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奥古斯都》小说读后感。

楼主: fatisuya (伊达枫)   2018-07-18 13:19:09
http://0rz.tw/hwIDO
我承认,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约翰‧威廉斯这位作家,他一生的作品不多,都是
我不感兴趣的。而这部《奥古斯都》,则是偶然看到简体版的译者郑远涛先生的介绍时,
方才知道有此优秀的作品存在。
《奥古斯都》正如其名,是一部讲述那位知名的罗马“第一公民”屋大维一生的历史小说
,其特色在于,作者采用了书信体的方式来撰写。我对于这种文学体裁倒也不是初次碰到
,那本知名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也是这种方式。不过我对约翰‧威廉斯采用这种手法来
表述屋大维,想想倒是颇为激赏。
历史,常常都是第三方的纪录,来自于当事人的主观是很稀有的,有时,史学家本身也是
从各种客观记载里面,去拼凑某位人物的形象。约翰‧威廉斯让读者在各个关联角色的对
话书信中,建立对主角屋大维的印象,到书的最后,再让本人跳出来做个“结案陈词”,
也算是一种体贴,让读者可以比对自己的主观感受跟作者的客观表达是否相通。这种手法
,个人倒是觉得“颇符合史学精神”。
屋大维,史书多以他的尊号奥古斯都称之。他在世界史上的影响力无庸置疑,其总结一生
的Res Gestae(或译《功业录》)是戴克里先之前的罗马皇帝执政水平的指标(KPI?);其
作为,常被后世的独裁者仿效,例如,墨索里尼。而事过千年,人们要对他做评价比较简
单了些,也比较能超脱一切,毕竟事过境迁。约翰‧威廉斯自然也对奥古斯都有其评价,
不过这我并不予以置评。这种事情是主观的,只有接不接受,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我更看
重的是他在描写屋大维与其独生女尤利娅(Julia)之间的关系上。后者,做为“第一公民
”的女儿,有其无奈之处,然而历史往往对此轻描淡写。作者则在本书之中,尝试填补此
一空白。威廉斯既撰写了一位爱着“大罗马”(其祖国),也深爱其“小罗马”(尤利娅)的
父亲的无奈,也陈述了一位明白著父亲两难苦衷跟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儿任性,个人认为这
是小说中最动人的桥段。
另外一位我想提一提的是,在本书中一直被提及的人物,提比略。这位次代皇帝在历史上
的传统评价向来不佳,或许这都拜古罗马史家塔西陀、苏维托尼乌斯之赐,但他自己本身
个性不讨喜也有关系。史载提比略个性乖张、阴沉、骄傲自大、暴躁易怒,不擅与人沟通
,这倒是与传闻中他们“克劳狄乌斯”家族的传统特征颇一致,想来不是胡乱栽赃。这样
的性格做为普通人可能都会被评价人际关系失败,更何况是身为独裁统治者。而加深这种
负面个性跟提比略的一生遭遇更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威廉斯对他的评价显然和传统观点大
同小异,但敏锐的读者透过小说内容应该也可以发现,提比略的际遇也说不上幸福。而他
最大的痛苦,在于必须跟发妻维普萨尼娅离异(当时还怀有身孕!),好与彼此憎恨的尤利
娅成婚。苏维托尼乌斯记载着提比略是如此深爱着前妻,以至于多年后偶遇她还泪流满面
,迫使人们想办法不让两人再相见。我们无从得知提比略的真实心境,但或许我们可以从
中看出或许他对迫使他如此的母亲与继父会有什么样的感情。而做为执政者,尽管是如此
厌恶独裁者的塔西陀,在他的《编年史》中,也能找到对提比略的正面记载。而在近代的
史学家之中,也已经开始在重新评价这位皇帝了。
其实,类似本书这样的作品,玛格莉特‧尤瑟娜(Marguerite Yourcenar)的《哈德良回译
录》跟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的《我‧克劳狄乌斯》都是属于其中佼佼者,
个人相信约翰‧威廉斯的这本《奥古斯都》是足堪齐名。
不过,要阅读本书,个人是觉得先了解一下屋大维本人的一生还是比较妥当。华文圈较新
的传记是甲骨文出的,Adrian Goldsworthy的《奥古斯都》,进阶研究当属Ronald Syme
的《罗马革命》。想看看另外一种观点的同背景小说可找《艳后的女儿》,是从那位被屋
大维收养的,克里奥佩托拉的女儿塞勒涅的角度看“第一公民”家庭的小品。戏剧作品当
然是推荐HBO几年前拍的两季“罗马”剧集,虽然其实偏离史实不少,但娱乐性十足。
本书同时有繁简两个版本面世,译者并不相同。不过个人读过简体版译者郑远涛翻译的亚
历山大三部曲,对其译笔颇有信心,所以直接选择了他的版本。至于哪个版本优劣,这边
就不作评论,请自行比较。但不论如何,约翰‧威廉斯的这本《奥古斯都》,都是值得一
看的经典。
作者: hit0123 (@@")   2018-07-18 14:49:00
正在想说要不要买的说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