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沃邦与他的攻城理论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3-03-09 10:20:09
图文版:https://zhuanlan.zhihu.com/p/612369166?
前言
在17世纪上半,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80年独立战争期间磨练彼此的守城技艺与攻城技巧,
与之相比,法国人的风格是猛攻有余而准备不足,当时人们称正面的血腥进攻叫à la
française攻击,意思就是像法国人一样;塔莱蒙·德·雷奥(Tallement des Reaux)在
I621年评论道:“我们是如此无知,在圣让·德安格利(Saint-Jean-d’anglely)被围困
时,没有人知道如何建造战壕。”直到沃邦的出现才改变这一切。
当棱堡出现后,围城平行法这个攻城战术出现雏型;围城部队用两个环形工事包围了他们
的猎物;一个是向内,面对着被围困的要塞,与要塞的边平行;另一圈向外,保护进攻者免
受对方援军的攻击,一个包围圈通常周长15~20英里。
在1572年的蒙斯,阿尔瓦第一次完整地使用了这种战术,到了17世纪,人们开始有这样的
认知,铲子战胜了刀剑,进攻部队需要包围要塞,切断对方的援助和供给,然后才能开始
围攻;在沃邦手上,围城平行法变得更理论化、更系统化,且有纪律的执行。
围城平行法
当代人虽认同沃邦在筑城上的天分,但觉得沃邦最伟大的创新,来自他的攻城作战;在攻
占马斯垂克的几年前,他曾写了一个标题名为《Mémoire pour servir d
'instruction dans la conduite des sièges et dans la défense des places》的手
稿,阐述了自己对攻城作战的见解。在他的构想哩,围城平行法不只需要挖两道战壕,应
该是三道;第一道防守战壕向外,保护进攻者免受对方援军的攻击,第二道进攻战壕向内
,第三道战壕离目标最近,使攻城部队能用火炮近距离射击城墙底部;沃邦强调多一份火
药,少一份流血。
随者离敌人越近,攻城部队的火砲也要有更好的保护;布莱斯-德-蒙鲁克(Blaise de
Monluc)描述了1554年锡耶纳围攻战期间守军的反击,他说:“敌军的第三砲打在篮堡的
底部,第四砲直接打在他们的大炮上,杀死了他们很多人;于是,所有人都逃到了他们大
炮后面的一间小房子。 ”
三道战壕彼此有交通壕连接,交通壕要锯齿状,免得里面的人员被一枚砲弹一锅端;克莱
维斯的菲利普当时写道:“你必须注意敌人的砲塔楼、砲台,你必须控制你的交通壕,使
敌人的枪炮都无法攻击你。”每4公尺的地面上安排了大约3~4个人进行挖沟, 每个人最
多挖1公尺,每个人的沟与其他人相连,最后形成一条连续的战壕。
攻击方也要随时注意守军的反扑,当夜晚来临,虽然夜色阻碍了守方对战壕的狙击,但夜

同样也阻碍攻方侦察守方的军事行动;比如1683年的维也纳围城战,神罗军就多次利用夜
色,
组织敢死队冲向战壕,把手榴弹扔进壕里,杀死里面的鄂图曼人。
Arriére-Coin在法语的意思叫后角,其实就是战壕里的藏兵处,这是布莱斯-德-蒙鲁克

1558年围攻蒂永维尔(Thionville)时的小发明:“我所做的是每隔20步做一个藏兵处,
有时向左,有时向右; 部分藏兵处的宽度甚至足以容纳12或15名带着火绳枪或长矛的士

;当敌人跳进战壕,士兵们能够从背后攻击他们。”
挖出来的土可变成战壕的胸墙,或把土装在篮子里变成篮堡,然后把篮堡排成墙;这样可
以让进攻方免受敌人火力的攻击,并且架上火炮保护。为何进攻战壕要两个?沃邦的理念
是,两个战壕这样比一个战壕能容纳更多的攻击部队与攻击火炮,万一第三道战壕被守军
