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ary76 (gary=yrag)》之铭言:
: → Oswyn: 武士刀其实还满厚重,铭刀都是有一定厚度的 07/13 21:50
: 铭文都是在茎或者锷附近啊,那是整把刀最厚的部分啊,但是这不代表他厚重啊
: 要看他整把武器的中心在什么位置才说他是不是厚重
如回文所述:铭刀=刻有刀工铭文的刀,多半有一定品质。非指刀柄(茎)
https://imgur.com/XHf4kCx
日本人称日本刀靠近刀柄处的厚度为“元重”,靠近刀尖处的厚度为“先重”
依网站【刀剣ワールド】日本刀の法量(サイズ)|刀剣の基础知识
的资讯标准的日本刀元重为0.7~0.75cm、先重为0.5~0.55cm
末古刀的末备前现存最厚的有超过0.9cm
搜些日本战国时代以前的古刀实物数据
刀 无铭 伝 志贺関 时代 室町末期 尾张
刀长 69.4cm(2尺2寸9分) 反り 2.1cm(7分) 元幅 2.91cm 先幅 2.09cm
元重 6.5mm 先重 5.0mm 刀身重量 裸身 660g
刀 无铭 伝 兼房 时代 室町 美浓
刀长 65.1cm(2尺1寸3分) 反り 1.5cm(5分) 元幅 3.03cm 先幅 2.68cm
元重 6.9mm 先重 5.7mm 刀身重量 裸身 730g 鞘を払って1,000g 茎 折
上 目钉穴 2 刃文 兼房乱
刀 朱铭 祐定作 时代 室町末期 备前
刀长 69.9cm(2尺3寸强) 反り 1.3cm(4分3厘) 元幅 2.94cm 先幅 2.18c
m 元重 6.9mm 先重 4.7mm 刀身重量 裸身 800g 鞘を払って1,080g 茎
大折上 目钉穴 2 刃文 乱刃
这种厚度虽然不能称为世界第一等,但应该也不算不厚重吧
※
有点虚,补充一点豆知识
室町幕府的对明勘合贸易可粗分二个时代,前期主要是由寺院主导。由京都的醍醐寺、
兴福寺大乘院等有势力、有关系的大型宫庙派出本船,幕府及其它有力大名的贸易船附
随的贸易兴隆时期
后期被细川、大内两家从中擅自端走,双方还在大明的土地上相杀,勘合贸易就衰退了
京都相国寺鹿苑院主的历代日记‘鹿苑日录’明应八(1499)年八月六日条,东山
玖首座所述“所献之太刀,普广相公之时,唐之价者,初者千疋中者五百疋,后者二贯
五百文也,其谓者,所遣之太刀或有名者也,装束亦费其工,次第减价以造,故唐之代
亦次第减也,今则太刀太恶,而其数太多故五百三百之代,唐辨之,不然则不受焉”
文中称明朝为唐。最初一把太刀卖千疋=10贯文,中期减半为五百疋=5贯文,之后
更掉价到2贯500文一把
勘合贸易的刀剑类为明朝政府专买,一开始日方卖的太刀还有名工所锻,装饰精良之物
所以卖的价高。但日本国内乱频频,生产品质也渐渐下滑。明朝也不是吃素的就依质论
价刀刀砍。最后日本倒卖大量生产品质不佳的“数打物”价钱就被压很低了
不过在一把卖明朝5贯文的时代,日本国内做工最精巧等级的一把买卖价在800文到
1000文之间所以也还是五倍以上的暴利就是了
※
除古早的上古刀的大刀(直刀)外
不少脇差、短刀都是直刀,这些直刀通常都非常厚实在设计上强化刺击能力
江户时代还发生过在江户城内的杀伤事件。肇事者被人从身后架住后,用脇差自杀贯穿
自己顺便带走身后的倒楣鬼
虽然日本刀一般被认为是刀类,给人感觉主要是拿来砍的,但突刺也是日本刀的主要用
法之一
在实际使用上以割拉的的方式更能发挥杀伤力,日本古书中教授武士心得也都是瞄准腋
下、关节等甲冑空隙处,割开动脉血管使对手失血丧失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