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一个大陆理工生对于国学精华的浅见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17:21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陆目前就读于陕西省的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理工科,
初来乍到,请大家言语多包含。虽然是工科生,但是平时也稍微看看文史方面的东西,
有些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第一次发帖,而且身隔两岸,有不同见解
不妨多沟通,言语不用太激烈,谢谢各位了。
我前段时间有一些个人的关于国学精华所在的一些见解,试着整理了一下,发出来大家
批判一下吧。其实原文在大陆的天涯论坛里面发过了,重新整理了下,与原来的稍有不
同。原文是简体写的,转换为繁体的,有些转换得不对,自己只粗略地校了一下,想各位
看来也无大碍。
先有壹问,诸位以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什么?对此问题,意见颇多。或谓
人伦道德,或谓经史子集,或谓儒道法墨,或谓琴棋书画,甚至也有说易经、风水、武
术、律吕的,不壹而足。我却有个人想法。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便要与其它文化作比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基础,默汗穆
德创立伊斯兰教,才有了阿拉伯文明,印度大陆原有婆罗门教,后又产生了佛教,后来
佛教衰微,印度教继起。然而我国自周朝起,宗教就不再成为我国人精神上的依托。与
殷商不同,周朝是壹个世俗的国度,这也是我国文化早熟的表现。自周朝开始,我国便
早早地抛弃了宗教而开始了世俗生活,建立了伟大而光辉的文明,并且之后宗教从来不
在国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原因为何?这是第二个问题。我对第壹个问题的解答寓
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须要从宗教的作用开始探讨。对于宗教的作用,也是言论纷纷。我
试着简洁明了地回答。我以为宗教的根本作用还是向人解释死亡。世间生命,有生必有
死。然而正是这个必然使所有人恐惧,连秦皇汉武也不例外,徐福向蓬莱无非是求取长
生不老药。非只秦皇汉武,古今中外诸国莫不如此,埃及玛雅金字塔、我国历代君王陵
墓,都不过是君王对于永生的不懈的追求的明证。死亡人人都要面对,能起山为陵的到
底是极少数。因此为了使人人都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于是有了宗教。妳看,基督告诉
人们:妳们信我,死后便能上天堂,便能得到永生。佛说有轮回,妳死了实则是没死的
,妳死了还有轮回,还要投胎,因此妳其实也是不死的。道教呢?道教最重视的莫过于
养生之术,教妳休养生息以作长命百岁的打算。基督的解释多么简单,佛的轮回之说又
是多么的巧妙,道家的解释不过是消极地推迟了死亡的到来而已。然而作为我国传统士
人与百姓精神支柱的儒家是怎样解释死亡的呢?
然而,看起来儒家却回避了对于死亡的解释。“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敢问死。”“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又说:敬鬼神而远之。那么儒家
真的没有解释死亡吗?
