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常听到所谓"解构历史",但何谓"解构"?

楼主: KOKUYO27 (KOKUYO)   2024-01-16 02:14:10
※ 引述《MrTaxes (谢谢提醒)》之铭言:
: 有时候看到一些研究历史的人
: 会讲出"解构历史"一词
: 常常很纳闷 何谓"解构"?
: 所谓历史有所谓的史观
: 而史观的认知大多受教育内容的影响
: 那么"解构"是要否定原本史观的认知吗? 还是怎样呢?
: 到底何谓"解构历史"? 是否有精准通用的解释?
: 以上疑惑 谢谢
先说结论,假若是其他领域,那就不会有精准通用的概念,大概知道提出者想要干嘛就好。
哲学上的结构主义,其基本运作要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讲起。简而言之,并非人们认知事物并为其赋予语言,而是语言系统建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基于这个观点,能指与所指、语言与言语、转喻与隐喻等理论工具也诞生。
把这个语言学的理论延伸到其他学科,首推李维史陀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李维史托认为人类神话传说存在客观结构,因此人类学应找出这个结构,进而成为科学。拉冈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阿图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都受此影响。
但是主张事物背后存在结构这件事,基本上许多人都马上理解到这个框架必然的缺陷:如果有一个稳定的框架,那么为何不是因果决定论?因此,许多人开始有不同的反思,拉冈开始重视实在界,阿图塞提出偶然的唯物主义,巴特说作者已死,傅柯直接说人已死。
德希达的思想可以说是在结构主义刚盛行便马上垮台的时机点成形的。德希达的目标是整个形上学(对经验的整理、分类、引入场域),而首要批判的是逻格斯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因此,结构是要找出这个体系中不和谐的元素,并试图证明这个体系是存在其他可能性的。
从哲学场域来看,由语言学出发的结构主义,因批判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梅洛庞蒂)、存在主义(沙特、波娃)而崛起,并想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但结构主义理论自身的缺陷,许多人转到后结构主义,而德希达的解构主义是最激进的其中一支。同时期后现代主义等思潮也受到影响。
另外,上述人物都同样活在战后欧陆哲学圈,彼此互相讨论、学习、参考、结盟、引述、延伸、批评、绝交时有所闻。所以上面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