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参考PTT历年来相关文章,所整理的:
一九二零年到一九三七年间,若将人口依收入区分为五等级,那么处在社会最下位,低于
GDP人均所得线以下的赤贫皆及比率,日本最高值是百分之七十七,最低值也有百分之五
十以上。换句话说,在中日开战以前,日本约有五至七成的老百姓属于无产的赤贫阶级。
这个比例跟现代的北韩差不多。
一九三零年日本从事农业的人口比率约百分之四十九,所以可以想见这些赤贫者几乎全都
是佃农。但因为日本的工厂不足,所以就算佃农放弃土地逃往都市也只是成为失业者,无
法被雇用成为劳动人力。日本军人大都出身于农村,农村的惨况让他们对文官政府心生不
满,这是日本军队对政府不满的起源。
当时日本产业结构不完整,一战的战争景气结束、出兵西伯利亚消耗大量军费又一无所获
、金融体系不完整、政商勾结等关系造成了日本经济在一战后萧条的原因。
以上共五个原因,详细的解释如下:
产业结构不完整,是指日本工业基础不佳,导致需求不多,无法容纳够多的劳动人口,而
日本农业又受到殖民地低价农产品进入的影响,受到很大的打击,米价下跌严重,进而导
致农村失业人口增加。
一战的结束,欧洲各国纷纷复员,使得日本出口的商品不再畅销,且欧洲各国对低价进口
的日本商品,也祭出了反倾销政策。
出兵西伯利亚耗费了九亿日圆,几乎一无所获。仅仅取得了北桦太石油的开采权。
金融体系不完整,指的是政府对银行融资贷款的管理没有严谨的规范,导致银行的银根因
贷款过多而被抽干,于是商业贸易陷入停顿。
政商勾结,指的是铃木商店,还有受益于铃木商店的台湾总督府与台湾银行之间没有详细
还款计划的借款,这是台湾银行、台湾总督府、铃木商店之间的官商勾结,大笔没有保障
的款项被借给铃木商店,短期间没有偿还的可能,又因为台湾银行、台湾总督府不是中央
机关,没有增印钞票的权力,因此台湾的通货紧缩成为现实。台湾银行接着开始受到日本
银行的支援。
商业贸易陷入停顿、台湾银行陷入危机的消息传到日本老百姓们,产生了大规模挤兑。多
家银行倒闭。
以上是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的原因。结果就是,人民大规模失业,财政运转失灵,且加上
早先的工业基础、需求不佳、先天的资源不足,成为日本文官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
人民大规模失业,只有军队可以一下子吸纳大量的失业者。
财政运转失灵,可以靠军队打胜仗找战败国支付钜额赔款。
资源不足,那就出兵资源多的地方,比方说满州蒙古,独断资源。
工业需求不佳,那就叫财阀做飞机重砲给军队。
这样,军部、财阀、人民就组成了共同体。
还有就是,资源多的地方也可以移民人口减轻日本本土人口压力,于是大量对满州、朝鲜
、台湾实行移民就变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计了,将国内无法养活的数百万赤贫阶级载到
海外殖民地放生,为了放生这些弃民就需要土地,这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压力。
另外就是,当时的日本宪法,规定军队统帅权直属天皇,是独立在政府之外的,实际上就
等于政府无法管军队。而且一九三零年到四零年之间,十年内发生的以颠覆中央政府为目
标的政变,恐怖攻击就有八件,其中五件未遂但也对其后的事件起到激励效果,最后就是
二二六事件,日本政界与财界的人才凋零殆尽。
日本从而走上了战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