儒家以孝治天下,由我观之,孝,实则是儒家对于回避死亡的真正解释。古人云,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为何?盖我国人自周公开始,由殷人的敬事鬼神变为祭祀祖宗,由向
宗教鬼神寻求永生变为向血脉在人世间的传承中寻求永生。只要有后代,妳的血脉便能
长存,妳有儿子,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于是在血脉的无穷传承中,
妳也得到了永生。因妳的子孙会永远的祭祀妳,在妳死后仍然记着妳,逢年过节,都会
给妳饭吃,给妳衣穿,烧钱给妳用,只要妳的子孙有后,这壹切都将永久地传承下去,因
此妳也就得到了永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因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妳祖先的血脉如果到妳这壹代断绝了,这便是最大的不孝了。所以民俗
“多子多福”。所以古人如果无子,也要从同宗中过继壹个儿子过来,以免绝后。所以
姬周代殷,悯殷人宗庙之不祀,还要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商丘,武庚乱而亡,又封建微子
于宋国以奉殷商宗祀。又封建夏人之后于杞国,以奉夏朝宗祀。此所谓“存亡国,继绝祀
”。所以齐桓公用管仲之议,“存亡继绝”,为当时所称诵。所以孔子说: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所以司马迁因燕国“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而称诵召公甘棠之烈。所以诸葛亮常
自比“开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兴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所以时至今日,我们评价壹个人最
高的评语仍然是某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某某永垂不朽云云。所以孝经中壹而再再而三地
强调要保社稷、保宗庙、保祭祀。所以琵琶记中,张广财给蔡父扫墓时感叹道:未归三尺
土,难保百年身,如今妳已归三尺土,只怕妳难保百年坟。所以王羲之先墓两遭荼毒而作
丧乱帖,字里行间的悲凄痛彻人心。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坟莹难保是常事。战乱无常的时候,宗族也不壹定能长存。侯
景之乱,王谢贵族被屠戮壹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使坟墓能保全
,然而由于迁徒往来,子孙后代总不会永远生活在祖冢周围。西晋八王乱后,五胡乱华,
中原板荡,衣冠南渡之人又在何处吊唁他们的祖先呢?故两晋南北朝时期,谱碟之兴盛冠
于历代。战乱中祖冢难保,人其流离,这样伤心惨目的情况下,编修家谱,使祖先的名字
与事迹永远地为子孙后代所知晓。在南方,这是南渡衣冠纪念祖先的方式,在北方,是留
守的宗族在面对外族入侵时坚守民族文化的心灵写照。
坟墓虽不能保全百年,家谱却能时补时修,只要血脉不绝,家谱必能永世留传。谱碟
虽盛于两晋南北朝,实际却早发端于周人。周代封建诸侯,天子遣史官纪录各国历史,当
时家国壹体,国史实际是家史,家史当然是国史。孔子因鲁国史料而编春秋,则我国史学
实早在孔子前就有了。我国史学实发端于家谱中,而自司马迁而蔚然而出,两千余年不绝
,各国文明无有如我国如此重视史学的。由家谱而国史,由孝入忠,我们民族对于永生的
追求走向了壹种更高级的形式,即在人世中建功立业,以留名于青史。“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身前死后名”。早在孔子之前,叔孙豹就有三不朽之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
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孝经中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
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司马迁作史记,不
忒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壹家之言,更为遵行其父司马谈之遗愿,继承家业,
将过往的英雄人物之名,不论贵贱成败都永久地传于后世,并扬己名于后世,以偿前辱,
以显父母。文天祥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有甚如桓温者,“男子汉
大丈夫不能留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所以武则天死,碑不著文字,声名既已显于史策
,要石碑何用?所以戚继光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功业已遂,封侯自不重要了。
因此,自迁固之后,史学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其意义正在于永传我民
族先贤之名于后世。我们说我国四千年历史没有断过,实际便是说我国史学从来没有断过
。实在是因为史书是我们民族通往永恒的阶梯。“必先灭其国者,先灭其史”。每一朝代
都要修实录,记录当朝的事件人物。每壹朝代灭亡了,都要修这壹朝代的国史。二十四史
绵延不绝,历朝人物,帝王将相,忠奸贤愚,都壹壹记录下来了。历朝历代,国置国史,
皇帝置起居注,州府有州府志,县有县志,各家各族有家谱。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
响的人物入国史,在州府县上有名的入州府县志,所有人都能被平等地收入家谱中,由此
所有人都获得了不朽的纪念。世界各国宗教文明,其规模宏远有如此其大者乎?
