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相对论】简媜VS.李惠绵(四之三)知我者谓我心忧谈传承与困境

楼主: fondness (迷走他日)   2017-08-21 13:44:11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048/2653889
2017/08/21 09:54:08 联合报 简媜、李惠绵
1.心灵后裔
●李惠绵
方东美说:“学生是心灵的后裔”,这是我们共同阅读齐邦媛老师《巨流河》的句子。没
想到,我也能拥有“心灵后裔”的喜悦。
1970年代,家姊和许多同学因家境清苦放弃明星高中,选择公费师专。彼时师专院校不准
身障生报考,我傻傻地读书,无形中跨越师范体系的设限,这似乎也是“行到水穷处,坐
看云起时”的写照。
获得正式教职,人生峰回路转。那年永义师为此“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启蒙文学思想
的柯庆明、乐蘅军、陈修武老师等,视如门生,指点提携。台大中文系破格聘任一位身障
教师的胆识,堪为公私立学校、企业机构之典范。二十三年来,唯有以信仰的精神尽心教
学,用以答报。唯文学院因列为市府三级古蹟,不准设置电梯,中文系办公室和会议室在
二楼,无能为系上做更多的服务,深感愧对!
传授古典文学,时有机缘将作品当作生命教材,进行知性与感性的传授。“心灵后裔”就
从师生的对话诞生。有一年讲授庄子对形体与心神“残/全”的思维,庄子认为涵养生命
之主,不在形全,而在神全。我问,觉得自己“形全神全”请举手,寥寥无几。我又问:
“这个题目可以反问我自己吗?”全班无言。当天晚上收到佳佳的邮件:“只要老师认定
自己是形全神全,您就是。”再次相见,我说:“妳让我哭了,得赔偿我的眼泪。”佳佳
说:“老师!写信时我也是哭着的。”
某一天,毕业十五年的小雨突然来访:“我昨晚梦到老师在哭,不放心,直接来了。”那
段时日,我病痛缠身,万念俱灰。小雨轻缓地说:“老师一路走来经历种种奋斗,对于那
些您曾经帮助过的人,曾经发生影响力的人,不能一瞬间将他们借以生存的信念一举瓦解
了。”第一次看到理性的小雨流泪,也是第一次惊觉生命存在的意义已不仅止于个人。是
怎样的牵系?当下的、过往的学子,如此心有灵犀?
做一个老师,我更看重学习态度与人品性灵。妳出版《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引发我在
课堂上对美国小学充满人文精神与意象的物品进行二度诠释:不要自以为中文造诣不佳而
自卑,我会发掘你的优点(牙签)。即使语文较为薄弱,相信你仍是一个有创造力有价值
的人(铜板)。每周带着喜乐的心上课,书写笔记(铅笔)。虽然课程有压力,修完一年
必能成长(口香糖)。请具备抗压的弹性(橡皮筋),接受学习的挑战。我们将进行小组
讨论,请使用和善赞赏的语言(棉花球)。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即使用“橡皮擦”
,仍有痕迹。心灵困顿请找我(救生圈)。如果你很悲伤,我给“面纸”,请吃“巧克力
”,为你贴“OK绷”疗伤止痛。共聚一堂研读文学作品,因缘难得,请珍惜当下,永结善
缘(金线)。往往多年后,收到学生来信:“老师!我在教书,也送给学生十二样开学礼
物。”妳的作品,我的解读,有了洄澜,何其欣慰!
有一年台大中文系邀请妳担任“现代散文及习作”,是否也曾体会心灵后裔的悸动?妳经
常受邀至各校演讲,是否也看到一些动容的师生故事?
●简媜
是的,妳永远不知道妳的影子落在何方?我非常尊敬“老师”,从小到大,每阶段成长得
之于老师的提携甚多,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与鼓励永生难忘。高中时,国文老师在课堂上朗
诵我的作文,极具鼓舞,大学时曾陷于低潮郁郁难欢,某课老师当堂命题为文,题目中有
一恨字。我交卷时老师低声说︰“这个题目是为妳出的。”有哪一门行业担得起“春风化
雨”赞辞?