夺走,还有第二道战壕可继续作战,直到20世纪初,这一直是围城的标准模式。
直到1672年的第三次英荷战争,法军入侵荷兰后,沃邦在马斯特里赫特围城战中终于可以
实现他的理论,此战,沃邦不是作为攻城顾问,而是以总指挥的身分参加。
马斯垂克围城战
马斯垂克位于荷兰法兰德斯地区的最东端,马斯河贯穿其间;城防于1632年由奥兰治
亲王-弗雷德里克·亨利[注]所建造;在铁路运输兴起以前,内河航运是主要的运输手段
,马斯特里赫特控制马斯河的航运,是河上的战略要塞城市之一。对荷兰来说,马斯垂
克可以拖住法军的脚步,帮后方取得准备的时间,而且威廉三世还准备把当地做为攻占
法国城市-沙勒罗瓦的基地,沙勒罗瓦可是法军补给线的起点。
注:弗雷德里克·亨利,奥兰治亲王-沉默者威廉之幼子,拿骚的莫里斯的弟弟,在莫里斯
死后,继承奥兰治亲王的头衔,并出任荷兰省、乌得勒支省、西兰省、奥费赖塞尔省、格
尔德恩省、格罗宁根、德伦特的执政,成为共和国的联省执政。
1645年至1672年,城市的防御工事被忽视,年久失修,土方也受到侵蚀;1672年进行了临
时的修缮,改善了一些情况,在薄弱处建造了木栅栏,增加了防御力,还在通格伦
门外增加了一个月台。
守军由雅克·德·法里奥指挥,他是一位流亡到荷兰的法国胡格诺派信徒;由于局势的严
重,1672年5月后,许多军团从马斯垂克被抽调到别处,1673年6月,要塞里剩下8个步
兵团、3个骑兵团、1个工兵连和1个掷弹兵连;后来守军得到了西班牙人的增援,加入
了一个意大利步兵团和两个西班牙骑兵团,一位指挥官曾在1671年指出,要成功防守此
城,最少需要8000人;但此时守军只有5000名步兵外加1200名骑兵,法军则有24000名
步兵、16000名骑兵,还有58门火砲。
1673年6月5日,第一批法国军队抵达马斯垂克,向马斯河西岸推进;6月6日,来自图
伦的部队出现在东岸的维赫克郊区外;6月7日,法军在城市的北部开始建造两座船桥,让
两支部队可以相连;同时,七千名农民开始挖掘壕沟和筑墙。尽管预期的援军没来,荷兰
军当天进行了一次突击,随后在6月9日进行了第二次,杀死了一些法国兵。
6月10日,路易十四到达,6月11日,国王与他的兄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一世会合,并在城
西南的沃尔德村扎营,在一个能容纳四百人的巨大帐篷里,法国人要求法里奥投降,但他
拒绝了。
6月13日,法国人开始已经在城市西侧准备大量的木材和建材,现在沃邦开始要选择进攻
的地点;要塞的北部有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直接与马斯河相连,而南部则被杰克尔河
覆蓋,在那挖战壕,会被河水会淹没,因此,唯一的方向只能越过高大的岩石山脊,向西
面进攻;1632年,弗雷德里克·亨利从西班牙人夺下此地时,也是同一个攻击方向。
向西进有个小缺点,就是这边的岩石是比较硬的泥灰岩所组成,由于沃邦喜欢挖比较深的
壕沟,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麻烦,不过这些都可以克服。
6月14日,环绕要塞的壕沟基本已经完成,虽然因为地形的原因,壕沟的包围不是很完整
,但沃邦并不是很在意,因为那不是很重要。沃邦决定选择要塞的西门-通格伦门,作为
攻击的重点。
通格伦门的南面只有一条干涸的护城河,门外有个三角台,三角台之外,又建了一个月台
;虽然通格伦门北边有一个突出的角台,南面有一个名叫Groene Halve Maan的半月台保
护,但沃邦仍认为这个门是马斯垂克的弱点,因为三角台后面的幕墙并不是棱堡的泥
土厚实夯墙,而是名叫Tongerse Kat的中世纪城墙;城墙上虽然有一个的骑士台,但这样
的工事,还是无法保护这道门的;杰克水闸入口的附近,曾经有个五角台,当年建造