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史书不但记录著过往人事,也评说著过往人事。我国史书自司马
迁之后,以纪传体为主,与西方大不同。西方著史,几乎都是章节体,而人物传记归入文
学,不入史学,且数量亦不多。大抵西方史学的任务无非是稽往事真假,以考兴衰成败,
探求历史发展的因果规律,因此西方史学体裁以章回体为主,内容则以纪事为主。而这项
任务只是我国史学任务之壹,即司马迁所谓的通古今之变。而我国史学最大的任务还是纪
录壹代人物风流,明主昏君,忠奸贤愚,智计勇武,孝梯节烈,足可纪者都纪之以资后世
。因此必须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以纪人纪言为主。故西方史学全为私人所修,并无壹个国
家像我们壹样壹朝又壹代地组织力量编写国史。因此,西方古代史只知大概,诸多细节幽
晦难明,因此西方考古学发达,实因其史学不昌,史籍不全,必须由考古学证之。而我国
国史不断,因此过去我国考古学并不发达,只是由于近世以来,中西交融,我国考古学才
发展起来,并且在我国商朝历史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则也是因商朝过于久远,且当
时人们不像周人一般取祖宗信仰,而主要是敬事鬼神,因此留下的史书不足。此孔子所谓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然而除
去夏商上古史,我国目前国史研究,仍然是以史书为主,以物证为辅。今日修史,也仍然
应该以纪传体为主,以纪人纪言为主。
正是因为我国史书以纪传体为主,纪人纪言,因此就评论著人事,发挥着道德评说的
作用。宗教导人向善,在教义中教人善恶,告诉人们生前的善恶决定了死后的所在。基督
说妳不行善便入不了天堂,所有人在末日到来之际都要受到上帝的审判。佛说妳不行善来
世便要做牛马。道家说妳要修行才可成仙封神。可是,天堂在何方?地狱又何人见过?往
世来世又谁曾经历过?末日审判又何日到来?即使末日审判到来了,都到末日了,人类都
灭亡了,这样的审判又有什么用呢?我国却在四书五经中教人善恶,在史书中纪录著善恶
,审判著善恶。王侯将相死,要议溢号,这就是盖棺定论,断代修史,便是末日审判,
便是对壹朝全体人物的大审判。所不同的,我国的审判不需要等到世界末日就到来了,所
有的忠义仁智在史书自有其褒,奸伪愚诈自有其贬。看到这壹点,妳再回头看看各教教义
,便会深觉各种宗教何其肤浅蒙昧,而我国文明何其昌明也。
褒贬自史实出,国史断绝则忠奸不传,史实幽晦则褒贬难明,史书秽则褒贬乱,史家
无良知则全国道德沦丧。故我国良史如马班,尤为人所称传,秽史如魏收,世所鄙恶。
在晋董狐笔,在齐太史简,在他们的抗争下,不但历史真相得到保留,史家品格亦万古长
存。历来政治介入历史之事时有发生,可是历代史家总体上都是在尽力地保存历史的客观
真实。唐太宗查看自己的起居注,于是就在历史上留下了壹笔他查看起居注的记录,这不
正说明了我国历史的客观伟大处吗?至如桓玄当了短短几天皇帝就给自己写起居注,徒增
历史笑料而已。溢法,以下议上,秦始皇废,后人殷鉴秦亡之速,终不可废。以下议上,
谁又能说我国历史全都是专制两字?
