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观点] 你才嫌恶-古代庙宇惹人爱

楼主: mshuang (竹碳乌龙)   2023-04-07 02:41:19
※ 引述《mazda3kodo (成为保鲜膜)》之铭言:
: 看到版上讨论文章,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庙宇在古代社会的地位
: 以下是小弟拙见,想抛砖引玉一下
: 1. 市集功能
: 市集的出现必定绑着人潮聚集这项特色
: 庙宇作为古代人潮聚集的地方,不然看出很多市集都围绕庙的周围产生
: 例如:万华龙山寺、鹿港第一座妈祖庙-兴安宫、众多城市的城隍庙市集
: 可以说宗教在古代必然重要,人们没事喜欢往庙跑,导致市集自然形成
: 2. 祭祀功能
: 当然这是庙宇最开始的目的,不多做说明
: 3. 维系社会
: 这是承接上一项,因为庙宇明显是生活重心
: 所以地方耆老闲聊、表演活动、纠纷处理、甚至洗门风种种行为
: 常常都是在庙宇进行,并且以中国古代人口跟幅员情况,官府不可能将统治力遍及全国
: 庙宇其实协助官府非常多维系社会的功能
: 4. 维系家族
: 另一种非庙宇但类似的东西-家祠
: 道理同上
: 当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
: 观察台湾的传统市集(非新兴市区、非新商圈)
: 很多都是在大庙的周围,像是台湾各著名老街
: 在鹿港很容易观察到这种情况,因为开发较缓慢,相对保留了传统习性
: 另外还有一个蛮有趣的点
: 可以问问各地方耆老,年代较悠久的”私娼寮”,大多也都在大庙旁边喔
: 就我所知,最有名就是万华龙山寺、丰原庙口夜市,鹿港天后宫其实也有…..
: 仔细想想,人潮就是商机,也难怪总是伴随庙宇出现
: 然后这种生物本能,古代人选择在神明眼皮底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神明大概也能谅解
: 倒是耳闻大甲某贞节牌坊旁也有私娼寮,倒是冲突的令人发笑
: 说了这么多,现代很多人厌恶的庙宇
: 在古代可是生活精华区,时代的眼泪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有讲过这方面的东西说
新竹建城时第一个建好的是什么?城隍庙对新竹城隍庙兴建的速度比政府办公场所还快
当时由仕绅王世杰捐地建庙,另外他还捐了一批地做庙产,以前还有他的长生牌位
最近去没看到
城隍的祭祀从宋开始成为官方主要祭祀之一,到明更是规格化并且有等级划分,所以建城
一定会有城隍庙
以台湾来说20岁以上的台湾民众有65% 具有民间信仰,俗称拿香的,所以在台湾三步一
小庙,五步一大庙并不夸张,根据统计台湾有12000间以上的庙宇
而前文讲的主要是针对庙宇空间的公共性来做一个研究方向,首先就是祭祀圈和信仰圈
针对某种神明所产生的一种信仰或是祭祀,另一种呢是排解纠纷或创造社会凝聚力,比
如去神明面前斩鸡头发誓等等
再来就是社会救济的功能,其他还有经济功能、地方政治、文化等等不同面向,这些就
是公共性
如果从权力来说庙宇就是当权者和民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其中前面也有人讲到一些仪式
诸如进香、轮祀、绕境等除了背后的经济连带外,也是一种正当性或是权威性的产生
至于建庙的理由,有特殊感应,少数人亲身的特别感应那种,或者传说,最常见的妈祖
接砲弹,又或者所谓的地域性,相同族群聚集后兴建,最后是官方基于教化等原因兴建
时间久了所谓的神蹟就变成传说,让其公共性有所转变,接着就延伸出人际关系的交流
原因可能是信徒、香火等等不同庙宇间的拜访联系形成了地区性的社会利益,本身也会
因为宗教活动产生各种社团、阵头等,再以此延伸出另一种的社会利益,比如本庙的八
家将传承自哪间庙宇等等,最终就变成神、人和官三方的互动与角力
最后不是开发较慢而是开发较早很难动才会变成那样,新竹关帝庙早期出庙门右转就是
私娼寮你现在在网络上找新竹两只老虎还可以找到还有一些在营业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新竹关帝庙花了三十年六千多万直接买下来才大致处理好
作者: biglafu (哥吉拉弗)   2023-04-07 11:54:00
救世(顶礼)
作者: A6 (短ID真好)   2023-04-07 15:17:00
甚至有些地方 是先有庙才有村镇的当然不是通例 因为废弃的庙宇梗多
作者: saram (saram)   2023-04-07 22:49:00
是有人(信徒)才有庙宇或教堂.高雄红毛港因都市计画而迁村,但与当地人混居,他们信仰不同所以迁了信徒也散了,原庙也起不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