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比尔海齐、自由法军以及犹太部队 (图稍大)

楼主: puremonk (紫罗九音)   2018-01-07 02:59:55
二战北非的加查拉战役始于1942年5月26日,轴心的德义联军在其指挥官隆美尔指挥下往
南绕过英军在加查拉一带建立的地雷阵防线后转北攻击英国的第八军团,试图包围并歼灭
英国在北非的野战军主力后转攻前一年久攻不下的要塞港口多布鲁克。虽然原始的计画时
间表因为低估英军装甲主力以及没能事先侦察到数个英军重要防御阵地而让会战拖到超过
三个星期才分出胜负,但是最终轴心军达成了大部分的会战目的:击溃了第八军团,并且
以短短一天的时间便攻下前一年包围半年仍然强攻不下的多布鲁克;指挥官隆美尔也因此
荣升元帅。本文主要集中在这场战斗第一阶段英军防线南端的比尔海齐阵地,主要由自由
法军第一旅据守。这个阵地也是轴心军没能侦察完全的第一个阵地,并且对于整场战斗进
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这个阵地以及它的陷落所代表
的意义,最后以一个有趣的轶事补充一些相关资讯并作结。
一、比尔海齐的地理位置及1942年间英军对其阵地化之概述
比尔海齐位于沿海的加查拉往南约六十公里的半沙漠地区,距离被成为沙海的标准沙漠地
形已经不远。“比尔”(Bir)一词意为水洞,在沙漠里面自古以来即为重要的地标,有
时也会有小型的聚落,意义和绿洲颇为接近。比尔海齐古时的聚落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过
此处传说古时为监狱,可能有因此而形成的小聚落。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时在这里建有小型
碉堡,一次世界大战时也有过小型的冲突。
在1942年1月德义联军发动了意想不到的奇袭,击败了正在准备追击利比亚西半部的英军
后,英军撤退到在加查拉一带并往南建立起一连串的地雷阵地,后来取名为盒子阵地(
Box)。盒子阵地的特点在于身为一个防御阵地它却不太倚地势而建:这种阵地不是建造
围墙或是碉堡,而是用包含战防砲和机枪的小据点,并用大量的地雷、铁丝网、战防壕包
围而成;这种阵地虽然缺乏可恃的高地或是围墙,但因为它缺乏可供辨识的标的,在沙漠
中不易被观测到并精准定位,可说是天然的良好掩护。一个盒子阵地的主要阵地外围有着
多个这样的小据点,并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车辆进出。盒子阵地通常广达数平方公里,并有
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或是足够供防守部队使用的车辆进驻。 因此理论上盒子阵地可以
有效防御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甚至在必要时给予反击。
比尔海齐性质上来说是标准的盒子阵地。它虽然没有装甲部队进驻,但是驻守的自由法军
第一旅编制上隶属于英军的第七装甲师,该师的任务即为防范通报敌军来自南方的攻击,
并在必要时予以反击。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双方一开始对于比尔海齐并不是非常重视:英军
方面因为预估轴心军会对防线正中间发动攻击,因此比尔海齐阵地原本目的是掩护高度机
动化的第七摩托化旅从事敌后袭击轴心军补给纵队的任务。这个任务原本就具有很高的实
验性质(第七摩托化旅为第七装甲师的支援群改编而成的),英军一开始并没想到这里会
成为轴心军最头痛的肉中刺。轴心军方面也没有料到这只部队会造成这么大的困扰,再加
上缺乏事先对南边的雷区做足够的侦察,一开始的勾击并没有太重视比尔海齐。
二、轴心军在1942年5月时的部队组织概述
北非的德义联军(这里说的是陆军部分)在1942年5月时在前线约有九万人。义军共有三个
军:第二十一军、第十军、以及摩托化的第二十军,总共约四万多人。虽然有三个军人数
却是异常的少,这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整补并且改编的作业:所有的北非义军步兵师都
计划改变编制为北非专属的1942年摩托化师编制(A.S.42, Africa Settentrionale. 1942)
,其特点就是减少原本步兵的编制,增加火砲以及车辆的编制。第二一十军和第十军两军