正是由于我国给了死亡以如此解释,给出了留传青史的道路使英雄人物永远为后世所铭
记,因此国史的存在就激励着我国一代代的先贤人物在为家为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一
个脚印又一个脚印地推动着我国历史的前行,在盛世中拼搏,在衰世中坚守。历朝历代,
忠臣义士不计其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国历史文化之所以能长存于世,实在根
本于此。范仲淹问卜,曰:不成良相,便成良医。鸣凤记写本中,杨继盛要上书弹骇严嵩
父子,其妻曰:妾欲相公为忠良,不欲相公为忠魂也。宋亡而有胡三省;明亡而有王夫之
、顾炎武、黄宗羲、戴震;至如近世,国几危矣,而救亡图存保种之士不绝。
因此,史学不绝,也反过来造就了我国历史的不绝。历史的褒奖激励着人们,历史的贬
损也震摄着人们。所以“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所以电影鸦片战争中琦善泣语林则
徐:妳我都经惨败,妳却能名留千古,我却要永背骂名了;所以大跃进后三千万人死亡,
刘少奇谓毛泽东:人相食,要上书的。西人常对上帝有敬畏感,我国人不信上帝,所怀有
的自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西方人说匈奴人是上帝之鞭,惩罚著罗马帝国。史书便是我
民族的上帝之鞭,鞭策着我们民族壹步壹步前行。
正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以血脉相承,宗祀不绝来解释了其它文明中需要宗教鬼神才能解
释的问题,并且以青史留名开辟了壹条光辉的道路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国人精神生活
中就不需要宗教的存在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内心强大就自然不需要宗教信仰了”。
此所谓“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所以妳看基督的教堂,穆斯林的清真寺,都建在闹
市中,以供教众礼拜。独我中国,佛道寺观大多远离闹市,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是也
。盖我国世俗社会自不需要宗教,佛道两家在国人精神中只起补充作用,因此就被儒家给
排挤到山林之中了。至如西方,中世纪黑暗如斯,一无足取,及至近代科学理性兴起,才
逐渐摆脱了宗教的蒙昧状态。然而时至今日,美国保守势力严重的地方,还在争论教科书
中要不要写种族进化论而不能抛弃上帝造人之说。阿拉伯各国更是还被宗教势力所笼罩而
不能进入文明国家行列。
独我中国,自周公起就摆脱了宗教的桎梏,建立起了成熟的世俗社会。诗经中说:殷之
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在殷人的教训中,周人看到了人心向背的力量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名视”,于是以德配天。从宫之奇谰假道中便可以看出周人
这样一种重视人心的看法。因此自周人之后,我国国民人生的绝大精力都投入到世俗生活
中去,人人不断地努力,父母为抚育子女而努力,子女为赡养父母而努力,忠臣良将为国
家而努力,所有人的努力汇聚起来,从而建立了延续不断的伟大文明。相较于虚无飘渺的
天堂、来世,我们的祖先在世俗中寻求永生的态度岂不是更巧妙,更伟大?
近来读钱穆的国史大纲,他说: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壹种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的这壹番见解的出发点,盖与伊同。然而,我却仍然不仅仅
满意他的温情与敬意之说。温情与敬意,亦不过是对于自己祖先的同情罢了,仍然难以让
人从理性上深觉国学之伟大。我喜欢国学历史,原本出自天然。今日我已明白此等道理,
便更进一步地知道,国学之所以要我们去喜欢,去努力耕耘的原因,不仅仅只在情感上的
需要,也有理性的指引,即实在是因为我国文化中有十分优秀的所在,有非常值得努力的
地方。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2:21:00
你写了很多,但你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而且你后面讲的东西不就证明中国正在拥抱现代文明?一边拥抱现代文明,一边批判现代文明,这也太吊诡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2:33:00
拥抱现代文明,批判其中的几个问题我认为ok拉只不过我也看不懂原po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2:37:00
他不是批判其中几个问题...而是"中华文化顶呱呱"但是中华文化顶呱呱跟中国GDP跟工业产值的关联性在哪?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39:00
OK,终于明白怎么回复了。
作者: mkiWang (mkiWang)   2014-04-11 02:39:00
大写E可以修改文章,就可以直接回再推文下了如果是x是用推文,要一条条推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41:00
是不是用X一次回复有字数限制?只能一行以内?我的核心意思就是中华文明确实有值得继承发扬的地方与中国GDP的关系,就是这些GDP都是我们努力得到的啊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2:44:00
你缺乏中间的逻辑推论,先证明经济成长跟中华文化有关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44:00
话说,你们夜猫子还是蛮多的,这么晚了都不睡觉啊?只是个人随手写的东西,随想而已,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有些地方逻辑性不是很强,只是个人感想,不要太介意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2:47:00
这跟学术论文无关,但你既然要论述中华文化可以促进GDP你至少要说明中华文化是哪里优良让中国经济发展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47:00
每次打上口下八的zhi字,总是自动转换为只字,怎么破?你说得对,如果我要証明中华文明能促进GDP,我就要提供严谨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4-11 02:48:00
戴震和明亡没什么关系啊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49:00
的逻辑証明,但是我文章中没有这个意思文章的主体跟GDP没关系,GDP那段只是个人随想,无视就好
作者: mkiWang (mkiWang)   2014-04-11 02:52:00
