦有学者比对清代史料、日本时代文献与当代的各种
吴凤故事版本,分析出该故事顺应着时代及政权所需不断演变的过程,足证吴凤的故事,
完全是一则为了统治需求被刻意塑造而成的神话。
在1980年代的解严浪潮之中,原住民青年以具体行动表达抗议,愤而拆毁吴凤铜像,社会
各界也呼应着原住民运动的诉求,终于使高墙倾颓。1989年3月,吴凤乡正名为阿里山乡;
同年9月12日,教育部宣布全面删除教材里的吴凤内容。红衣白马的圣人吴凤,正式步下了
神坛。
“真实的吴凤”是否存在?
失去政治资源的加持,吴凤再也不是万人膜拜的神圣人物,但若以实证史学的角度来看,
吴凤的故事仍有其可观之处。这就要再次回到吴凤被送上神坛之前,去探究当年为何会有
“吴凤公”的传说出现?
首先,吴凤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根据现存吴凤家族族谱,吴凤可能生于康熙三十八
年(1700),在康熙年间与父亲吴珠一同来到台湾,开垦诸罗沿山土地。一张康熙五十八
年(1720)的契约史料指出,阿里山社土官因无力缴付税金,而将番仔潭(今竹崎乡义仁
村)一片草地和埔林给垦“吴宅”。在这张契约上,吴凤以“伙长”之职作为见证人署名
。伙长与通事,皆为清代办理番社事务的职称,康熙六十年(1721)以后,阿里山番社受
官兵就抚,吴凤很可能是在这一时期正式当上了阿里山社的通事。
综上可知,吴凤家族以番仔潭为根据地,在沿山地区主要从事两种产业,其一是开垦沿山
边界地土,其二是包办番社纳税及贸易。清代官府衙门统治鞭长莫及,沿山地区的治安有
赖地方豪强协调维持,担任阿里山番社通事的吴凤,当然也经常需要出面与原住民往来,
进而协调当地汉人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吴家神主牌记载,吴凤殁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其丧生地点社口庄,正是前往阿里山
区的主要入口,当地汉人族群与原住民族群之间长期存在竞争关系,而吴凤可能因为通事
的角色,被视为汉人集团的代表人物,遂在族群冲突中遭到原住民报复性杀害。
https://i.imgur.com/kFpl2G0.jpeg
吴凤故居
另据总督府所记录到的口述传说,有邹族部落在吴凤死后突然爆发严重的传染病,死伤惨
重,族人怀疑是吴凤的亡灵作祟,便以圆石象征吴凤的首级,在集会所进行一场驱逐疫病
、埋石立誓的仪式,才成功平息了传染病。此后,某些邹族部落便停止猎取汉人首级。
受到疫病影响,原住民部落与汉人竞争的实力不再,被原住民视为索命厉鬼的吴凤,自然
化为汉人心目中的保命神明,“吴凤通事牺牲自己,换来原住民不再杀汉人”的传说,于
焉成形。或许是吴凤家族有意巩固在地势力,又或者吴凤生前在汉人之中确实颇有声誉,
在吴凤死后,吴氏后裔与周边汉人村庄有意识地透过祭祀吴凤来发扬其传说,因而创生出
了嘉义沿山特殊的“吴凤公”信仰之原型。
  
从一介偏僻山村的小小人物,摇身变为日华政权倾力扶持的伟大圣人,最终又几乎被抹消
存在、归于平凡,峰回路转的吴凤神话,也真可谓是台湾史上的一段传奇了。
参考资料
1、薛化元,〈吴凤史事探析及评价〉,《台湾风物》第32卷第4期(1982年),页65-81。
2、翁佳音,〈吴凤传说沿革考〉,《台湾风物》第36卷第1期(1986年),页39-56。
3、邱雅芳,〈越界的神话故事:吴凤传说从日据末期到战后初期的承接过程〉,
《台湾文献》第56卷第4期(2005年12月),页121-154。
4、郑萤忆,〈通事制度、信仰与沿山边区社会—清代台湾吴凤信仰的形成〉,
《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2卷第2期(2014年10月),页51-84。
作者: sdd5426 (★黑白小羊☆)   2024-12-22 19:28:00
还有开山抚番啊 抚这个字讲得真好听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12-22 19:37:00
抚顺诏安,不顺肃清喽
作者: saram (saram)   2024-12-22 19:44:00
