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与国之间的“文物移民”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8-07-18 16:25:33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8520?adchannelID=&full=y
国与国之间的“文物移民”
赵潇:珍贵文物“移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可能物归原国吗?英国史学家霍尔布鲁克
细说源头。
更新于2018年7月18日 06:17 作者: 赵潇 为FT中文网撰稿
到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旅游,喜欢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会注意到这些博物馆陈列的中国文
物数量之多、价值之珍贵,令人叹为观止。艺术品离开原在地,被其他国家珍藏的现象,
是否只发生在中国历史上呢?从世界范围来看,文物迁移到他国博物馆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呢?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英国雷丁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英国史专家拉尔夫.霍尔布鲁
克Ralph Houlbrooke。霍尔布鲁克教授日前刚出版了他的又一本学术著作:Love and
Dishonour in Elizabethan England: Two Families and a Failed Marriage。下面是他
的谈话摘要:
艺术品被其他国家珍藏的现象在历史上相当普遍。艺术品移民的大势是,较富裕国家为接
受国,特别是那些曾统治庞大海外地区的帝国;较贫弱国家为输出国。
埃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埃及人有叹为观止的雕塑、绘画和金属工艺品等成千的珍贵
艺术品,它们最初被埋葬在装饰精美的国王、王后和贵族们的陵墓里。埃及衰弱以后,多
次被强大的国家入侵和占领。19世纪期间,法国和英国军队入侵埃及。欧洲的士兵、冒险
者和学者们探察了古埃及庙宇、陵墓和城市遗址。大量的古埃及文稿、艺术品和工艺品被
挖掘或者购买并带走。结果,最著名的古埃及艺术只有在埃及之外的世界博物馆,如大英
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还有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的埃及博物馆才能看到。
从其他中东国家,主要是伊拉克和伊朗,还有印度、中国,以及非洲各地流入西方的文物
也不少。
艺术品的移民也发生在西方国家之间。最典型的是作为古罗马帝国心脏的意大利,它曾是
欧洲中世纪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艺术、建筑和音乐领域都领先了几百年。从15
世纪起,古罗马和意大利艺术的爱好者从意大利大量买进雕塑、绘画、工艺品等等,拿破
仑及其将军占领意大利时曾拿走了大量艺术品。
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驱动那些财力巅峰不再的国家的艺术品,向富有的个人和机构流动
。美国收藏家自19世纪末以来,从英国购买了巨大数量的绘画、艺术、工艺作品和文稿。
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英国艺术耶鲁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 拥有从英国
中世纪直至当代的250个雕塑,2000幅绘画,两万张线描画和水彩画,四万件覆蓋英国图
像艺术历史的印刷作品,三万五千件稀有书籍和手稿。 众多的美国博物馆、美术馆和档
案馆拥有英国收藏品,耶鲁中心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而已。
我们估计将来欧洲艺术品不仅移民到美国,还会进入到其他具有财力的国家,特别是中国
和印度。其来源应该主要来自私人藏家,但是英国某些地区博物馆和美术馆存在的财政压
力会迫使他们出售珍贵艺术藏品。
文物移民其他国家的管道有:馈赠;购买;考古学者和考察者探险者经批准的出口;战争
掠夺;非法偷运和偷窃;
礼物馈赠。世界著名的阿密亚提努斯手卷(Codex Amiatinus,拉丁文《圣经》现存最古老
的手稿),现在收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图书馆。这本巨大而壮观的牛皮手稿,1300年
前书写于英格兰北部纽卡斯尔附近的伽罗镇,用了几百只小牛的皮制成,是伽罗的修道院
院长Ceolfrid赠送给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二世的。历史上有国王和贵族以极瑰丽珍贵礼物赠
送他国之事。19世纪,埃及统治者时常以古文物作为国礼。1819年,穆罕默德.阿里国王
将一座公元前1450年的古埃及红花岗岩方尖碑赠送英国,以此表达对英国军队打败入侵埃
及的法国军队的感谢。这座碑塔终于在1877-78年运载安放在伦敦的泰晤士河畔,世称“
克利奥帕特拉之针”。美国和法国晚于英国也得到类似的古埃及方尖碑赠礼。阿巴斯.帕
夏 Abbas Pasha 国王于1855年赠送奥地利大公Archduke Maximilian 一批艺术和工艺藏
品,它们现藏于维也纳的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博物馆。