都是接受此改编,不过由于车辆的制造跟不上进度,比较起人员,装备整补的进度相当缓
慢,每一个军也只有两个师。因此,在5月26日德义联军发动攻势时,除了第二十军的阿里
提装甲师有接近满编的九千多人外,每一个师都只有六千多人,其中第二十一军的不少运
输车辆也转给第二十军使其维持足够的机动性。
德军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在人数上面比较接近满编,但为了让发动攻势的部队有足
够的机动性以及固守后方也同样的转了不少车辆给攻击部队:例如第九十轻装师有两
个步兵营组成了第十五步兵旅,这个非摩托化的部队和其他编制中但是较难摩托化的
重砲大多集结在义军第二一十军和第十军两军那里担任佯攻和固守的角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摩托化的第二十军和德军的第九十轻装师。由于第二十军的主要任
务是掩护非洲军和第九十轻装师的左翼及补给线,第九十轻装师转了四营重砲兵、四
门独立的砲兵单位、一营高射砲营以及一个独立的高射砲单位给它,其中的八门88公
厘高射炮再加上十辆新型90公厘高射炮改装的自走砲都编制在阿里提装甲师底下,因
此其火力也是十分强大的(20公厘和75公厘高射砲则大多配置在另外一个摩托化师的斯
提师底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两个师的任务并不完全一样)。
不过第九十轻装师的火力也没有因此减弱太多。虽然少了不少重砲兵,隆美尔想办法要
到了许多实验性质或是俘虏到的装备:
12门7.62公厘俄国战防砲和4门25磅砲组合成一个额外的砲兵单位。18辆一号驱逐战车
和9辆7.62公厘俄国战防砲改造成的SdKfz 6/3 (暱称是Diana)组成额外的反甲单位。此
外还有6辆15公厘火砲改装的sIG 33,再加上其他额外的部队,是火力强大可以负担多重
任务的实战部队。
四、比尔海齐攻防战之概述
德义联军对比尔海齐的进攻分成几个阶段:
1. 试探性攻击(1942年5月27日、6月3日)
5月27日上午,阿里提师在击毁了据守比尔海齐东南方的印度第三摩托旅后转而从比尔海
齐的东方朝法军的阵地进攻。法军在上午8点30分发现敌踪并且开火攻击。义军的战车旅
在上午9点30分到10点15分之间发动了两波攻势,不过都被击退,还损失了32辆战车,战
车旅旅长也被俘。值得一提的是,32辆被毁的战车中有18辆是踩到地雷而被迫放弃,这
代表德义军并没有料到这里的雷阵有如此绵密。当天下午阿里提师便往东北支援非洲军了

第二次攻击是在击毁了英军150旅之后,第九十轻装师和的斯提师往南移动并且在当天上
午6点从东北方(的斯提师)和东南方(第九十轻装师)同时进攻。这时德义军才发现比尔海
齐的防御阵地错综复杂,仅前进到离比尔海齐路口(Ridotta Hakim,即两条小径的交会处
,位于整个阵地的中心位置)3~4公里远的地方便被迫停下采取防守的姿态。
2. 消极的围城(1942年6月4日~7日)
由于两个师需要重组进攻的部队,再加上英军正在对德义军大釜阵地发动攻势(阿伯丁作战
,Operation Aberdeen),这两天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进攻。6日时第九十轻装师改变进攻方
向从西南方进攻,不过在古老土耳其碉堡(Fort Hakim)的前方700公尺雷区前方停了下来。
因为此时德义空军主要在支援北边的反攻,攻击军并没有强对这段缺少天然遮蔽的雷区发
动进攻。此外,由于第七摩托化旅不断试图狙击轴心军补给纵队的关系,最南边的德义军
必须分神牵制,无法全力进攻其阵地。
3. 正式攻击(1942年6月8~10日)
在击退了英军对大釜阵地的进攻后,隆美尔把原本掩护两师的高射砲战斗群调回来,在空
军的一波轰炸后亲自率领几个战斗群(包含军团工兵组成原本要担任两栖作战的海克特战
斗群)从北边进攻。这次进攻在中午时因为遇到英军第四装甲旅的牵制攻击而中断,但是
在当天晚上已经进攻到了离比尔海齐路口仅200公尺的主要阵地外围。10号上午11点,在
向空军元帅凯赛林保证会尽快攻下比尔海齐后,隆美尔再调来第15装甲师的步兵旅,朝法
军的阵地再次进攻。这次攻下了位于北边的主要阵地186号高地,从那里可以俯望整个阵
地。法军指挥官柯尼格(在这里我使用钮先钟先生当年的译名)急电第八军团:敌军已经进
攻到我的指挥所外了!于是第七摩托化旅从比尔海齐的西北方向东南移动,准备接应法军
突围。
当天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法军将所有装备和可以活动的人员装上车,向西和西南方突围