只变成只那是转换的问题好像没法修正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53:00
戴震与明亡没直接关系,不过怎么他也算是为了保存中华文明而努力过啦各位晚安,太晚了我要睡觉了。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2:56:00
其实,中国的gdp成长反而证明西方文化强势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57:00
为了避免大家过多关注什么GDP之类的,我把那段删除好了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2:57:00
中国gdp成长是怎么来的??依靠外资和出口顺差
作者: qlz (())   2014-04-11 02:58:00
只字就不要转换啦。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2:58:00
为什么外资要投资中国? 中国的劳力成本便宜接着外销到欧美赚取贸易顺差这其实也是中国进入欧美的体系里面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2:59:00
没办法啦,是自动转换的,所有的简体都自动转换成繁体了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3:00:00
欧美把他们的生产链切割,中后段放在中国代工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0:00
以前便宜,现在慢慢地人力成本也渐渐在上涨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1:00
是阿,那你发展航太科技用的基础知识是四书还是五经?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1:00
是的,那是欧美的做法。但是我们大陆也有自己的高科技产业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3:01:00
这只是证明世界是欧美主导的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2:00
中国自己的高科技产业用的基础知识是从哪来的?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2:00
很多产业上现在也在跟欧美拼.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3:00
你去跟欧美拼的产业,用的算式是从算经来的吗?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3:00
没人说我们用四书五经搞航太。我的意思是这些东西培养了我们勤劳进取的品格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4:00
所以外国人都是懒惰鬼?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4:00
至于说科学技术本身,当然是跟欧美学的我没说他们懒惰,但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6:00
中国现在得以发展主要依赖欧美还是从中华文化自主产生?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7:00
至于说阿拉伯那帮人,确实懒,成天念经不干活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7:00
勤奋的背景是因为中华文化还是其他的社会因素?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08:00
"依赖",而非信赖简单的说,是先引进欧美的科技,管理,会计,法律,制度才得以发展,还是多依赖传统中华文化那套?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09:00
我们要过好日子,要吃好穿好,这是我们发展的内在动力确实,我们引进了他们的很多制度,但我们也要保留自己的一些东西啊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11:00
你自己说实话,现代的中国人比较接近欧美还是明朝人?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2:00
欧美但是在精神生活、家庭生活上还是保留了中国人的一些传统的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13:00
那就是证明欧美文化确实已经强势到深入中国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3:00
没人会跟你否认这些东西,但是我就不能说我希望保存一些的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吗?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14:00
当然可以,任何文化的保存都是有所必要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4:00
我这篇文章就是说要保留中华传统中世俗的、进取的一面所以我觉得我们讨论问题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吧?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15:00
但不必然要说明自己的文化就比较优秀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6:00
我不觉得任何文化的保存都有必要,优秀的东西才有必要保存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16:00
任何文化都有其特点跟脉络,但你的文章中太过强调"优秀"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7:00
女人裹小脚也是文化,有必要保存吗?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18:00
所谓的"保存"不必然等于要你身体力行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8:00
我说中华文化需要保存,当然要强调其优秀一面,不然为什么要保存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19:00
什么叫保存?不是放博物馆里,而应该让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如果放博物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放。是的,所以的东西都是历史,但是研究历史并不是为了探索一个公元前一世纪的小狗是怎么生活的历史研究的目的还是为现在的政治、社会、生活提供参考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23:00
