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nominate (innominate)》之铭言:
: 若和事果成,则何必争上下?但各据其国,互相赠遣,
: 通商贸易,斯民俱得力田生理,则两国君臣百姓,共享太平之福矣! <清太宗实录>
上述记载于崇德七年三月十六日的两行史料,是转引自〈明末与后金的议和较量:
崇祯为面子诛杀“替罪羊”错过最后机会〉,用于证明皇太极一直都没放弃和谈。
该篇文章一开头即抄录《中国东北史》页876,作者丛佩远先生认为明清双方“……
任何一个阶段中任何一方提出议和都有着不同的具体背景与目的,但是没有一次、
也没有任何一方真心想和。对于双方来说,都把‘议和’作为最后战胜对方的一种
灵活策略、一种必要手段。”
https://i.imgur.com/cilVI4G.gif
而双方和谈的段落,则抄录自《崇祯大传》页226,作者晁中辰先生认为皇太极虽然
“……要与明廷平起平坐,分庭抗礼。”仍表现出议和诚意,用兵戎相见加以逼迫。
https://i.imgur.com/PX335t1.gif
不过,皇太极并未因为议和停下战争的脚步,反而用实力争取更多筹码。
三月二十六日,皇太极下令驻军锦州,继续包围住杏山、塔山。四月八日,派人送
招降信给杏山、塔山两城,以及宁远总兵吴三桂。四月九日,清军布置红衣砲攻克
塔山,屠戮城内明军兵丁,仅留下妇孺。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再攻杏山,明军官兵
男女妇孺六千八百余名投降。松锦之战就此落幕,明军精锐泰半损失殆尽。
十月十五日,皇太极发兵征明,从界岭口、黄崖口攻入关内,抢掠持续至隔年五月,
清军杀害“一亲王。五郡王……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城。归顺
者六城……获金一万二千二百五十两。银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七两……俘获人
三十六万九千名口。”大举毁坏北方腹地。
https://i.imgur.com/Zxswe0L.gif
大清三朝实录。太宗实录。卷之六十四。日本国会图书馆。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1995/59
回头再来看崇德七年三月十六日这则史料的全文,皇太极宣称“然和好固朕之夙愿
……惟是我朝兵强国富。尚且谆谆愿和。奈明国执滞不通。自以为天之子。鄙视他
人。口出大言。不愿和好。不知皇天无亲。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从来帝王。
有一姓相传。永不易位者乎。自古及今。其间代兴之国。崛起之君。不可胜数。
明之君臣。虑不及此。不愿修好。致亿万生民。死于涂炭者。皆明之君臣杀之耳。
其罪在彼。朕无与焉。尔等其传示于彼。特谕”
在原文中,皇太极展现出改朝换代的雄心壮志,将战争责任推卸给明朝,夸耀实力
威胁攻伐,也剑及履及、付诸实施,显然他不认为和谈是清方唯一的出路。
https://i.imgur.com/yHXIKTz.gif
清实录。太宗实录。卷五十九。页二十。中华书局。1985年。页八○五。
http://sillok.history.go.kr/mc/id/qsilok_003_0590_0010_0030_0060_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