贸易购买。精美物品的国际交易自古存在。英国在中世纪到近代早期,中国瓷器、印度棉
,波斯地毯、叙利亚丝绸都被当作贵重之物,高价购进。从16世纪起,英国收藏家们喜欢
购进来自欧洲大陆著名艺术产地的艺术品,特别是意大利和荷兰的绘画。从19世纪起,购
进艺术品的收藏潮流从欧洲流向美国,小到珠宝,大到整栋建筑物。
艺术品买家有时候会利用卖方的无知,或急需现金的情况下低价买入,这难免引人非议,
但很多收藏家的确是这么做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一世(1625-49在位)的代理商乘意大利
曼图亚大公财政紧迫之机,买下了他华丽艺术藏品的大部分。这些财宝运到伦敦后,出售
价格远超过留在意大利那部分的价格。当曼图亚城1630年被洗劫时,留下来的那部分艺术
品也随之被毁。19年后,英国查尔斯国王内战失败被处死刑,他华美的私人收藏品被议会
卖掉,大部分卖价都远低于它们的真正价格。
政府批准的文物所有权分割。有些国家政府批准考古学者和探险者带走他们的“发现”。
最突出的例子是尼尼微(Nineveh,古代亚述的首都,伊拉克境内)的叙利亚巨型石刻浮
雕系列,最初它们用作皇宫装饰。1840年代,英国的外交官同时也是考古学家Sir
Austen Henry Layard (1817-1894),向当时统治尼尼微城市的奥托曼帝国申请,希望将
这些石刻运到英格兰。奥托曼统治者对这些雕刻不感兴趣,而尼尼微居民们对这些记录远
古亚述人战绩的浮雕没有历史认同感。现在这些浮雕陈列在大英博物馆(注:6号展厅,
埃及厅旁边)。20世纪初,国际上实行文物所有权分割的方针,尤其在穆斯林国家之间约
定,允许外国发掘团队提供发掘需要的专家技术和材料,与本土政府博物馆分享发现之物

战争掠夺。战胜国掠走战败国财产有史既然。罗马的提多凯旋门上,罗马皇帝自豪地记载
了自己公元70年打败犹太人,从耶路撒冷神庙掠走其宝藏的赫赫战绩。如今陈放威尼斯圣
马可广场的四匹铜马,是1204年西方基督教联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当时为拜占庭帝国首都
,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时,威尼斯军队掠走的战利品。1798年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占领埃
及以后,搜得了一大批古埃及文物,其中就有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不久英国军队打败法军
,将其运回伦敦,成为大英博物馆古埃及藏品的主件。大英博物馆有220件阿散蒂王国(
现非洲几内亚)的辉煌金器。它们的最早部分是阿散蒂国王以礼物赠送、英国大使于1818
年带到英国的,其后英国与阿散蒂交战,其余部分作为战利品掠回英国。
非法偷运和偷窃:在历史上和今天都非常普遍。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Heinrich
Schliemann 将他发现的一项上古希腊宝藏,即“普里阿摩斯宝藏Priam’s treasure”,
非法运出土耳其、当时的奥托曼帝国(注:现在大部分收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当
今的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导致无数的中东文物被偷盗偷运。ISIS鼓励卖掉新发掘的
古遗址文物,以补充其军费。如今,大部分西方政府采取各种办法退回偷盗藏品,或协助
原国追回。国际教科文组织分别于1954年和1970年倡议建立阻止文物损毁和非法贸易合约
,得到大多数国家响应。
移民的文物进入博物馆有何公益效果
最明显的是这些文物带来的巨大社会教育潜力。比如到大英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亲眼看到
从地理上和时间上都遥不可及的古代物质文明,如埃及和中国文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会
赞赏其创造者,有的进而学习和热爱其原在国的文化。
另一个益处是博物馆对文物的保存和维护。19世纪时有不少文物从中东古文明国家,如埃
及、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被移民到西方国家,因为当时的奥托曼统治者对前伊斯兰
文明漠不关心。著名的例子是俄克喜林库斯古卷(Oxyrhynchus Papyri)的发掘。两名来自
牛津大学的年轻考古学家于1897年,在埃及一个古老垃圾场里发现了这批多达五百万页的
纸莎草纸文书,使它们逃离了腐烂的结局。这些古卷被运到牛津大学进行研究。罗塞塔石
碑被法国士兵发现之前,被当作建筑材料用了几百年。
文物回归原在国的可能性展望
1.从私家藏品通过捐赠和购买,而不是从博物馆回归,这个可能性最大。西方博物馆现在
不太愿意到拍卖行竞拍来历有争议的文物;
2.经当时所在国认可带走的文物,持有者不太可能归还;
3.从分散了的大堆藏品中找回一小部分藏品相对容易;
4.被原有国忽视而被发现运出的文物,会因保护文物的强烈理由,而被习惯认为应该保留
在所在国。
2002年,30多个世界领先的博物馆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宣称:在早期获得的文物,必须
用反映当时时代的感受和价值观念的标准来看待;博物馆不仅为一个民族,也是为所有民
族服务。博物馆在将来也很可能坚持这个立场。
作者: jason222333 (发呆)   2018-07-18 18:01:00
莫高窟
作者: kkmoon5566 (56小弟)   2018-07-18 18:55:00
文过饰非吗?接受国(X),掠夺国(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