我去过不少校园,从富裕私校到偏乡小校,我都会问︰学生人数与水准、家庭环境与低收
比例、升学与就业。佐以演讲互动、观察所见,老实说,有时不忍拿那份钟点费,回捐给
校方急难救助基金。不久前,我去中部一所女子名校演讲,热情、认真的国文科老师推动
校园书香计画,每年选一位作家,举办班级共读、征文征海报、演讲,办了几届,到我这
一场经费缩水了,承办的两位老师自掏腰包五千元给得奖学生奖金且抵死不让我分担。唉
!一所名校拿不出五千元。外面沸沸扬扬在推“前瞻”,这些老师在讲台上不止掏心掏肺
,还掏钱,我问她们这么辛苦为什么要办?他们的回答是︰“我们的孩子可怜,如果不做
,他们真的没机会接触到艺文。”
我曾写过一段话︰“富人和贫家最大的差异在于,当黑暗降临,富家之子手上有灯,而穷
人家的孩子只剩老师。”我是流泪写这段话的。固然校园里有不适任者,但大多数都是对
教学有热情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无私”。砍年金之前,请不要砍掉对他们的尊敬
啊!
惠绵,妳也是稀有品种的老师。妳未婚未育,对学生的关爱内含“母性”成分。学生跟父
母争执不回家,妳劝小的劝老的,为他们搭桥;毕业多年的学生遭到婚变,妳喊来家里吃
饭陪着哭;有学生健康、学业出问题欲重考得不到父母支持,妳盯他做规画还代管存摺免
得他把钱花光。妳的身体早已摇摇欲坠,眼睛坐骨肠胃筋脉都出问题,每周须针灸滑灌整
复,但只有两件事能让妳“起死回生”,一是研究一是学生。相较之下,我欠缺妳的耐心
,不适合在讲台上久站。那年开设散文课留下颇美好记忆,学生优得不得了,十倍于我当
年的才情。不过,备课过于耗费心血终究牴触创作,黄埔一期同时也是最后一期。
2.难道就这么沉入泥浆之中?
●李惠绵
艺术本无国界,何况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台湾作家作品不需要翻译,可有更多的读者群。
妳的作品在两岸出版,对学子之启迪,自是不容小觑。我屡屡接受妳赠书,转送学生当作
嘉奖礼物。送书时,总有学生早已购买。无独有偶,曾经收到来自大陆交换生恳托的邮件
:“我带来简媜老师所有的作品,难得到台湾,非常渴望拜访简老师。”我欣然为他穿针
引线。因此得知妳获得台积电文教基金会主办“2017青年最爱作家”第一名,引以为荣之
余,一点也不惊讶。莘莘学子的“文学导师”,妳当之无愧。
我们共同期待江山代有才人出,然而不免忧心:新世代脱颖而出的创作才人,身处“月落
乌啼霜满天”的茫茫大海,前景在何处?台湾的“文学市场”是否可以让他们兼顾现实生
活与创作梦想?文学创作何止仅于新诗、散文、小说,六○至九○年代,风靡一时的电视
歌仔戏、布袋戏、传统戏曲,早已停播,有深度的台剧少之又少;有线电视亦已沦陷为日
剧、韩剧、陆剧。演员流失、编剧缺少、制作萎缩、财力匮乏,加之进入网络世代,电视
文化几乎瓦解。传统戏曲全盛时期、两岸戏曲交流时期,三家电视台避开相同时段,每周
播出戏曲节目。至于京剧、豫剧、昆剧、歌仔戏各剧团相互争胜,也曾经是剧坛的风华岁
月。唯昆剧团至今尚未纳入国家编制,已出现推动危机。2001年昆曲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颁发“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面对台湾昆剧的困境,有心人士
束手无策。
普及性的电视文化艺术日趋式微,传统戏曲剧团欲振乏力,中文教育也逐渐缩减。小学生
要分心学习母语与英文,中学、大学相继减少国文授课时数。大学国文原是新生必修,一
年六学分。联考引导中学的教学与学习,大学国文则不再着重记问之学,而是培养阅读文
本的能力、训练问题意识的能力、学习思辨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写作的能力、发挥想像
创造的能力、增广经典文学的视野,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各校大多减为必修四学分,甚至
纳入通识课程改为选修。老师忧心,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遍下降;学生陶醉于小确幸,浑然
不知他们正逐渐丧失竞争力。
台大中文系戏曲学门,自郑骞、张敬先生传授曾永义先生以来,恢弘戏曲为显学,指导之
博士、硕士研究生逾百七十余人。如今研究戏曲人才出现断层,响彻云霄的交响曲,似乎
即将进入尾声。人文学科面临的困境何止戏曲学门,近日得知教育部正在进行“学科标准
分类调查”,拟将“中国文学系”归属于“华语文细学类”。中国文学系本属“中国语文
”学类,传授经学、史学、子部、集部四大领域,兼顾现代文学。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且
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而今竟以一时的政权,意图扭曲世界认知的学术分类
,令人发指。简媜!难道“文化.文学”不是维系一个国家重要的命脉吗?我们是否即将
进入“文化沙漠”的世纪?台湾是否即将上演文化大革命的翻版?走笔至此,不禁潸然…

●简媜
“台湾版文化大革命”怵目惊心!当今时势,“去中国化”蔚为主流,“中国.古典.文
学”令执政者厌恶,欲去之而后快,仿佛把“中国成分”去除干净,台湾就富强康乐。我
揣度其规画路径︰文言文全面退出教科书,“中国文学系”列入外语学院(诚如妳戏言︰
外国诗人李白。既如此,外国诗人屈原的死跟台湾有什么关系?粽子也别吃。)另设“本
国语文学院”下辖台文系、客语系、原住民语文系、新住民语文系。我在月光书末絮语首
句就是“向中国古典文学致上最高礼敬”,原因在此,我已预见其衰亡。然而,惠绵,我
们要不要让它亡?我们要不要摀住眼睛任凭它亡得一干二净?
