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松锦之战的前哨战役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9-08-13 05:02:45
松锦之战是明末在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周边进行的决定性战役,在横亘年余的对
抗中,明军曾多次与清军爆发较大规模交战。透过双方的一些纪录,可以探讨明清双方在
最后的大会战之前,几次对抗中的表现为何。
首先是崇祯十三年九月(1640年),明军在大规模运粮到锦州的路上遭遇清军拦截阻击,爆
发的交战。《明清史料》中收录有洪承畴的题本,对此役有较清楚的战斗报告描述,后金
方面则于《太宗实录》中有简略纪录。
明朝方面,洪承畴当时以总兵左光先、曹变蛟、马科、张汝行等人的部队从杏山推进,总
兵刘肇基、吴三桂与副将祖大乐则从松山方向前进。左、曹、马、张四人的兵力合计约三
万人;刘、吴、祖的兵力推估约为一万两千人。
因此,松、杏两路明军合计,推估约为四万两千人。
清军方面,前线兵力为“满洲蒙古汉人将士一半”,又“每牛彔下、止留骑兵甲士二人守
营”,可推知前往松、杏方面战线参加会战的清军兵力。以当时的清军而言,大概有两千
人留守锦州城外,主力约一万两千人南下迎击。
清军在战役中飘忽不定,杏山方向的明军列阵稳固、兵力厚实,清军几度试探,并未强攻
;松山方面明军则面临猛烈攻击,尤其步兵在移动中突遭逆袭、伤亡较多。双方脱离接战
后分别后撤。清军方面声称“共击败总督总兵等、士卒五万”、“获马一百二十匹、甲五
百七十副”,战利品数量可与明军的伤亡纪录对比:
军官阵亡 士兵阵亡 士兵负伤 合计
吴三桂 5 162 245 412
刘肇基 3 869 291 1163
祖大乐 1 99 64 164
杏山方面 1 50 98 149
合计 10 1180 698 1888
左光先的塘报中记录了所辖部队的战况,共夺取战马六匹与少量武器,但也阵失马二十九
匹、中伤马五匹,阵失盔甲七顶副,该部官兵阵亡十八人、负伤十八人。杏山方向的明军
虽然凭借地势较崎岖不利清军骑兵与步兵阵列坚固,能够吓阻清军贸然攻击,但是亦因而
行动迟缓。
刘肇基部所辖骑兵仅五、六百人,主要为步兵,在击退第一波清军试探后,前进过程中还
没完成列阵就遭到清军第二波攻势,步兵损失颇重,被洪承畴予以降级处分。与刘肇基一
同由松山北进的吴三桂,也因未善尽掩护责任而被洪批评。
第二场发生于崇祯十四年四月(1641),洪承畴此时急于解围锦州,遂不断调集兵力挑战清
军,但于此同时也被迫应付后勤困难的现实。清军纪录双方于农历四月二日爆发一波激战
,清军“斩一百七十人,获马一百十六匹、甲七十六副”,对照前述一役清军的战果,可
知明军应确实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然而明军后续又于农历四月二十五日与清军会战,企
图打破清军封锁。
此役明军投入总兵吴三桂、王廷臣、杨国柱、王朴、白广恩、马科、曹变蛟,其中吴三桂
、白广恩、马科、曹变蛟都是前一年就已部署到关外;白广恩先前是标下副将,左光先被
撤换后取代其位置。明军兵力未明,然应较先前为多;清军方面称“明经略洪承畴、率总
兵六员、兵六万人,来援锦州,屯于松山北冈”,实际上明军有七名总兵,然而兵力应该
与六万人相去不远。
清军此时尚未大举增援前线,兵力与前述大致相同,推估约一万两千人。
明军各部的战报如下:
阵亡 重伤 轻伤 斩首 生擒
吴三桂 38 38 48 10 0
王廷臣 16 7 27 1 0
杨国柱 70 33 64 0 0
王朴 64 59 76 4 0
白广恩 119 18 80 4 1
马科 59 35 37 1 0
曹变蛟 372 101 170 5 0
共计 738 291 502 25 1
明军伤亡共计为1531人,比前述该战役为少,同时也有取得斩首的战果。前述战役中刘肇
基所部伤亡较重而被洪承畴惩处,此役则有曹变蛟所部受到较多损伤,也受到洪承畴批评
,不过其余总兵多受到赞扬。
清军此役声称“我军击败之,斩首二千级”,然而明军阵亡仅七百余人,怎么可能斩首达
二千级,清实录的描述因而明显为灌水。
与先前护送运粮的作战相较,明军此时已经转守为攻,向清军战线发动较积极的攻势,然
而清军一场激战可以斩首到一百七十人,明军全力出击都仅能斩首二十五人,由此可知明
军战况仍显非常艰难。斩首并非伤亡总数,清军经常能够将己方的尸体与伤兵带离,然而
这也显示明军始终难以将清军击溃。
除了人员的伤亡之外,明军的资源消耗也非常高昂,是役总计损失马骡六百五十八匹。明
