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曾经有人跟我争论过菲特烈大帝是否伟大的问题。
就普鲁士军事而言,他几乎没有什么独创的贡献,与亚历山大一样是继承他老爸的遗产加
以挥霍。
而在七年战争中,菲特烈在柯林战役输的一败涂地之后,罗斯巴赫与鲁腾这两场奇蹟似的
胜利都只能称之为战术的胜利,未能颠覆普鲁士面对欧陆联军的劣势,非得要撑到沙皇归
天政局改变才得以茍存,这样的国王怎么能称之为伟人?
而我则告诉他,你将罗斯巴赫与鲁腾视为"战术的胜利"是因为菲特烈赢了。但若是菲特烈
输掉了罗斯巴赫或鲁腾,那可就不是同级"战术的败北"。这两场战役中倘若普鲁士输掉任
一场,那结果都将是普鲁士野战军损失过半无力再战,更甚至是菲特烈本人阵亡,普鲁士
不得不上谈判桌或著接受列强的肢解而灭国。就这个层面上来说,菲特烈伟大之处在于他
"避免了两次战略性败北",就阻止了普鲁士两次滨临灭亡的危机来说,还能有比这更伟大
的事业吗?
拿到满清的灭亡来说,我们将孙文的存在从近代中国史上完全抹掉,以这样的假设来推演
近代史将会如何呢。
倘若孙文从历史上消失的话,四大寇这种粤系革命家将不会在清末革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黄兴的华兴会将取而代之。
然而,由于缺乏孙文这种有魅力、交游广阔且外向的煽动者,性格保守豪迈短气的华兴恐
怕很难创建一个同盟会的代替品,于是华中、华南,湘、鄂、川、粤四省的革命派系将会
各自发展,不太有契机结为一体。另一方面,黄兴只有日语能力,英语水平不佳,这也会
严重地限制他争取海外支援的交涉能力。
时间快转到1911年。
满清因四川保路运动,调兵入川导致湖北省防御空虚,而华兴会渗透份子成功地煽动了驻
军士兵,挑起了武昌起义---
即使如此到这里都还跟历史发展的差不多,但接下来却有可能出现致命的变量。
在武昌起义后,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贵州、浙江等省份,作为华兴会与光复
会和哥老会的地盘,应该是可以顺利地发动起义并建立革命政府。
然而,由于少了同盟会/兴中会的系统,黄兴能不能顺利的联络、消化这些组织仍是未知
数,于是上海、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山东、四川、云南等沿海、南方内陆省份,可
能就不会立即呼应武昌起义。
如此一来,1911年辛亥革命就不会形成"内地十八省遍地开花"的局势,换言之,对满清而
言形势并不绝望。如果形势对满清不够绝望的话,那么袁世凯或许就不会提出那关键性的
停火要求---逼宣统帝退位交换临时大总统,于是满清就不会灭亡,中国内战将长期化
。
根据历史来看,黄兴的军事能力即使比孙文内行的多,但老练的恐怖份子跟正规军将领的
水准明摆在那,显然不会是袁世凯的对手。大致上,袁世凯如不谈判他可以镇压"十省暴
动",继续稳坐满清强人的地位吧。
但1911年满清若不灭亡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也可以是在1912、1915、1920年被推翻,迟早的事而已嘛。
可是放大到全地球而言,1911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年份。
日本明治天皇驾崩、大正天皇即位。
铁达尼号首航与沉没。
同时,英俄于波斯、阿富汗画定势力范围,法国提供沙俄大贷款。
是的,一次大战就要开打了。如果满清迟到1915、1916才被推翻,那中国当时可能会因为
国内的混乱导致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政府,表态决定参加一次大战。这意味着,历史上将来
前往法国的华工将不复存在,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将不会留学法国,不会有机会接触法共
与雅各宾思想,更不可能会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时,如果直到1918年新中国政府都还没有表态参战,甚至是表错方向参战的话,巴黎和
会上中国就对于山东问题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最严重的改变大概就是,五四运动也不会发
生,中国民族主义得再花上二三十年等到抗战爆发才会成形。
当然啦,孙文单凭他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影响一次大战的胜负或是五四运动发不发生,
但仅仅是"延后满清的灭亡三、四年",对整个近代中国史就将产生翻天覆地的蝴蝶效应,
这应该是我们也要列入考虑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