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出版社需要政府保护吗?

楼主: newoldme (^o6)   2023-04-30 09:39:40
这两天刚好版上有这个议题讨论,蛮有趣的,我想从自己比较商业面的角度来切入前文几
个作者提出的两个观点。
1. 出版社能培育及扶持本土作家
2. 出版社倒光,之后的书籍作品变成粗制滥造
1. 出版社能培育及扶持本土作家
几篇文章都高举著保护文化的大旗,这句话这么说并不是要批评什么,只是想厘清是否如
此。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出版社背负著一种社会责任,又或者出版社产业在营利的过
程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兴盛。
那么问题来了,出版社到底培育及扶持了多少本土作家,比较简单的量化方式,其中支出
的金额是多少?
a. 这些金额是作家应得的吗?是否真有培育的作用?
b. 出版社有额外溢出支付吗?是让作家获得能更精进自己的收入吗?
c. 培育作家功能只有出版社能提供吗?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
因为不清楚出版社的产业结构,但我相信如果能极度透明的列出来,主要的利益结构:公
司经营者、股东、员工薪资、作家薪资、收入、盈利模式等,相信可以比较容易判断各自
利益的立场跟验证这句话的说法。如果该产业是个需要政府保护跟介入的产业,那如果用
纳税人的钱,又或者要争取民众支持,这些透明度我想内部人士应该提供。
2. 出版社倒光,之后的书籍作品变成粗制滥造
这个论点我比较感兴趣,我个人是从商的业者,对于商业市场有些部分经营的心得,我也
喜欢看书了解不同的知识,因此想提出一些看法来讨论。
这一句话讲得是一种主观的观点,我试着用客观的量化来表明。
>>>>粗制滥造的定义是什么?书本的内容如何定义粗制滥造呢?
外国文学需要的:翻译、排版,为了压低成本,可能翻译的品质降低了,因为成本不够。
本土文学需要的:付给作家的费用降低,作家没饭吃了,所有人转行不写了,或是乱写一
通。
这种状况是一种推测,事实上真的会发生吗?就我个人的经验,市场上充斥着越来越烂的
产品,这种机率很低。因为商品品质是一种竞争方式,也很直接涉及能获利多少。只要有
利可图,作家也会被驱动跟改进自己哩。假设现行市场书籍品质都很烂,大家很难忍受。
这时候就会有个人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切入点,只要主打品质好,就是一个很有利的卖点
,促使他更新品质投入,也会得利益上的回馈。看看南门书局的转型吧,很多版友都说他
们书籍品质不错,这就是自由市场的良性竞争。
>>只是会有一个问题是,完全交由市场处理,大众品味优先才能存活,小众商品需要找到
自己存活的方式。
假设一个状况,出版社倒光了,因为momo博客来诚品议价能力太高,给予出版社的钱太少
,出版社的人发现赔钱不干。
所以momo、博客来、诚品就没有书可以卖,但是卖书又是一门收入来源(制作书籍还是有
利可图的情况下),于是他们自己组成一间制作公司,又或者有其他财团看准了利益点,
马上开一间公司切入要赚这笔钱。
于是又回了原点,书籍从国外跟本土开始制作跟经营,至于内容会粗制滥造吗?
这继续涉及原本的问题,如何定义或量化粗制滥造
a. 国外书籍翻译,如无意外一定是找原本那批人,只是从出版社换成了一间新公司,对
翻译来说就是换个老板,有可能会压榨翻译吗?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新公司重视品质,反
而做得比原出版社更好
b. 本土作家书籍:
甲、 新公司直接放弃本土作业,都是赔钱干脆不做
乙、 新公司直接继承原出版社,支付类似的钱给作家
丙、 新公司更重视本土作家了,经营得更好,获得更多收入,支付给作家更多的钱
这两个点如何量化有个简单的方式,
(1) 看新公司支付给翻译跟作家的钱有没有提高,他们分润有没有提高
(2) 看新公司销售的书籍数量是不是更高,如果更高合理推论更多人看到书籍跟知识
透过这些切分跟量化,应该可以更清楚来衡量这句话的可信度。
我对市场理解应该就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有利可图,把知识转化成实体书或电子书,这个商品不可能停售
只是重新分配里面的利益关系而已,如果把里面的利益关系全部公开摊开来看,或许会比
较有说服力一点
最后我想讨论一个点,就是商品品质会因为通路垄断而变得更低呢?