,在和第七摩托化旅会合后朝东方和东北方撤退。柯尼格在其回忆录中说,3700多人当中
有2619人成功突围,不过许多重装备被迫放弃。
整体来看,参与攻城战的实在不能说有五个师,这点实在有夸大的嫌疑。邱吉尔这样说明
显是要鼓舞法军的士气,甚至可能是想鼓动在北非宣誓效忠维琪政权的法军叛乱。
空军方面,在英军得知轴心军进军路线之后,英军空军也开始对比尔海齐一带展开一连串
的行动;不过由于轴心军已事先掌握了空优,英空军在南边并没有占到多少上风,损失也
比轴心军要来得大。但是考虑到有许多其他任务需要执行,德义空军有点无法忍受南边展
开的消耗战。也因此轴心军南方战线总司令德空军元帅凯赛林在6月10日比尔海齐行将就木
之时特别打了电报给隆美尔抱怨这件事。然而,陆军也有他们的考量:大釜阵地的威胁一
直到6日才舒缓,在这之前陆军不可能抽调大量的部队离开主要补给线支援南边的攻击。
四、自由法军撤离比尔海齐的意义
由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轴心军来说,自由法军在比尔海齐的死守意义在于让英
军的摩托化部队攻击轴心军后方牵制,而这个目的在轴心军于6月6日击败英军对大釜阵地
的阿伯丁作战后得以抽调更多部队进攻时已经岌岌可危。
战后德国半官方的战史部门的军事史学家认为,比尔海齐的陷落时直接导致了加查拉防线
的“动摇”:因为少了这个后顾之忧,轴心军得以再次发动他们最擅长的机动战,主动逼
迫英军装甲部队决战。6月11日比尔海齐陷落后,轴心军的主力部队在6月13日在骑士桥盒
子阵地附近决定性的击败英军装甲部队并进逼加查拉防线后方的巴尔比亚大道,迫使英军
指挥官在14日下令放弃加查拉防线。因此,个人认为自由法军在比尔海齐的死守是一个悲
剧:有英勇的个人牺牲奉献,但是在英军整体对于防线布置的漏洞之下最后还是劳而少功
,而丘吉尔说自由法军在比尔海齐的死守导致了艾拉敏的说法也是宣传多于实际意义。
五、番号不明的犹太部队
比尔海齐有个有趣的小轶事。法军的死守被媒体广泛的报导,其中一个报导引起了轴心军
最高层级的注意:报导说法军的死守是因为有一个志愿的犹太步兵连(另有一说为旅)驻
扎,因为害怕被俘虏后的对待而疯狂死守。
http://www.jewishmag.com/138mag/koenig_jewish_brigade/koenig_jewish_brigade.htm
例如这个报导。
这个资讯引起后世历史学家对于比尔海齐陷落前后的一些事件出现分歧:一方面从资料来
看并不确定这个部队的来源是哪里,柯尼格的回忆录也没有提到这只部队的存在。但有几
件事实特别有趣:
1. 齐亚诺(当时意大利的外相)的日记在1942年6月11日有特别提到这件事,再加上希
特勒在9日的密令,可以确定这件事广为人知。
2. 在比尔海齐被轴心军俘虏的部队可能较自由法军损失的部队要多。根据柯尼格的回忆
录,自由法军第一旅在会战开始时有3723人,而在撤离时有2619人成功撤退到后方。然而
,根据第九轻装师的战斗日志,光是该师收容的俘虏便有845人;考虑到另外有参战的义
军的斯提师、德军第十五装甲师的一一五步兵旅、以高射炮兵为主的吴尔兹战斗群和以工
兵及其他部队混编成的海克特战斗群等部队也有参加最后阶段的攻城战,俘虏应当不只于
此数(例如第十五装甲师的记录称俘虏有达1500人之多);此外由于攻城战时展开了惨烈
的白刃战(第九十轻装师战斗日志记录人员损失为350名死伤),可以推测法军应也有相
当的死伤。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必定有其他大英国协部队参与了比尔海齐的防守。一
些英方记录提到法军有收容了在第一天便被击溃的印度第三步兵旅的残兵,但是要说有犹
太步兵连的部份部队参与是有可能的。
关于这个番号不明的犹太部队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根据一些战后以色列方的记录,该部
队的驻扎地点为比尔海齐西北方的比尔艾哈马特(Bir al Harmat),根据Google Map的
定位也的确如此;但,这却和战争时战斗部队称呼同样名字的地点位置出现歧异。根据英
军记录,比尔艾哈马特为比尔海齐东北方延伸雷阵的末端;从隆美尔本人的日记来看,装
甲军团的司令部随着机动部队在27日绕过比尔海齐的勾击,在该日下午已经到达了东北方
数公里的比尔艾哈马特高地。也就是说双方战斗部队对于该位置的记载大致上是一致的。
那么为什么会和战后的位置出现这么明显的差异呢?
