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カバネ),是朝廷(天皇)赐的,一般只有在官方正式文书中会使用如○○朝臣
氏,有过去各种不同起源的古氏族及天皇赐命的藤原、橘、源、平、豊臣等
氏姓用法以德川家康为例:[官位]源朝臣(家康)
公家跟武家在各方面有不少习俗、起源是相同或变化来的,但也有不少是不同的
藤原四兄弟得势兴起藤原四家
南家,宅第在弟宅的南边
北家,宅第在兄宅的北边
式家,式部卿
京家,左京大夫
平安时代起公家社会出现家筋,也就是因家格・家柄产生的家系
藤原四家中后来最兴隆的藤原北家中也分出不同流派,如闲院流、劝修寺流等
以劝修寺流为例,藤原定方在山科建立劝修寺,类似家祠一门以劝修寺为中心联系起来
成为主要以朝廷实务担当为家职,分出了众多支流、分家
劝修寺流因家职,为了后人参照留下众多先例记录,被称为日记之家
同氏公家为了区别彼此,产生了各种有别于官方的私称家名
家名的命名来源多元,主要是自称、或被别人叫习惯了就拿来延用
劝修寺流的嫡流是甘露寺家,也是因家祖藤原为辅建甘露寺并以此自号而成为家名
一条、近卫、二条、四条、九条、土御门等是因为宅第的关系得名
贵人的宅第因面临的道路得名,如近卫殿、九条殿等
菊亭家据说因今出川兼季,在庭园种满菊花,宅第(被)称为菊亭自己也喜欢故号之
对宅第的称呼转而用在称呼住在该宅第的贵人或家系而成为家名
这种自称、自号后来就渐渐被继承固定下来
※
最初公卿贵族会沦落为武家,主要也是因为家系没落占不到肥缺
位低在平安京没豪宅自然不会有人以宅第名称之,也不会拿来自称
被篡的姉小路不计,京极与六角是少数以平安京道路为名的武家
也是因为他们在平安京的宅第位置,但这是武家政权兴起后的事了
武家一般是以名字
传统上认为名=名田,也就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私人所有、征税的单位
近年有学说认为名与名田在概念上存在区别
但在此我们还是可以把名字的名,单纯看为地名&名所代表的土地,不用去考虑差异
名字=苗字
苗据说是苗裔来的,近世好事之徒帮名字取的别(雅)称,现代又重新改回称为名字
但讨论古代及中世的日本史用名字,又很容易跟中文的名字搞混,苗字感觉比较好用
江戸时代许苗字带刀,明治时代平民苗字公称许可令
氏与苗字在过去都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很容易出现问题搞混,是因为随时代变化及名称混同
现代的氏姓融合了过去的氏&姓(カバネ)
近代出现的本姓=过去的氏(本来的姓,但这的姓其实是指氏)
本贯=本来的籍贯,对律令制来说指的是户籍,不在籍落跑=浮浪、后来也被称为浪人
对武家来说下乡后成为地方角头,同氏族也是在各地兴盛繁荣起来
自镰仓时代为了区别,渐渐开始有冠上所领的名(地名)为仮名(名字)
跟公家的家名一样严格说都是非正式的仮名、通称
当然冠上所领之名也有宣称所领的所有权及继承权的意义
而名字的发源地就被称为本贯或本贯地
一般认为平安时代后期武士就有名字出现
但严格说此时的苗字并不是家名,很可能只是类似附加地名、官职名
武士苗字最终确立时期被认为是随着长男单独继承的普及,家产形成的南北朝内乱时代
※
●氏(姓=本姓)公
●姓(カバネ)公
●名(名字、苗字)私
●字(通称、仮名、通名)私
●讳(本名、实名)
氏(本姓)是官方公称,名(苗字)是私称
氏(本姓)至少从平安时代起是由父系血缘集团化的氏名
名(苗字)是依家制度建立起家名,不一定是血族名(同血缘关系)
平安・镰仓时代夫妇别姓(氏),如平政子婚后未改姓源
室町・战国时代夫妇同苗字,同家成员不问血缘使用同样的家名
氏(本姓)是正式的名称,过去只会与讳(实名)一起使用,如源頼朝
名(苗字)不是正式名称,会与字(通称)一使用,如北条小四郎(义时)
随时间流逝后来渐渐出现苗字+实名的用法
尤其武家文书较随意,各种通称受领名、百官名、辈行名横行
朝廷文书就较正式台面上不会放纵乱搞,所以为了依循旧例会发生攀亲认祖的需求
氏(本姓)、名(苗字)的最主要差异还是在一边是官方正式,另一边是私人积习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