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从西方角度看晚明辽饷效能 [6]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3-09 02:20:48
1.难民处理
毕自严《抚津疏草》〈辽民丛集速议解散疏〉里面确实曾讨论难民可能参杂间谍的问题,
但是明朝政府最终仍是将其分散至各地乡间屯垦,毕竟这些难民是明朝打败仗造成的结果
,如果不协助他们,舆论和道义上颇为不妥,并且会给予满州更多人力。
至于辽民造成的问题,黄一农教授的〈吴桥兵变:明清鼎革的一条重要导火线〉论文中曾
提及因为移居的辽民与各地官民相处不佳,吴桥兵变时大量加入叛军;许多辽民也因为在
关内生活困苦,决定返回关外和东江。
因此,难民确实是明朝所意图处理的问题,尽管如何处置颇显进退两难;而难民也并不是
因为明朝政府提供武装才造成社会问题,而是其存在本身就已经扰乱了民情。明朝在降低
军费的目标下对辽民进行武装,只是加剧了冲突而已。
2.明朝粮食
郭松义先生那篇文章的亩产数字是没脱壳之前的石数,用的人口数也低于其他学者的估计
,所以结论显得比较乐观。如果用他自己在内文提及的两石谷成为一石米来算,实际上能
养活的人口就算下降到很危险的水准。
〈明代GDP试探〉(管汉晖、李稻葵)提到研究认为晚明人口是1.2~2.0亿;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高王凌)认为比较合理的数字是1.5亿。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认为应该是1.3~1.5亿。
〈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则认为明末清初粮食生产有显著下降。
事实是板上提及粮产丰盛的南方,也多有缺粮的纪录,用理想值计算相当不妥。
《崇祯朝蓟辽兵变与饷税重整》:“崇祯二年......江西南昌八府水旱灾相继”
“江西、河南水旱成灾请求蠲免”
〈补农书〉:“曩自崇祯十一、二年以农虽无水旱为灾,然连年薄收,米价不减两许,而
赋税渐增,征科繁扰。”“总计湖民,奇荒三载,没者十三,存者十七,今之幸生者,全
赖十四、十五两年豆麦满收以度日耳。”
《崇祯年间江南的灾荒与应对》整篇都在讲江南的惨状就不用引了,只不过崇祯末期比起
崇祯十三年之前惨非常多。
明朝的税政与粮食密切相关,以至于很多部分都以粮食的石数来计算。收不到税就代表无
法征收到大量粮食。考虑到《边镇粮饷》里面提及边镇早在万历中期就已经后勤吃紧,即
使不开战明朝大概也没能力提供多少粮食给后金。《明代陕西三边军粮补给体系探析》也
提到西北边镇的粮食补给持续下探,难以维持后勤。
至于盐引,《边镇粮饷》已提及其额数甚少,且本质上仍需要政府协助维持,并不能认为
开放通商就一定会商旅运输物资,遑论还要是大量的粮食。
在天启年间以奢安之乱为首的多场战争中,明朝各省大量留用原本预计用于关外的新饷,
换言之新饷很难不加派。从更早期嘉靖年间的案例也可以知道,明中叶以后遭遇大规模武
装冲突基本上都要加税,除非有盈余可以花,问题在于万历末期已经把盈余花掉了。因此
,和后金降低冲突就不会面临财政与粮食问题也是不太妥当的说法。
《晚明辽饷研究》里面也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如上述,澄城县因每亩加派额较九厘规定低......还算是轻的。”
“陕西民变的问题,与社会、经济的不平衡有密切关系,加派应是突显原有的问题,但这
种困厄,不单只以加派造成重课继而引发民变来解释。”
我认为明朝如果真能和后金降低冲突,或许有能力压制关内,但是要说就不会有粮食配给
之类的问题,或者说肯定有能力透过通商来安抚后金,恐怕不太符合史实。
3.和谈的问题
我并不反对“停战是个很有用的手段”这件事情,但是事实是明朝如果不堪一击,要和后
金达成长久的和平是相当困难的。不要忘了,隆庆议和澶渊之盟的背景都是先能与敌方打
成互有胜负,方才有了谈判的成果;欧洲的西发里亚和约也是一样。
皇太极的议和被很多人认为只是拖延时间的手段,谈判期间后金向朝鲜和蒙古猛攻,班师
回朝之后又借口明朝无心停战而大举攻击辽左。我不懂为何会有人认为皇太极缺乏信心才
求和,后金当时没输过任何一场野战,和谈期间也没停止过作战行动。
《论努尔哈齐与皇太极对明朝军事战略战术之异同》:“后金与明双方其实一直都无意讲
和,讲和不过是双方军事战争的一种辅助手段。”
所以我认为,要能和皇太极真正达成停战,明朝可能要在一场决战中有效重挫后金,迫使
对方理解到战争的不可行,单纯的退入山海关只是让后金更轻易掌握蒙古各部而已,崇祯