恕我不能认同这种功利的史学观点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25:00
你的推论很明显的只有初中的历史程度 太多官样文章了你需要的是多看点不同观点的书 还有接受中国不完美的事实一开始的宗教命题就错误 真的整篇都可以不用看了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研究历史 要多花点工夫或许你可以看一下社会学家伟伯的书 他在宗教社会学很权威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29:00
本来就是业余的,随便写写。当一个观点给大家提供参考罢了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29:00
不只谈新教伦理 他也有谈论东方宗教跟中国宗教的论文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0:00
我本身不是学历史的,许多东西见解不深是当然的,当参考罢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04-11 03:31:00
这边不少人都不是学历史本科,但不代表你不能开始了解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32:00
说真的 你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谦虚点比较好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2:00
官样文章也是一种观点嘛。嘿嘿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3:00
多交流便好,有空我也多看看你们在关注哪方面的东西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33:00
你所写的都是在掩饰 了解了吗 你站的位置不是学史的人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4:00
这我不认同。如果看之前已经认定是掩饰了,这是先入为主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34:00
我跟饮水思源的历史版还有点渊源 你先去那边混混吧PTT这里虽然不一定能比过那边 但也不是适合你的风格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5:00
我很多地方随便看看,这又不是我主业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35:00
你的想法在这里会被批到体无完肤活不下去~~我保证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36:00
给你个功课吧 你先去研究一下"外国人"怎么看儒教的透过不同的看法 你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7:00
有空一定多看看,谢谢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37:00
你记住 学史的人目的是为了看穿史书不敢说的事情而不是学史书写的和谐社会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39:00
这点我绝对无法认同,这是研究史学的人的很重要任务,但是但是绝对不是最终任务是任务的起点,不是终点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40:00
你没把自己的位置放对 就会弄错很多事情史学的精神是在"挑战" 而不是接受你的文章充满了接受"威权体制"的思想 这不是学史人的观念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42:00
任何科学都是为了挑战而生的,好不好所以我觉得你有思维定势,有先入为主你觉得接受威权体制便是不好,便需要批判。这也叫先入为主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43:00
不是先入为主 而是你犯的错误太多低层次 要彻底纠正史官为了维护史书的纯正 历史上死过多少人 这就是精神你没有把学史的精神学会,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你这篇几乎是垃圾还有 历史学想当科学却还不是科学 这也是大问题别以为历史学就是科学差多了还没有历史教授敢说历史学算科学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47:00
因为我赞美的便是你否定的,于是你认定这是垃圾,这确实是一种先入为主,只是你自己不自知而已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48:00
因为我比你LV高太多了 所以你该接受指教而不是指教我等你有资格来跟我打几场笔仗有点水准的时候再来说上面的话连走路都不会的小娃娃敢拍版叫声 这里真的不适合你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0:00
那么不屑于听听水平低的人的观点,是不是更严重的先入为主什么叫哪里适合谁?哪里不适合谁?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1:00
你会想在学术研讨会上面听小学生谈论怎么养蚕宝宝吗?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1:00
你批判著威权主义,却不知道自己也在实行着威权主义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3:52:00
给Anjou,再一次什么版友水准低落的言论我就板规伺候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2:00
你正在犯跟你文章同样的错误 对于现实认知不足我没说谁水准低落喔 我只说我LV比较高而已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2:00
以非常高傲的态度对待着别人,对一个公共区域能够出现什么,不能出现什么指手画脚,这不叫威权主义叫什么?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3:00
高傲是因为有本钱高傲 等你有本钱也来高傲吧叫作"教育"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4:00
那么说起小学生水平。我稍微换个说法,如果在一个研讨会上一个博士对一个硕士说你还没到博士水平,所以你的观点都是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5:00