现在神话还在只是神换成日本帝国.要听吗?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2 20:05:00
回一楼。市区改正,也很好听,一定是清朝建筑格局不够正,才要改正,对吧。简单说,大家都会美化自己,人性囉。
作者: tomhawkreal (阿汤)   2024-12-22 20:15:00
吴凤传说的疑点太多 往哪个方向“修正”都很无谓通事这职位 原本就容易卷入族群冲突
作者: atteleitus (Atteleitus)   2024-12-22 20:20:00
市区改正没什么好说的吧 清朝本来就没有近代都市计画的概念
楼主: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24-12-22 20:22:00
开山抚番就是告诉你要乖乖听话,不乖就打,用抚字是对那些乖乖听话的,不听话的不适用这个字www日治时期也有理蕃政策啊,用理字看多有理!
作者: tomhawkreal (阿汤)   2024-12-22 20:46:00
1910五年理蕃计画 佐久间左马太总督亲自领军“理蕃”1914在太鲁阁断崖坠落 隔年去世他的死因也一堆传说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2 21:05:00
非常好说,国外多的是中世纪留下来的老城区,当年就有中世纪的都市计画(如果有),也不可能是"近代"的但满多选择保留老城区,近代都市计画下的新城区在旁边大家不妨参考这个,也不是什么专业网站,都有提到https://rainieis.tw/ciutat-vella/该文以西班牙巴塞隆纳为例,懒得点看也没关系,我摘要一句:这座城市的精华却是在旧城这个了无章法的紊乱区域。另外,保留老城区也不是什么新观念,还是拿巴塞隆纳为例为了方便,以下截自ai解说https://i.imgur.com/eemo9g6.jpeg
作者: atteleitus (Atteleitus)   2024-12-22 22:16:00
确实 所以1900年代的台北市区改正计画于原台北城内依旧按照旧布局规划道路 新市区于西门外建立西门町此外下水道等卫生基础设施也是改正的重要部分 就拿巴塞隆纳来说 旧城区也是1910年代大规模重建改造的成果该不会以为真的都是中世纪建筑与基础设施吧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2 22:22:00
https://i.imgur.com/aQdTsuh.pnghttps://i.imgur.com/WyriIcm.png如果觉得ai不算数,那请参考下面,彰化鹿港之市区改正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34688269想起来,台北大天后宫,这是刘铭传依大清式的都市计画所见之庙宇(其他是中式都市必有的文庙武庙城隍庙等)这个怎么想都是在台北老城区内。至于巴塞隆纳老城区,除非当地至今没有下水道等卫生设备否则兴建卫生设备不是改建老城区的充足理由。
作者: iamoldtwo (目标:单手脚离地拉单杆)   2024-12-22 23:36:00
口吾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4-12-23 00:30:00
所谓的改正是以都市计画为说法 把很多家房子强迫你拆被修改 然后变成国家公有地 可是没有太多补偿的喔如果改正都ok的 战后国府的都市计画要拓宽道路 应该都被支持才对 那我们应该就看不到迪化街了此外 台湾平地庙宇基本上都是闽南庙宇 应该要守“祠前祖厝后”的习俗 但实际上的大多数的庙埕都已消失 没意外的话就是被改正掉的
作者: atteleitus (Atteleitus)   2024-12-23 08:03:00
确定兴建卫生与基础设施不是充足理由吗?没有上下水道那代表没有自来水与汚水处理 豪雨时也没有排水沟 这样真的ok?再者 类似921前后的差别 旧清代建筑还有无法抗灾的问题 例如1911年台北大风灾 依汉文日日新报:‘’在城内稻艋三市,全坏家屋计约三百座。大概土块壁之基脚不高,为水所浸,縻烂成泥,不能任重,因而倾圮者。其他则为板屋不耐强风。壁倾盖飞者。‘’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3 08:39:00