通格伦门外的月台,因为缺乏土方,所以把这个五角台给拆了;事后沃邦批评到:“如果
那个五角台还在,他不会选择通格伦门来进攻,因为防御火力会太猛烈。”
6月16日,法军筑起三个砲阵地,一个在城镇西南方的圣彼得山的北坡,因为这是俯瞰要

的理想位置,两个砲阵地面向通格伦门,头6个小时,法军发射了3000发炮弹。
在黑暗的掩护下,法军的工作以稳定的速度进行,6月17日深夜,第一条平行壕完成,6月
19日~20日,第二条平行壕也OK了,法里奥能想过突击法军的平行壕,但平行壕长度太长
,且被大砲所保护。法军的火炮打碎了围墙,压制了Tongerse Kat上的大炮,并在主墙
上制造了一些小缺口;城市居民引起了很大的紧张,因为按照传统,一旦城市的城墙被攻
破,士兵就有权对其进行掠夺。
6月23日夜里,第三条平行壕完成了,向前延伸的突击壕到达了最远的地方,距离要塞大

只有160米,守军想要用火枪压制,但该突击壕在火绳枪有效射程之外;大约2500名部队

结,准备攻打格伦门。
6月24日晚上17:00,五声炮响,法军开始进攻;蒙特布伦侯爵(Marquis de Montbrun)
指挥对月台的主要进攻;蒙塔尔伯爵-查尔斯.德.蒙索尔宁(Charles de Montsaulnin)
则率领部队佯攻南边的半月台Groene Halve Maan;蒙茅斯公爵率领50名英国志愿者和一
个由达达尼昂中尉[注]领导的皇家骑兵连,佯攻北边的角台。
注:夏尔.达达尼昂,达太安伯爵,路易十四的剑客队队长,战死于1673年的马斯特垂克围
城战。
路易十四曾试图劝说蒙茅斯公爵不要参战,担心他的死亡会恶化与英国的关系,但路易十
四还是不得不同意;沃邦下令蒙塔尔伯爵与蒙茅斯公爵只能佯攻,但蒙茅斯公爵试图攀登
角台,结果被打退了,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超过100人;争夺点在壕前的人工峭壁与半月
台(Groene Halve Maen),法军遭受许多损失,特别是在他们的军官。
格伦门前的月台被法军占领,很快被荷军反击夺回,然后再次法军被占领;傍晚时分,法
国工兵通过一条通信战壕将月台与第三条平行壕连接起来。
棱堡的部分防御措施是在西边泥灰岩台地下挖出的永久性隧道,在1645年后,这些隧道已
经部分坍塌,但在围城战之前,守军对隧道进行了一些仓促的修覆;6月25日清晨,法国
军队攻入隧道,荷兰人引爆一枚地雷,炸死了大约50名攻击者;守军立即发动进攻,第二
次夺回了月台。
作为回应,英国人和法国人再次发动进攻,蒙茅斯公爵从左边绕过月台,达达尼昂从右边
绕过,第二火枪手连则从正面发动进攻;经过一段混乱的战斗,荷兰守军被逐退,但有几
名英国军官被杀,其他人受伤;达达尼昂在通过第一道防线的缺口时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
,受到了致命伤,最后重伤死亡。
在部署的三百名火枪手中,有八十多人被打死、五十多人受重伤,为了纪念他们,后来在
这个地方建立的一个三角堡,被称为 "火枪手之路"。
这段时间,沃邦失去了信心,他原本以为驻军的士气低落,没想到他们如此顽强;他写信
给法国战争部长François-Michel le Tellier, Marquis de Louvois,如果荷兰人第三
次成功夺回月台,他可能被迫放弃围城。
6月26日,法军改变作法,先削弱角台和半月台(Groene Halve Maen)的火力,然后才对格
伦门进行突击;法军把炮位被安排在半月台和角台之间,拼命进行短距离的炮击。
6月27日,路易十四站在圣彼得山的北坡上,观察了围城战几个小时;法国工程
师在角台下挖了一条隧道,在28日引爆了地雷;意大利守军惊慌失措,听任城墙被攻破。
最后他们终于集结起来,用手榴弹进行反击,但土墙还是落入法国人的手。
尽管法国人做好突击的准备,但最后的突击命令并没有下达;法国人俘虏了几名荷军工程
