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记月出问题古人就知道了
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历稍后天,朔先于历,朔或在晦,
月或朔见。
考其行,日有退无进,月有进无退。
建武八年中,太仆朱浮、太中大夫许淑等数上书,言历朔不正,宜当改更。
(后汉书‧律历志)
所以后汉书有记载几次论历
永元论历、延光论历、汉安论历、熹平论历
天事幽微,若此其难也。
中兴以来,图谶漏泄,而考灵曜、命历序皆有甲寅元。
其所起在四分庚申元后百一十四岁,朔差却二日。学士修之于草泽,信向以为
得正。(后汉书‧律历志)
至于干支写错很正常
因为从东汉就已经是数字记日期
中国在东汉初期就已经用数字纪日,
古人也是觉得用数字记好用又方便
那为什么史书大多以干支纪日?
因为“历法”代表不止天文历法,还有背后的政治权威跟宗教意涵
很多术数直接跟历法相关,用数字记不符古老传统
东汉末年中国基层主流就已经是用数字纪日
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已经没落
宋书‧礼志
又是用七月十四日也。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
你说的内容吕思勉先生早有注意
“古以干支记日,后世则易之以数。
以干支为纪,不能与月合,又不能与年合,故历术渐普遍于民间,后世废矣......
盖至魏世,用干支纪日者已希矣。”
由于现在秦汉到三国的简牍出土已经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变化
西汉的官文书日期写法跟史书上相同
一样采
年、月、朔日、日子
如居延简6.8
五凤二年八月辛巳朔乙酉
到新莾依然是如此,直到东汉开始改变
东汉初期还是跟西汉相同,主要是建武之后才有明显变化
变成
年、月、朔日、日数、日子的写法,至迟在永元之后已经没有采西汉写法
如居延简128.1
永元五年七月壬戌朔二日癸亥
传到基层觉得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所以偷懒
慢慢的干支纪日在民间就被数字记日取代
至迟到三国之际,民间就大多以数字记日
所以你说的没错
干支这套除了国家要彰显自己正统
对民间而言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