1. 所谓市区改正,重点不是把危楼拆除,而是认为旧的都市布局不合理,比如:街道过于狭小,拿这个理由来全面翻新也就是哪管你建筑情况怎样,反正我拆定了反观我介绍的巴赛隆奈,人家就可以既逐渐加入新式下水道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12-23 08:46:00
怎么会变成市区改正这话题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3 08:46:00
又保有旧时代得蜿蜒小巷。注意人家都市计画可是19世纪开始所以这时完全无法用"当时没这种观念"来辩解过去。我建议你回想一下 三井仓库移位,很多人指出破坏历史纹理不要说建筑移位,连山上日治遗留的玻璃瓶,你动了,就是破坏,何况市区改正这种全面改变清朝都市规划,这完全破坏古代的中式都市布局特色。2. 甚至我必须指出,巴塞隆纳老城区,当然有重建/新盖但人家非常注意跟原有的罗马时代/中世纪风格配合,反观日本市区改正,有注意过吗?https://i.imgur.com/W8lI2QK.png
作者: atteleitus (Atteleitus)   2024-12-23 09:12:00
首先 日治台北的都市计画整体仍以旧府城的街道布局出发 只要打开地图比较西门町与重庆南路一带旧城区即可再者 清代台北城是新建城市 原有家屋仅沿主要道路两侧发展 并没有所谓的‘‘蜿蜒小巷’’ 可以参考台北城的古地图 维基就有了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3 09:14:00
那建议你重看鹿港例子,你不会以为市区改正只发生在台北如果你主张不够久,就可以随意破坏前人规划那么你要注意,1945年日本投降时,任何日治建筑都不够久。那么拆除神社什么的毫无问题更别说根本没什么人信神道教,反观台北天后宫的妈祖可是本地汉人的传统信仰。但日本人可是觉得那块庙地好大,我市区改正另有用途。本图截自某硕论:https://i.imgur.com/obkGzjE.png你绕不开的是:为什么不在旧城区之外发展新城区?(如巴赛)
作者: afv (魁羽)   2024-12-23 09:32:00
对着旧城进行都市改造,国民政府当年也有改造南京城区的首都计画,这算是当时东方政权追求”现代化”的作为之一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24-12-23 09:39:00
意思是日本政府的水准跟两蒋差不多呀或倒过来,原来两蒋媲美日本政府,这样主张我个人没啥问题啦。绕回本文主题,其次从吴凤故事的历史两蒋还真媲美日本 XD*其实咦,那个匾额 是 仁必有勇 吧这文作者显然很年轻,不知道中文横写的传统是有右到左。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4-12-23 09:59:00
台北城并不方正,营建城墙时城市也兴起未久,城内市街以外就是大片田野。府衙周边可能也不是市街,会很像刚开发时期的台北市政府跟信义计画区周边
作者: saram (saram)   2024-12-23 10:34:00
起初日本人只有政府的投资:教育,卫生,这些硬梆梆的建设.日本还够富裕, 直到日本商社兴起,有庞大的银行贷款当靠山才有满州国朝鲜台湾的商业性投入.那也要1930年代才开始.
作者: tomhawkreal (阿汤)   2024-12-23 14:39:00
说到横写 日本从右到左横写也有颇长时间
作者: y11971alex (Indigo)   2024-12-23 15:35:00
84年次在此,小学听过这个故事的录音带!
作者: Wolverin5566 (月工月工犭良)   2024-12-25 03:18:00
原来吴凤南路真有其人
作者: aresjung (OTU GSAWAKKWA NNE GI)   2024-12-26 12:47:00
汤英伸其实是求职诈骗的受害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