这个硕士是有学位认证的 我有学分 你呢??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5:00
错的,你配跟我讨论,请你离开研讨会,这是一回事吗?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6:00
那么我可以把您这种威权主义称呼为学分威权主义吗?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6:00
我没资格批MRZ这些老屁股 不过对于没学分的应该有点资格说这叫作LV 官方学术界认证 这就是"教育"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3:57:00
给Anjou,你要就针对他的文章的问题提出批评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8:00
我下面写了 他不受教而已
作者: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14-04-11 03:58:00
而不是拿一堆有的没的说你修过多少学分什么的出来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3:59:00
您是说您没资格批判学分比你高的,屁股比你老的?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3:59:00
看来版主的理则也不怎么样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4:00:00
我没有很好的见识您的学术水平,我只见识了您的绅士水平如果您的意思是学分比您高的屁股比您老的讨论风格跟您一样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4:01:00
我本来就不是绅士 我是造反者 本版版主最恨的人之一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4:02:00
,那我觉得那我与你们确实完全没办法讨论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4:02:00
你没发现上面参与讨论的人都在说你不行吗??只是我没留情面你来这如果想学 自然就会学到东西 来炫 就要有被宰的觉悟到目前为止 没见到你想学 只见到你想炫 那就别怪人宰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4:03:00
因为您自己是个威权主义,却口口声声反对着威权主义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4:04:00
另外 水木思源这些站的历史版 可能杀的比这还凶 你可以试你可以继续待在这里炫 然后看看怎么被宰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1 04:05:00
那么,您的砍杀技术完全没有让我感觉到什么疼痛算了,这帖已经水了。弃楼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1 04:06:00
你都放弃你主文了 还没痛 真是和谐都知道自己是业余的还不受教 不是找抽的节奏吗??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4-11 09:21:00
有两个逻辑问题﹕一、重视祖先、孝道并不仅仅是汉族的特有﹐事实上很多中小民族(从美洲到欧洲到非洲)都很重视那么他们历史发展及现状的区别差异何在﹖二、国学不仅仅是儒学、儒学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一国。
作者: babylina (babylina)   2014-04-11 11:47:00
看到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这句话就让我想到一个从以前国高中时就存在许久的问题:这句话和 “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 为贤者讳” 到底有无矛盾且我看很多有牵扯到撰史方面的中国历史小说,例如二月河的清帝系列、最近前院长出的王道剑等,也都有说为避免忤逆前一位皇帝(又尊又亲?),需要对事实做适度的修饰等等那这样还能说中国史官的观念可说是刚正客观的吗?把那句丢GOOGLE还发现某篇文章 《春秋》能使乱臣贼子惧吗若该文为真,那孔夫子似乎还是河蟹的始作俑者...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4-11 12:15:00
不要欺负新人好吗 拿什么LV出来压人摆老尤其可笑
作者: Kavis (抱着兔子的地鼠)   2014-04-11 14:16:00
我也觉得有点欺负新人,只因为你跟他的视野有差距所以会觉得他在固执己见。不过这位新朋友可以不急着归纳自己的想法,多看看不同的文章观点,才不至于走入死胡同。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4-11 16:11:00
整篇文章的策略就是取西方最劣来比 当然怎么看都是中国好
作者: CCKAT (CC)   2014-04-11 18:03:00
一切都是中国最棒 最好 最优秀 无与伦比XD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11 21:18:00
好不好 棒不棒 优不优秀 都需要定义 所以我认为任何文明都有优点其缺点 吸取优点 去除缺点 才是重点 只想讲自己优点以及别人缺点而不思改进 最后就是自己的错误越积越多 终将崩溃时时改进才能永保优势 过分强调自己的好 会有盲点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4-04-11 22:49:00
为什么要统一= = 我去大陆旅游过 你也可以到台湾旅游台湾人很讨厌像香港一样被中国统一 尤其是批踢踢 懂?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11 23:05:00
这里也有很多人不是专业 我也不是专业历史家我也不要统一啊 自己管自己好好的啊 干嘛自戴枷锁?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驸马)   2014-04-11 23:10:00
我意思是在批踢踢提统一 就跟去天安门骂习近平一样不管什么可能性 说了只有B>Z 没有Z>B 最好是别说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11 23:18:00
这里提统一还好啊 八挂版才是激进些 这里支持被统的不少在台湾本来大家都可以很自由发言 当然不能违法那些一定要压过谁的发言方式 绝对不会有多数支持的袁腾飞在中国都大骂特骂中共好一阵子 没道理台湾更差
作者: e30901 (穿越45)   2014-04-12 02:07:00
为什么要说统一,历史版第一嘘就赏给您,为什么要到别人家里讲别人忌讳的事= =
作者: lsc2k (lsc2k)   2014-04-12 05:56:00
台湾与中国在血统语言是难分 但不可如此便要这二个国家统一东南亚有一堆国家在血统语言上和中国也难分 会想统一越南吗?