师,他们透露了埋有地雷的隧道位置;在进攻者能够渗透隧道之前,守军在角楼下又引爆
了五颗地雷;6月28日,一个居民代表团要求法里奥投降。
6月29日,一名法军号手再次要求荷军投降,但法里奥拒绝;随后,法军火炮加强了对内
城和防御工事的轰炸;位于圣彼得山北坡的火炮将火力集中在城墙的西南角,城墙倒塌在
半月台Groene Halve Maan旁的护城河。6月29日夜,荷军遗弃三角台,6月30日晚上,荷
军再遗弃了半月台Groene Halve Maan。
守军的处境已无可救药,民众再次向法里奥施加压力,要求他不要再继续打了;民众提醒
他,1579年6月29日的马斯特里赫特围城战,帕尔马公爵-亚历山大·法尔内塞洗劫这座城
市,在三天内谋杀了一千名居民,他们恳求法里奥投降,避免屠城事件的重演。
6月30日清晨,法里奥向法军送去一个消息,说他准备谈判;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他以
相对有利的条件交出了这座城市,在居民彩旗的挥舞下,剩下的3118名守军光荣的前往荷
兰的占领区-赫托根博斯。
3个月,不用;1个月,不用;15天,只要15天;沃邦用15天与2300人的代价拿下欧洲人当
时心中难以攻破的坚城-马斯垂克,沃邦的名声响彻整个欧洲。
中西攻城术的不同
在投石机的时代,中国与欧洲就是走上不同的思路;欧洲使用的是巨型的配重式投石机,
优点是可以发射数百公斤的石弹,但缺点就是射速很慢,而且无法移动。但中国使用的是
人类投石机,最大的石弹就几十斤,其好处是发射速度快;比如1147年里斯本围城战,
100名十字军英国士兵轮番操作2门人力抛石机,10小时共发射了5000发石弹,差不多是每
7秒1发,双方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
我想这样的选择,其重要的是城防的不同;中式的城墙太厚了,动则几公尺厚的夯土,就
算几百公斤的石弹,打上去也是不会垮,既然无法毁墙,那投石机的任务就只好-杀人,
提高开火效率,能杀伤更多的敌人。但欧洲的城堡是不一样的;欧洲城堡的城墙是石造的
,厚度往往不到2公尺,只要在底部开上一个洞,石墙本身的重量就能把自己压垮,所以
用配重式投石机发射的几百公斤石弹,是有机会能击垮城堡城墙的。
当进入火炮时代,大明军事家把投石机的思路延续到攻城火炮身上,既然火炮也无法弄垮
城墙,那火炮的任务就只好杀人;而且大明还有喜欢筑土台、木架,把炮吊上去,向下发
射的怪习惯。
1366年徐达围攻张士诚于姑苏,围城方就是:“四面筑长围困之,又架木塔,与城中浮屠
对,筑台三层,下瞰城中,名曰‘敌楼’;每层施弓弩、火铳于上,又设‘襄阳礮’以击
之,城中震恐。”这里的襄阳礮并不是回回炮,而是铁铸的火砲。
在万历二十年(1590 年)的宁夏之役中,监军梅国桢积极劝说将领们用砲;说道:“此城
之破,必仗大砲,大砲得据高而下击之,则无敌矣。”还鼓吹要筑土木台用砲,“终不出
筑台一策,大砲可上也”;后来木料不够,木匠不够,梅国桢只好把炮吊上城东现有的土
台、城西外的土塔寺。
这样居高下击的习惯到海外作战时还是不变;1593年的蔚山城之战,明军都攻到城下了,
但因为操作火炮仰射的能力差,附近又没更高的地势,明军惯用的火炮下击无法发挥,攻
城作战功败垂成;游击陈寅:“上年(1597年)蔚山之役也,至十二月二十三日,骑兵先到
,攻破蔚山外栅;翌日俺领步兵,共破内木栅三重,~略~,城坚,攻之未易下,~略~,欲
以大碗撞破,而城高势仰,不得施技。 ”岛山之役也是一样的情况“城在山上,地势高
峻,大砲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
那大明火炮的攻击对象大抵是那些呢?我想应该还是人为主,城垛上的防守器械为辅吧;
1600年的播州之役,总督其役的李化龙强调火炮要“装至近囤山头打去,令其上人人莫毙
