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altlake (SaltLake)
2021-04-24 09:35:27谈到科举,最常提到这制度在古中国成功促进社会阶级流动。
但是采用科举的还有朝鲜(或高丽)以及安南(或越南)。而且这
两国的科举还有中国科举没有的宗教科(僧道科)。考量到欧洲
史上常有王权和教权争夺国家主导权来看,朝鲜和安南采行的
科举制度,不就兼具让政治与宗教都保持阶级流动的效果?
然而实际施行起来,真有这种效果? 至少就朝鲜来讲,掌握
政权的一直是两班贵族。
作者:
fw190a (las)
2021-04-24 12:58:00流动的实质,与流动的盼头两者似乎能分开讨论比如乐透提供的流动就不多,但吸睛和吸引资源能力却很大
作者:
A6 (çŸID真好)
2021-04-24 15:46:00当权者避免拉帮结派吧... 为了这个目的不是做了很多措施...例如盲卷 重新抄录等等措施而且流动最关键的应该还是战争
作者:
zeumax (烟灰缸里的鱼)
2021-04-24 17:38:00贵族被削弱还是因为战争改朝换代被替代掉,唐代军阀割据到五代十国,世家也掌握之政权,但本身是仰仗武力需要仰赖官僚,所以遴选官僚的科举依然获得发展空间割据节度使也经常任用科举出身却未被任用的文人,他们属于自己的补助而不是被认为争夺权力者
作者:
bcs (= ="frailty..gggg XD)
2021-04-24 23:48:00科举只有权力移转,文官集团从世族变士绅。只有战争才能促进社会流动,像北洋军都是考不上功名
那是刚好搭上时代列车,制度抄洋人,军校找不到几个识字的,文员被当成宝能唸军校家世背景还是不错的,不然就从大头兵开始熬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21-04-25 17:44:00这就跟现在的学测指考制度一样,阶级流动根本不明显,骆明庆的研究看一下吧。
清朝还是重文,武官品级较高,也有可能被品级较低的文官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