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观点] 转发一文,大家怎看?原标题如何评价顾诚

楼主: bilice   2018-01-03 10:57:01
※ [本文转录自 historia 看板 #1QJ4OWd3 ]
作者: bilice () 看板: historia
标题: [观点] 转发一文,大家怎看?原标题如何评价顾诚
时间: Wed Jan 3 10:55:00 2018
作者:迪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702639/answer/2876454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史才,但是史德其实还差一点,比如在对李定国和国姓爷的评价上,可以看出很明显的
喜恶分化,并用主观评价和对史料的甄别来诱导读者的观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关于新会之
战的这一段,顾城对于钱谦益这样有名的“汉奸”都能给及公正的评价认为他是假投降,
但是在这里钱谦益的学生、一生坚持抗清的国姓爷却被黑成了自私自利的小人,而李定国
之所以无法光复大明,肯定是国姓爷的错而究其原因,就是顾诚喜欢农民出身的李定国,
而为了给他的失败洗地只能选个人来踩,而国姓爷就成了这个背锅的人,毕竟关于新会之
战黑国姓爷的黑料,低级到难以经得起推敲,而这,显然和顾诚本人的知识所不符合的首
先:国姓爷真的是因为“私心自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屡次故意拖延事件错过广州之战
吗?当然不是,李定国一共两次与国姓爷合约进攻广州,第一次是永历7年(1653年)3月
,而此时国姓爷此时也面对这满清平南将军金砺大兵压境的压力,无法出手援助,顾城也
对此表示了理解,这里无需赘言。第二次也就是新会之战,李定国8月遣使者至厦门请求
合攻广州,希望国姓爷能在10月中旬赶到新会战场,然而,因为国姓爷10月19日才出兵,
用了2个月直到12月25日才到佛门堂(今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于是,这成了顾城批评
国姓爷是出于私心而故意拖延的主要证据。但是,我们先看看这几个问题:1、国姓爷真
的没有南下的用心吗?国姓爷派遣的南下舰队多达数万人(兵数万,战舰百只),并且国
姓爷拨配给了这支舰队可用10个月的粮饷(计发行粮米十个月),几万人十个月的粮饷是
什么概念?如果国姓爷真的只想要虚与委蛇,那么付出这个代价也太高了吧,就明郑军的
地盘只有沿海的几个小岛和要塞,而且也并没有像李定国一样继承来自父辈的巨大遗产,
和满清之间存在着国力的巨大差距,地盘兵力财力都不够多,明郑军面对的来自清军的压
力是十分巨大,冒着自身覆灭的危险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心不可谓不诚如果国
姓爷真的是一个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的人,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哭穷拒绝便是(如真正的军
阀郝尚久对于李定国的邀请就是雷打不动),何必做这等亏本生意,还不如使用这些资源
去南洋运货。2、国姓爷派出南下舰队是什么背景?是可以拖延出兵事件吗?答案是是在
和满清假和谈,明郑军虽然在海澄之战中取胜但是却是惨胜,迫切的需要休养生息来恢复
实力而接受了和满清的“和谈”,然而,李定国的书信在9月到达之后,国姓爷在同月便
宣布了与满清的“和谈”终止,并开始筹措南下舰队,动作慢?一点都不,要知道,此时
的国姓爷此时正在借着和满清的假和谈深入满清腹地征饷征粮征兵,暂且不说国姓爷迅速
就下定决心忍痛牺牲“和谈”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利益,其将深入满清腹内的军队撤回也是
要用不少时间的,而这些用了不到一个月甚至可能不到半个月。从李定国在国姓爷自身难
保的情况下发出了第一次合约邀请可以看出,李定国的情报机构要么十分落后,要么他根
本就没关心过国姓爷这个东南抗清领袖。3、国姓爷九月底与满清公开决裂,在次月19日
完成军队集结大约用了20多天的时间,那么,用20多天集结一支数万人的大军速度是快还