其命。 ”
为何大明在操作火炮上这样喜欢临高下击?我想可能是砲手与军官缺乏基本的三角函数计
算能力,与测量砲仰俯角的工具(砲表、铳规、测距仪),所以对曲射命中没有把握,只好
临高下击,透过直描打击城垛上的人员或城防武器;用远距离的曲射命中位置更高的城防
工事,或使用迫砲让砲弹以高仰角曲射越过城墙,击中城内目标,大明砲手可没有把握。
所以,在红夷重砲传入中国以前,为何大明的火炮大抵是轻炮?我想可能是火炮如果太大
太重,那就无法吊上土台了,无法吊上土台,自然也无法临高下击了;所以那些洪武铜砲
为何有砲耳,与其说是能调整仰俯角,不如说方便吊砲吧。
这也是欧洲军事家与大明军事家在攻城战的不同抉择,大明军事家以杀人为主,摧毁城防
为辅;喜逐高台,居高下击;而欧洲同行优先摧毁敌人砲台,弱化敌人火力,杀人只是为
辅。革命副导师口中的:“火砲摧毁了城堡。”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可不适用于中国呢。
;副导师的军事历史研究水平,就臭棋篓子
后记
因为过去攻城如此之难,某些大明军事家只好临场发挥,挖空心思想些旁门
左道破城,但吃瓜群众不懂,以为那些奇谋巧计才识中国攻城战中的常态;
这样的想法影响了无数文艺创作, 所以才让让人生出这样的印象:“洋人
在攻城上是力攻法,属于是工程学的一环;参谋坐在桌上,翻开地图,堆
起沙盘,整日在那计算需要挖多少壕沟、使用多少砲弹、士兵要消耗多少
粮草、我们需要花多少天,敌人的墙才会被我们打塌下来。
而中国人在攻城上是智取;攻守两方有如棋手对弈,你冲我挡、你飞我断、
你叫吃我打劫;双方你来我往,用尽各种招数。”
三国演义对中国人影响太深,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吃瓜群众觉得战争是
一场又一场的诡计,啥分兵偷城、讨敌骂阵、断粮诱敌、内应开门,如果
正面攻击一座城,往往被人觉得是智力低下的表现,因为聪明人都用骗的。
参考资料与出处: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ege_of_Maastricht_(1673)
http://www.syler.com/SiegeWarfare/digging2/advancedbatteries.html
从砲到砲
Giant of the Grand Siècle THE FRENCH ARMY, 1610-1715
http://www.syler.com/SiegeWarfare/digging2/dig2fort.html
作者: 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   2023-03-09 11:44:00
原来是在讲近代攻城战争 我还以为在讲一次大战
作者: vonton   2023-03-09 12:39:00
被攻击的城市常见翻译是马斯垂克
楼主: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3-03-09 12:43:00
我改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23-03-09 12:55:00
原来就是马斯垂克阿
作者: qlz (())   2023-03-11 14:31:00
几年前有新闻说找到达太安在马斯垂克的坟墓了
作者: Gogoblue   2023-03-13 22:44:00
作者: SpiegelSpike (OK. 3, 2, 1, let's jam.)   2023-03-17 18:47:00
非军事史专业,但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