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my5680 (If Penguins May Fly)》之铭言:
: 主要还是地势问题,明军在打朝鲜的倭城的时候就发现射角很难调整,
: 所以有几次带了一堆火炮结果很难打到城墙。
: 明军的火炮呈现多样性,打朝鲜之役时使用的火炮类型很多,到后期已投入大将军炮,但
: 是日军把倭城盖在山上,结果明军纪录说:
: “大砲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
: “诸砲其猛烈甚矣,而打放不便”
: “山坂峻高,砲石有碍,不能直冲,终日不拔”
: “城高势仰,不得施技”
: “霹雳砲、虎蹲砲亦无数,放之皆不中矣”
: 如我前文所述,明军传统火砲没有瞄准设计,要对山上的倭城开砲根本抓不到仰角。就算
: 打到,因为不是垂直射击城壁,效果也大打折扣。
这段感觉很有意思,但疑问越研究越多。
在这边放一些我找到的资料然后再推理一下。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na_13105027_001
"杨爷口噪, 啧啧不耐烦, 而麻则无思无虑"
从这两人皆在场来看,这边其实是第一次蔚山之战,而非我原本猜的第二次。
这边叙述的防御结构提到外城/外栅/内城,其中外城外栅都是被焚,
可能所指相同,或者有两道都无妨。
"上曰: "内城未可以大砲撞破?" 云翼曰: "城在山上, 地势高峻,
大砲高放, 则越过于城者"
而重点说打不下,打不中的则是内城。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98%8E%E5%8F%B2/%E5%8D%B7259#.E6.A5.
8A.E9.8E.AC
"合攻蔚山。先以少兵尝贼,贼出战,大败,悉奔据岛山,结三栅城外以自固。镐官辽东时
,与如梅深相得。及是,游击陈寅连破贼二栅,第三栅垂拔矣,镐以如梅未至,不欲寅功
出其上,遽鸣金收军。贼乃闭城不出,坚守以待援。"
以这叙述来说,明军是至少打了两层,到第三层才真正被挡住。
而且明军视角是有三栅。以日军仓促防御,筑城尚未完成的情况来说,
很可能前面提到的啥石墙石壁都还不存在。
https://pds.exblog.jp/pds/1/201205/29/79/e0040579_19495682.jpg
(来自https://wtfm.exblog.jp/13240233/)
以这张图来说,应该比较能想像攻下外两层后,面对更险峻陡峭的第三层,
难以下手的状况。
我是觉得攻城战打一个固定目标,
如果只是瞄准问题,只要慢慢校正就能克服,
也不会有人说"万无得中之理"。
我认为状况应该是,明军火炮都以小炮为主,射程不足,
所以想攻击最内层时必须摆近,但摆近目标要面临的高仰角就变得十分难搞,
因为这是对精度有更高要求,只要一点角度偏差命中的位置就会差很多。
再加上所谓内城也不一定沿山壁而建,如果卡一个角度缩进去一点,
对于下面的炮兵来说能直射命中的位置就更有限,甚至干脆就变不可能。
所以才会理直气壮说打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