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有人实践<被讨厌的勇气>于生活吗?

楼主: TKB5566 (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2023-09-20 20:51:51
※ 引述《kevinapo (龙羽)》之铭言:
: 标题: [讨论] 有人实践<被讨厌的勇气>于生活吗?
: 时间: Sat Jul 22 10:59:55 2017
:
:
: 跟朋友聊起这本书 反应两极
:
: 喜欢的很喜欢 讨厌的就会觉得看完根本没差
:
:
: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 既然这是一个主观的世界 你无法影响别人 介入他人课题 却可以好好改变自己的想法
既然这是一个主观的世界:
不完全是,书中有提到年轻人对于愤怒的看法,他说我的愤怒可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接
着他更举出许多因犯罪所引发的愤怒,年轻人想要向哲学家证明,愤怒确实是由外界刺激
而产生的。
哲学家回复,愤怒分两种,一种是基于道理逻辑所引起的愤怒,另一种就是自身选择主动
引起的。前者是公愤,后者是私愤。而“犯罪所引发的愤怒”就是公愤,如果愤怒属于这
种公愤那还可以说是受外界刺激所影响,但如果是“自身选择主动引起的”那就是私愤,
而私愤就是主观的、可以由自身控制的。书中所讲到的愤怒都是这一种,事实上这本书提
到的所有情绪,都是属于“主动引起的”。
我想作者应该是想强调,情绪当中“主动引起的”的部分是需要靠自己控制的,所以书中
几乎都在提这种情绪,我觉得书中可能过于强调主观引发这件事,因此就让读者以为“世
界是主观的”。
当然世界并不是都是主观的,这世界绝对有一个在客观上必须参考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
这本书企图探讨的。
你无法影响别人 介入他人课题 却可以好好改变自己的想法:
改变自己可不容易,
年轻人也提到,哲学家要他拿出勇气但他就是没有啊,那我又不是车子只要加油就有燃料
,你哲学家说要有勇气,我要去哪里生出来?
关于这点我想这本书其实也没有讲得很清楚,事实上这本书反复提到“缺乏勇气”这件事
,在阿德勒的学说中,甚至主张精神官能症是由于“缺乏勇气”引起的。
可见“缺乏勇气”这件事确实是个急需处理的问题。
但我想这本书,提到“缺乏勇气”时讲的不够具体,我自己在看这本书时也是要拿自身的
生活经验来解释,才能理解作者的想法。
那我是怎么解释的?就是书上也提到一个概念,叫做“自我价值”。这个“自我价值”我
觉得在书中讲的也不够具体。
所以我就用自身的经验来解释这个“自我价值”:我认为“自我价值”指的就是一个人对
自我处理自身基本需求的能力的评价。若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自己的基本需求,那
他的自我价值就是高的;而若一个人认为自己无法处理自身最基本的需求,则他的自我价
值就是低的。
那什么又是“自己的基本需求”,就是自身想要被听见看见、被照顾的需求。
1
自身到底能不能自我觉察、有没有听见了解真实的自己(包含了解自己的意识与潜意识)?
2
自己可不可以只靠自己就稳定(不是压抑喔,稳定跟压抑完全不同)自身的情绪?
3
自己到底能不能清楚了解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4
自己如果有想要需要的东西(不只是金钱,还包含任何有形无形的能力),自己有没有方法
去完成?
5
自己有没有办法对他人前后一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他人贬低而动摇?
以上五点,就是我目前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的条件。
而如果一个人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那该人自我价值会提高;一个人觉得自己有
价值,自然就会有勇气。有了勇气自然就有了改变自己的力量。
:
: 投入自己奉献他人 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投入自己我想就是以上所提“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我认为这是当前每个人最重要的事
,而且也只有这样做,日后要和任何他人发展关系才会顺利。
顺利是什么意思?就是与任何人都能发展书中所提的横向关系,而非纵向关系。
书上所提到发展横向关系的概念,并不是单纯字面上的“人人平等”那么简单。而是自我
价值提高之后才能有的结果。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提高才能避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去掉
“低人一等的感觉”才能进而与他人发展真正平等的关系。
我自己实践的过程发觉很难做,因为只要自我价值降低,即使前一刻跟他人还是横向关系
,下一刻也会瞬间就变成纵向关系。我想一段关系要是横向还是纵向关系,跟他人的影响
有限,即使那个他人是长辈、长官还是上司都是一样,重点还是自身是否可以维持自我价
值。
奉献他人不是要你直接一股脑牺牲付出,而是要先了解他人,了解什么东西是他人喜欢的
、什么东西是他人讨厌的。喜欢的就给予、讨厌的就避开。
而要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了解自己,其实也就是上面所提的“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无
论如何,一个人都必须要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了解人性其实是共通的,才会知道
他人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去奉献他人。
归属感这种东西是与他人互动顺利之后才会产生的结果,而要与他人互动顺利的话,就必
须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我一再强调这是最重要的事)。如果这个部分可以做到,接
著才能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产生归属感。
所以重点仍然是“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
:
: 所以呢?
所以呢?你觉得如何呢?
:
:
:
: 有的人被讨厌 他也在努力做自己啊 (只是做一个被讨厌的自己而且不自知)
在做自己之前,必须先了解自己(包含意识与潜意识),否则都是白费力气。
:
: 人之所以被歧视 大部分都不是因为行为惹人厌烦
:
: 而是在当下已经不能改变的既定事实吧?(外表 职业 所得 出身 学历 天生缺陷)
外表、职业、所得还可以靠后天努力来改变,就来讲先天的部分好了。
天生的出身与缺陷自然不能改变,完全就是看你怎么去利用这些条件。如果你可以把这些
条件用到让自己赚大钱,恐怕你也不会觉得这些是问题、也不会计较到底可不可以改变。
乙武洋匡天生没手没脚还能到处出书演讲还到处劈腿,你觉得他就是只能被歧视无法改变
吗?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收获名声、赚大钱,那如果你能依照书中所提的目的论来思考,那你的
想法就会就变成“我要怎么用这些出身缺陷来收获名声、赚大钱”。而不是执著在“不能
改变”。
不过话说回来,你要能用“目的论”来思考,前提也是要能做到“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只有这样做,你才不会受自身基本需求所纠缠,才能用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目的论

:
: 就像那句成语 同样捧心蹙眉 西施作起来就倾国倾城 东施效颦就活见鬼
:
东施的强项不在外表,但这不妨碍他去“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跟“实现目的论”吧。
: 不知道有没有误解作者的意图 但是不太知道要怎么实践在生活上
:
感觉你误解颇大,不过这也不要紧,本来每个人的解读都不会一样,程度在哪,解读就在
哪。就只是每个人都有过程要经历而已。
: 跟版友讨论一下阅读完此书前后的差异 有没有改变了您的生活或心态?
:
光是阅读是没有用的,必须彻底理解书中要点并亲自实践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所改变。
: 欢迎意见讨论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