军此役夺取的战马共计七十一匹,如与前述清军一场战役可夺取上百匹战马相较,则明军
骑兵部队的损失可能远高于清军,且明军步兵的伤亡更为显著,而清军此役并没有部署步
兵(有部分骑兵下马战斗)。另外,明军掳获的武器装备非常少,可能只有被斩首的二十五
人的装具,不若清军前述战斗中曾夺取数十副甲冑。
换言之,可以大胆假设相较于明军的约一千五百人伤亡,清军的伤亡大概不过三、四百人
,其中战死者可能不到一百人。
总结
崇祯十三年九月的战斗中,清军善用机动性集中兵力,于地形较平坦开阔的松山方向猛攻
明军刘肇基、吴三桂、祖大乐等各部,杏山方向的明军主力足以自保但是无法捕捉清军并
予以打击。
崇祯十四年四月的战斗中,明军向清军全面攻击,然而可能高达六万人的明军在清军战线
面前,仍无法发挥优势兵力将其突破,这也谕示了四个月后明朝总兵李辅明的塘报:“于
(八月)二十日即与贼奴大战,胜负未分,天晚收兵;至二十一日,各镇马车步与贼大战,
得奴级约有数十颗,然奴势重大终不能闯濠。”
在皇太极亲自率兵截断明军退路后,明军轮番冲击都始终无法动摇清军战线,遂决定明军
于松锦大战中惨败的命运。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8-13 06:54:00
满洲蒙古汉人将士一半 <- 满蒙汉有三方,一半是指啥?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9-08-13 07:03:00
显然是指一半的兵力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08-13 08:47:00
明军这些伤亡,比起那些知明的会战,比如白山、1600纽波特、吕岑会战,伤亡算很低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3 09:21:00
因为只是前哨战啊这种用下注几倍兵力,依然被电的惨状掳获或损失装具相对兵力的比例数量也可以看出明军连骑兵恐怕许多是无甲
作者: something320   2019-08-13 09:32:00
太可怜了 六万打一万二还惨输 看了感觉好难过...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3 09:32:00
马是从天启末年就极缺(蒙古部族倒向后金)早在此役10年前,辽东马骡编制就缺编8成装具跟火器武器质量数量则是长期财政问题明末持续挤钱往西北筹马,但越来越贵3倍价从西北边镇买中等马,付20两银天价后金反明前,万历朝太仆寺老库战马基金已实质崩溃归零(长期挪用付边饷近千万两)天启朝崇祯朝不计代价到处挤钱筹马杯水车薪,筹备速度顶多跟上损耗,维持缺口不过马价高昂原因不全是部分蒙古倒向后金而是明朝持续体制腐化,茶绢走私泛滥体制问题地方官员将领常常被迫走私筹钱付饷中央已很长期无法垄断贸易控制价格官贸能换到的战马越来越少,只能加价买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08-13 11:41:00
明军每次号称几万,死个几百几千,往往不到1/4就崩了,难道真的只有家丁能打,其它的军户兵只是排排站,壮声势?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8-13 11:54:00
这就是老朱自傲的养兵百万不费国库一文之抠门制度后果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3 12:01:00
虽然后来改募兵,但北方缺粮饷募兵比例不高辽东战场几成叛军骨干训练营,天启末年上奏说万历天启末年辽东逃兵溃军往往回省不归籍融入流民聚众成匪,为民变组织中坚储备干部宋朝是挤钱把流民收编成地方打杂厢兵公务员也没严苛户籍,流民可自改职业,进城讨工作但大明祖制靠把农民绑土地维稳,从军也没钱当兵还是得卖子女卖老婆,又难以转职逃兵流民聚集一起去抢劫.至少能活命然后朝廷再次挤钱生兵,再打仗又打输又制造更多受训过的反政府反地主流动武装...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8-13 13:12:00
所以才说老朱家的早早下台换人做,对人民并非坏事
作者: QuentinHu (囧兴)   2019-08-13 19:11:00
明明都是冷兵器跟亚洲怎么战力差这么多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9-08-13 19:27:00
松锦之战,女真人就有火炮部队,还在冷兵器时代.....