中期满人屡次进攻山西的情境只会更早到来。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04:18:00
我之前就说松锦大战要赢,最少也要惨胜。让清军觉得靠战争掠夺未必划算,才有谈和本钱。否则清军一直赢的状况,即使送钱也会毁约再战明没证明自己实力,谈啥都注定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除了道义,没任何阻止对方更贪心的阻碍,何况后金时代就已知明朝一边谈一边5年平辽…根本没互信又没对等战绩。结局必是送钱再被打爆。
作者: MKAngelheart (夏。初雪)   2018-03-09 04:43:00
明朝好像从未能给清军重大杀伤...顶多凭坚城固守 清军打不下就去打别的地方
作者: hsinhanchu (hsinhanchu)   2018-03-09 08:30:00
推讨论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3-09 11:55:00
本篇讲得很精辟但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时尝言‘守定而后可战’凭坚城固守 把握时间练出精兵 才有机会练出能野战之兵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11:59:00
1620年代明朝坚城重砲在努尔哈赤后期有射程火力优势足以解决后金专抗中原轻型火器的牛皮铁皮盾车阵远距就被高居城墙上的红夷砲打烂但这优势很短暂就被逆转了。皇太极时代大造红衣砲用牛车机动又发展维持多道壕沟长期封锁战术。火力/机动的要素慢慢全面占优势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3-09 12:00:00
一楼的时间点是松锦之战 崇祯14年 这时间点已经没办法崇祯14年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一场长时间的消耗战把国运赌在一场大战,寄希望于能侥幸战胜,实在太冒险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12:03:00
死守练兵渐无用,因为没机动野战援军所谓坚城的城墙也被重砲轰垮几丈守军无法被外力拯救就注定挨饿到城破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3-09 12:08:00
打仗也要先计算自己的后勤能力 以及成本效益 还有胜算史实说明明朝没钱 才会三番五次催促洪承畴进兵出战我接受本篇的论点,包括财政和粮食的论点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12:09:00
洪出兵确实也拖延很久。守军都挨饿了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3-09 12:10:00
但是我觉得不能马上推导至一楼的论点 这是不同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12:10:00
再更拖长期,大概也不用救了。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3-09 12:11:00
反而可以说 大明朝拨给辽西将门集团这么多钱 效益太低到了崇祯13年 蒙古诸部 东江镇 朝鲜 这三方都完蛋了锦州孤悬在外 守住锦州的战略价值已经大大降低崇祯13年时锦州祖大寿既然已经守不住 干脆叫他撤回关内凭借山海关和长城防线继续坚守 战略上还比较明智至于山海关 其实没这么好突破 强行突破要付出很大代价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12:19:00
那北京纵深就没了,关防有失就灭国弃辽需搭配早期迁都才是完整方案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3-09 12:22:00
离灭国还早 崇祯赶快打包行李 到南京去治理朝政即可明朝本来就有两个首都 到南京继续上朝只是恢复太祖祖制
作者: dfgtyu0000 (備用草)   2018-03-09 12:42:00
辽西军团已经变为军阀,要祖家撤出锦州近乎不可能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3-09 14:12:00
八成变成辽人失去金主,集体倒戈清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