各位觉得7-11提供的商品品质有没有比自营超商更好呢?
全联超市提供的价格是不是真的比本土超市更低呢?
串流影剧、音乐的服务有没有比以前更高更哄抬呢?
我想答案很清楚喔!
1. 通路垄断是在极端的情况下需要政府介入,例如全部通路都倒光了,momo一家独大,
才有可能不利消费者,如果博客来跟诚品都还在,不可能
2. 商品品质是会退步的吗?照理来说,不会喔!因为科技会一直进步,以后说不好用人
工智能处理校正跟排版、印刷,或是线上一条龙投稿书籍跟发布,还能做得比旧产业更好
。原理是什么,如果你能提供更多的利益点(例如品质更好),则客人的订单会向你而去
,你会获利利益上的好处,因此更热衷于提供更好的商品品质或服务。
至于另一个议题:大型财团、公司、通路商,利用其大型的资本投资席卷整个市场,导致
小店家陆续倒闭。这样子是否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或者应该保护小商店的多元性。
这个部分比较复杂,我对这个议题也蛮关注的,不过我还没有很清楚的想法,如果有人有
见解也可以分享,谢谢
在此跟大家推荐一本近期我看得书“原则”,刚刚上述我分析的方式就是利用作者讲得一
些观点:极度透明、极度客观。然后他还提到一件事情我还蛮受用的,如果你发现对方学
识比你高,你需要放下无谓的坚持,主动向对方请教。
然后关于出版社的利益结盟跟组织,如果想了解的话也可以参考陈时中的自传(推荐),
他里面提到很多实务上业者为了各自的利益,过程怎么争吵跟乔,可以从中揣摩这些利益
团体的想法做法,应该人性大多数都差不多。
另外打个广告,我有在studygroup开设一个公司经营阅读群组,有兴趣的公司负责人可以
来参加喔!
作者: ctw01 (0000)   2023-04-30 10:04:00
小众的书不乏好书,许多哲学、史学、文学著作对台湾来说都是小众,出版社倒光或失去多元性导致的就是这些小众书消失,未来要找可能只剩简体字版(现在就有这种感觉然后还有你说的本土作家问题本土作家失去舞台,台湾人的阅听只剩国外作品,本土完全式微我觉得你的推断最大问题在于把书都当成一种商品你当然会得出少数通路整合资源更有效率商品品质更好的结论但实际情况是例如我妈以前要煮腰子,她绝对会去传统市场找而不是去更近的全联或美联社甚至五花肉也是传统市场能找到更肥美的,但若是找你那套简化一点的推断,肉,就是同种商品,全联更有效率提供大量且高品质的肉,所以全联独霸也是没关系的
作者: tan2 (tan2)   2023-04-30 10:33:00
非常同意你提出的问题跟论点书籍出版的商业模式在新的科技影响下需要重新建立在网络时代,小众文化作者应该能靠自己而不是依赖出版社,来聚集客户
作者: widec (☑30cm)   2023-04-30 10:54:00
我认为应该在商言商,不该把出版物赋予太多传承文化的想像
作者: lorena409 (罗蕾娜)   2023-04-30 12:39:00
是要保护整个产业,但不是保护不思进取的产业,比如台湾国产车!还有现在就觉得只剩简体版,那可见根本和小众多元性无关!出了会卖不好的东西,你是要出版社怎么出?
作者: richardplch (小路)   2023-04-30 17:42:00
台湾的本土作家应该早就不靠出版社了。作家们比出版社灵活得多,各种斜杠比比皆是,尤其经纪人的角色渐渐浮现,出版社只能算是收入来源的其中之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