作者: yzfr6 (扮关二哥!)   2014-04-12 14:32:00
赘字超多,看得有点辛苦
作者: babylina (babylina)   2014-04-12 16:57:00
提统一史观很敏感会离题喔XD
作者: lsc2k (lsc2k)   2014-04-12 17:07:00
你来台湾住一个月吧 我们根本就是二个分治的政体美国有一堆从英国去的人在讲英文 英国能统一美国吗?血统上美国也一堆人有英国血统 英国怎么统一美国?台湾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西葡清日都喜欢过台湾 何苦来哉?希望台湾可以不用走巴勒斯坦的路,台湾价值叫民主,中国有吗?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12 17:30:00
与中国有没有关系 都可以独立而且统一的声音没有被压制 不要过度猜测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2 17:33:00
我评论对吧 他不懂台湾也不懂中国更不懂世界只懂CCTV台湾不曾独立建国??这就话就知道有多无知了一个只看共产党教科书就以为了解台湾的五毛干吗好言相对
作者: e30901 (穿越45)   2014-04-12 17:38:00
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都是从英国独立出来的,你难道还有见英国在一天到晚在喊统一?今年苏格兰还要独立公投,英国还是跟上述国家关系很好。请问贵国有跟那些同文同种的国家关系好?难道不觉得贵国文化跟制度那一点有问题?还有你这辈子有没有出过国?劝你出去走走,看看这世界有多大,不要再活在中华沙文史观里^^我认识很多在台湾的中国学生都很羡慕台湾的自由民主。
作者: ldkrsi (衰神)   2014-04-13 04:03:00
统一的声音是凋零不是被压制 中华沙文在台湾早就退流行了现在交换生很方便 可以用这个方式来台湾生活看看没有中国的资讯封锁 我相信这会对你有很大的成长
作者: lejnsaryai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2014-04-13 21:53:00
我是觉得没必要这么呛原po 原po的回文态度还满好的其实可以更有风度一点来看待两岸的差异 XD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3 22:07:00
屑屑只叫 一切依法办理总统的态度也很好啊不是看态度 而是看他表现的 摆明来战的既然要战就直接让他战死就好了
楼主: xl2000 (xl2000)   2014-04-13 22:56:00
求教:原po是什么意思?字面上看是在指我,对否?
作者: GilGalad (狂想は亡国の调べ)   2014-04-13 23:33:00
原PO就是指你啦 PO文的人 =_=||| XD你把它右转90度就看懂然后你别这么傻楞楞的 人家就在跟你卖老你还在那边跟人请教 囧
作者: lejnsaryai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2014-04-14 00:47:00
po就是post 发文的意思 "原po"就想成你们那边的"楼主"XD你可以去百度百科查 那个图就是了 XD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14-04-14 03:29:00
你跟我见过的FQ没两样 只是比较有礼貌而已而FQ的最大特色就是无知却自认为天下无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跟你说要你多看看世面因为你就是看得不够多 才会写出这种CCTV等级的文章你表面说写写只叫 但骨子里面却在引战 标准FQ手法爷快二十年前混上海水源的时候灭了不知道多少FQ你那时候还没生呢( 我灭FQ到当选票选年度风云人物 )还有西安是贼城 怎知你不是贼呢 (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