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前面推文的争论来说 其实“千古一帝”就跟“绿豆糕”一样啦
问题其实根本就是检视的标准不一样 完全没在同一个面上讨论
两位C板友有没有注意到 A板友用的是“国富论”当作衡量指标
在这种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解下,公共利益(福祉)的实现是由市场机制运作下的结果
国家权力最好最缩到只有传统上属于国家高权垄断的领域 也就是国防和治安
而在这种标准之下 君主除忠实履行上述的任务外 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
相反的,如果是在君主绝对专制时期的主流思潮下 君主=国家=公共利益代表
那么拥有绝对权力的君主 自然就必须去推行各种对公共利益有益的政策措施
这两套在欧洲近代都流行过啦
前者是17、18世纪的警察国家 以路易十四为代表 课本上通常称为开明专制
后者是1848革命后 资产阶级崛起 自由主义当道 国家最好只负责国防治安
回头来看,在国富论背后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准下
君主最好就是搞好国防治安 尊重人民权利 别搞些有的没的好大喜功的政策
给人民越多自由 他们越有能力自己追求并实现公共利益
而赵祯在这个标准下,确实是君主的完美典型阿
但如果就君主绝对专制时期的标准来看
既然自诩为公共利益代表,那就该做出点政绩阿
对外最好打胜仗、对内应该要积极推动各种政策去追求公共利益
不然忍受你专制干嘛 不就因为你君主是大家长 可以帮大家追求福祉
如果用这个标准检视,那赵祯就无法跟赢政、刘彻、李世民、爱新觉罗玄烨等人并列
而那两种治理模式都有问题就是了 前者基本上是不太会让民众有太重的负担
但放任下会有土地兼并贫富差距之类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宋代挺严重的
而后者喔 秦末 汉武帝执政末期 隋末的缺点大概就是了
优点就是如果遇上有脑的君主可以带领国家往好的方向发展啦
反正就只是价值取舍的问题 别把标准搞得太绝对(虽然我们的教育方式好像相反)
至于谈“改革”这事上 有时候会觉得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好像已经把这件事绝对化了
只要谈到改革几乎都是倾向将其定性为绝对的正面 占据了道德高度
至于改革失败就会用无奈遭遇OOXX等阻挡的方式描述记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清末以来一连串的问题 并且历经了54运动等
让“改革”、“变法”或者一切跟“汰旧换新”的概念 都被赋予了正面的性质
但这事有时候其实应该持平去看 因为也不能排除有越改越烂的可能
先不论1949后的“新中国”这回事
而国外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 例如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
又或者宗教改革后 新教有时候猎巫跟搞迫害也不输旧教
也就是说,“改革”或“维持现状”也不是黑白二分的概念
除了如果改太烂就赶快改回来之外
即便改革的方向正确 并且有其应该追求的公共利益
但信赖旧法秩序而取得的利益不该被保障吗?
历史课本有时候会描述成既得利益者、守旧派反对
但老实说 按照现有的规则走取得的利益 就必须服膺于改革 而吐出来?
更别论旧有的规则也有其背后代表的公共利益而存在时 只有改革才具有正当性吗
尤其很多时候,改革会被拿来当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即便到现代 安定性 和 秩序变革的需求 之间的权衡一样是难解的问题
拿庆历新政来说好了 为何富弼会说:“范六丈公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
当然范仲淹回的那句也是没错啦 但重点还是在于变法会不会引起过于严重的反弹
而既得利益群体反弹的后果是不是会比不改还惨 这也是必须衡量的
但是课本应该不会写到这里啦
再举个戊戌变法好了 目前的评价也跟课本过往写得不太一样了吧?
写了这么多废话 其实要表达的就是 对人或事的评价 其实没那么绝对 尤其是现代回头看
不过回到赵祯身上 “千古一帝”这评价是印章BOY弘历给的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他理论上应该是比较偏好以他阿公还有李世民 当作典范 却如此评价赵祯
或许哪天时光机发明了 请他上直播问个明白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