https://i.imgur.com/Nw9csEx.png
Google Map对于两地的地理位置的定位结果。
https://i.imgur.com/1pFe5dr.png
非洲装甲军团在比尔海齐一带的地图。这里使用的是战斗日志附录地图。
https://i.imgur.com/nfFulJH.png
第九十轻装师战斗日志附录的比尔海齐一带的手绘图。
https://i.imgur.com/J9kNLuk.jpg
上图为美国陆军1943年的利比亚军事地图。该地图为1936年的意大利地图结合英军第八军
团的地图所绘制的,是笔者目前能找到联军最接近战役时间同时具有足够精准度的资料。
在此地图中可以看到同名的比尔艾哈马特的确位于比尔海齐东北方。然而,比尔海齐西北
方却有一个名字极相近的比尔艾赫马特(Bir al Hermat)。意大利地图地名大多用利比亚
当地地名音译,可能原本两地发音便很接近,因此后来在地图的译名上出现了混用,因此
才出现了同名不同地的奇妙现象。
https://i.imgur.com/7tahBUl.png
例如这张1954年的美军利比亚军事地图,在同地已经出现混用现象。
结合这些,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去对这个谜团重重的犹太部队在加查拉战役进行间的各
种活动做一个合理的推测:
1. 这个连原本的工作是在比尔海齐的西北方布雷,其据点是比尔艾赫马特。(以色列方
报导,修正地名)
2. 由于并不在轴心军一开始的主攻路线以及进攻比尔海齐的路线上,因此这个部队退路
被切断但是没有被歼灭。(轴心军记录)
3. 在轴心军击败英军对大釜阵地的进攻后抽调更多的部队对比尔海齐实行更完整的围城
战,此时犹太部队的阵地被发现并被攻下,突围的残余部队退入比尔海齐,部分随着法军
一起突围而出退入后方。(轴心军记录、以色列方报导)
六、追根究底:比尔艾哈马特这个水洞
https://i.imgur.com/scmCqPi.png
如上图,其实笔者在其他地方有找到名为比尔艾赫马特的地方。于是好奇心再次作祟:到
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比尔艾赫马特呢?这个来源有清楚的经纬度,因此笔者将它在Google
Map里面标记出来,如下图:
https://i.imgur.com/XD62GbW.png
测量距离之后,我们知道该地是在比尔海齐西北方2.87公里之处。然而,Google Map上的
比尔艾哈马特(笔者标记的地名直接改为Bir al Hermat,看来似乎有点太武断了!?)则
是在比尔海齐西北方3.58公里之处(见下图):
https://i.imgur.com/7O5XSYv.png
我们拿美国陆军1943年的1:100,000的军事地图计算两地距离,得到的距离则是该地应该
在比尔海齐西北方约3.8公里之处(见下图)。
https://i.imgur.com/kFsD72V.png
单从距离来看,笔者的推断似乎较正确?但是等等!!根据地质专家(?)Ada的说法:
https://i.imgur.com/uwJEOZu.png
https://i.imgur.com/fdRDR1v.png
似乎完全在误差范围内?
撇开玩笑不谈,该地图的确有特别提到接近南边一带参考的地图比较不准确:
https://i.imgur.com/VSCYHwz.png
该地图在绘制比尔海齐一带时用的是1:400,000和1:500,000的地图,自然误差也会较大。
一点在校对地名时发现的有趣现象,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也请不吝指教。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1-07 07:15:00
大推
作者: gogogygy (开心过日子)   2018-01-07 10:46:00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8-01-07 12:04:00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8-01-07 12:11:00
推推
作者: jkdgolden (兼职B-Boy.小鎗)   2018-01-07 19:36:00
好强!
作者: sbq0001 (nick)   2018-01-07 20:19:00
考据详实,赞!
作者: ImprovingMe (改善自己)   2018-01-07 21:25:00
作者: GTHO (多龙少将)   2018-01-08 05:15:00
很精准的!
作者: SCLPAL (看相的说我一脸被劈样)   2018-01-08 12:26:00
尖端出的漫画看过这段,东立后来出的4号战车好像也有?
作者: efleet0714 (苍穹的Fafner)   2018-01-08 18:15:00
资料详实,值得一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