作者: something320   2019-08-13 20:21:00
对啊 平平是两手两脚 拿刀互砍 怎么会差这么多咧?
作者: kpier2 (条汉子)   2019-08-13 20:58:00
除了印度 像这类抑制阶级流动的国策 有长期成功的案例嘛?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3 21:31:00
火器也要看什么火器...辽东集团爱用三眼铳...那威力弱又不能再射,不如用传统强弓劲弩....但弓弩也更适合关外的部族兵从小锻炼渔猎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9-08-13 21:45:00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8-13 23:28:00
除了武装以外,当时明军士兵的粮食供应状态如何?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4 00:32:00
锦州除外,粮草还没被烧掉以前应该很ok至少那是从中央近畿附近直接派遣调度行军半路哗变,通常为远方边镇调动赴京勤王出发时没资源没给足粮草安家费,半路又挨饿皇太极首次入塞时应不知明军有数只外地援军还没到就因缺粮缺饷,哗变或掳掠而逃亡解散各地逃兵回乡87%也成民变的储备干部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9-08-14 04:18:00
厄,前问的目的在想比较明清士兵的吃食的质与量。例如好像有研究比较过二战日军和国军士兵的饮食,然后探讨这饮食差别对于士兵战势的影响。例如只吃米饭和菜蔬,首先能饱食供应和勉强吃饱,士兵体力就有差别。能吃到多少油脂和肉类,记得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4 09:20:00
恐怕难比较,即使同属明军因地制宜没法标准化
作者: flytofish (小鱼干花生)   2019-08-15 02:30:00
管道就管道,渠什么道
作者: becseger (思路)   2019-08-15 15:23:00
非常感谢您的解说!
作者: boyo (脑科学先生)   2019-08-15 22:41:00
野战可以干爆清军就只有白竿兵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5 23:08:00
也没到干爆,只是能互相伤害以现代标准那其实算山地训练的特种兵长期在艰困环境成长与训练,不易复制扩增
作者: vwpassat   2019-08-16 15:02:00
清军一入关就马上腐败了,击败李闯是吴三桂部为先锋,清军押后,击破南明则都是靠投降的明军为前导,1661年逐退南京城外的郑成功时,旧明军已成清朝主力。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16 15:14:00
你这说法,板上之前有人考据根本不是这样有意消耗,旧明军打明军,只是谋略运用
作者: montmartre (montmartre)   2019-08-16 16:25:00
明军的粮食由地方的官仓提供,辅以自带与部队拿钱采购,理论上不用拿民众一针一线,但实际上军民冲突很大,地方也是苦不堪言。
作者: Nomic ((Nomis))   2019-08-21 04:41:00
大推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9-08-25 22:15:00
八旗是后期帝国财政恶化,才真正弱化关内维持精锐,是非常需要砸钱的旗人长期和平缺乏战功,不懂经营卖光祖产政府也无力照顾,甚至上百年没调薪钱钱钱,明末的痛苦,清朝也不得不体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