古典有难,当代丰饶吗?先说一件小事。二十年前,我已出版九本书算是成熟“新生代”
,拟了写作计画申请补助却被刷下。可见资源多么欠缺,竞争何等激烈。这件事促使我自
问︰“能否在寂静无声之中,独自一人长途跋涉?”自此远离补助及奖项之竞逐。二十年
来,我近似文坛幽灵,在空气稀薄的地方自成野生品种。
有朋友认为我是版税充裕的“专业作家”,这是个误解,在我们这一行,叫好不一定叫座
。以2007年为分界(那一年因见面礼出版带来变化),在这之前我已是笔耕二十二年、出
版十七本书的“中生代”作者,然而每年“旧书再版”的版税总额几乎不超过一个大学教
授“一个月”薪水(现在好些,可望达到二、三个月)。如果不是有一个死心塌地的护法
当我的靠山,我也必须奔波谋生、多方竞逐。可能受学术界造假抄袭事件影响(在创作者
眼中,抄袭等同于精神强暴),我不免有愤怒情绪︰与创作相较,研究机构与学院里的资
源丰沛极了;有办法的学者同时保留国内外两份“正职”穿梭自如,即使像妳这样做冷门
研究的学者也长年有科技部补助可申请。而我们“搞创作”的,单兵作战、自生自灭。我
听闻有盛年作家为了专心写作向银行信贷,有的参加文学奖获取赏金以挹注生计。对矢志
建立个人风格的作家而言,台湾“文学市场”小得可怕;过去二三十年出版界捧大把银子
买国外作品不看重本地作家,图书馆推动阅读冲高借阅率无助于作家收益。现今3C潮浪下
,捷运上已看不到拿书读的人。一个严谨自律的作家花一两年完成一本书,一般版税行情
︰定价乘以百分之十(或十二)乘以印量(两、三千本甚至只有一千),这几年出版产业
以可怕速度萎缩,读者不看到七九折不买,文学类作家每年能结算到的“再版版税”更少
甚至挂零。我知道说这些,会有父母拿给闹着要念中文系、当作家的孩子看︰“给我看清
楚,你要饿死啊?”说不定就此挡下一个曹雪芹。
我很悲观,新生代作家怎么办?有能力用三五年执行“大计画”挑战自我极限、最需要奥
援的盛年作家怎么办?当看到五花八门的前瞻计画,看到种满小花小草的城市美化计画,
实言之,我们比不上那堆废土。无论哪一党执政,漠视文学最上游作家却是一致,因为我
们最难收编、无法换算为选票。难道就这么任凭政治黑帮(民粹就是政治版地下钱庄)撕
裂分赃?难道就这么集体沉入滚滚泥浆之中?难道我们爬出坎坷命运就是为了亲眼见证毁
灭?惠绵,妳甘心吗?我不甘心。
我知道社会上有各种文学奖,大企业也重金举办“高中生”文学奖(首奖奖金相当于一个
作家两本书的初版版税,如此丰厚令人动容!),政府相关部门也有新秀出版与文学创作
补助,相信也成绩斐然。我无意责备,他们已做了他们认为能做的一切,理应肯定。惠绵
,我只是厌倦了小确幸,厌倦了关起门来自己鼓掌的锁国自嗨感,我期待社会能脱胎换骨
,有魄力有格局有辽阔的视野,展现无所不包无所不纳的海洋性格。如果我有钱也有权,
我不想再造脚踏车,我要主动去找几个有能力升空的“火箭”直接给燃料,待作品完成,
直接推中英日文版,发射洲际飞弹,而不是让他们困在文学市场荒芜角落忙着打零工。我
们这一行不缺人才,缺一个霸气孟尝君。我不想看到有一天这个孟尝君出现在别的地方,
他什么都不要求,唯一要求是先出简体版并代理全球版权。掷笔一叹,惠绵,知我者谓我
心忧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