是慢呢?我觉得非常快,首先,南下进攻广州是一场突发事件,国姓爷并没有任何南征的
准备,再者,国姓爷除了要集结南下部队和准备相应的粮饷预计商议军事决策外,还要准
备防备满清的报复性进攻,工作量一点都不小,何况在效率不高的古代正常情况下集结数
万大军花上几个月都不过分,仅仅用了20多天,简直可以说是神速了,只有缺乏对古代军
事的了解才会产生国姓爷在拖延的错觉。4、南下舰队的速度慢吗?我们先看看国姓爷3次
南征广州分别所用的事件,分别是:(1)、永历5年冒着大本营失守的危险奉旨南下勤王
,用了一个半月(正月27日到3月10日)从广东南澳(今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抵达大星
所(今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本次,用了2个月多(10月19日到12月25日)从福
建铜山(今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抵达佛门堂(广东省东莞市);(3)、永历10年命令
黄廷舰队南下联系李定国,用了4个月从揭阳(今广东省揭阳市)南下大星所折回(2月20
日到6月);对比一下海程与时间,南下舰队的速度或许不快但也称不上慢,毕竟海像千
变万化是陆路所不能比的,往往一场小风暴便要使得一支舰队停驻少说几天多则数月,譬
如国姓爷收复台湾时,仅仅一天便跨越大半个台湾海峡抵达澎湖,然而从澎湖到台湾短短
距离却用了整整8天,要求古代风帆战舰拥有像现代军队一样的效率是历史常识缺乏的表
现,李定国是一个没接触过海军的陆军将领他没有这种常识很正常,可是顾城作为一个翻
阅过许多史料的历史工作者也强人所难就很匪夷所思了。5、国姓爷没有自己出征以及没
有严惩主将林察是不用心的表现吗?顾城对此颇有微词,一口咬定国姓爷但凡重要的军事
活动都是亲自领兵的,国姓爷在广州之战时没有亲自领军是为了战败做好准备,事后“没
有严惩”南下舰队的主将林察,更是无心参与合攻广州的铁证。然而,这位历史学家还是
无意或有意的漠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福建,为了参加李定国邀请的合约而和满清撕破
脸的国姓爷也在进行着大战,厦门是明郑军的大本营,厦门失守就意味明郑军的覆灭,而
明郑军的覆灭则代表着东南反清力量的完全终结,其中国姓爷更需要重视哪个不言而喻。
更何况他所派出的主将林察是一个有着杰出军事才能和辉煌战绩的海军将领,参与过大败
荷兰侵略者的料罗湾海战,在广东也以少胜多大败过永历大军,是国姓爷十分信任的一员
大将,官居侯爵地位仅次于国姓爷(漳国公),派出这员大将其实也是国姓爷对于合攻广
州的重视的重要体现,顾城对于林察参与过内战而带有偏见和非议是完全的意气用事不够
客观的,何况参与内战这件事情上,当时的南明将领几乎无人能够避免,包括顾城极力推
崇的李定国。至于事后对几位主要将领的处罚中,林察、王秀奇、苏茂被降三级,周瑞被
解除兵权,永不叙用,顾诚认为,处罚过轻,只为掩人耳目的政治权术,整个过程就像演
戏一样,而且原本是鲁王政权的将领的周瑞被致罚最重,乃是郑成功有意排挤鲁王系将领
的表现。这个说法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国姓爷的处罚其实也不算轻了,毕竟这些南征将领
并无犯大过,只是在战场形势出现变化时,未能积极进取,而且国姓爷向来赏罚分明,六
亲不认,不能说周瑞刚好被处罚最重就是在打击异己。再接着问:广州之战的失败的主要
责任是国姓爷吗?明显的不是:首先,这场战役的发起者是李定国,他军队也是这场战役
的绝对主力,国姓爷只是他邀请的众多策应之一,而且他的军队号称“二十万”,虽然实
际上没有那么多,但当时的华南清军被之前的桂林衡阳等战役中接被李定国消灭主力,此
时在广东的顶破只有数万残军,加上各地义军的协助,李定国军无论是的兵力还是士气都
远远胜于当时的广东清军,按理说即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惨败;其次,国姓爷只是一个李
定国没有过多联系和熟悉的同阵营友军,国姓爷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是距离遥远的飞地,作
为一个合格的主将又怎么能将胜利全部寄托于一个不可控制的因素呢?这究竟是要黑国姓
爷还是李定国啊?更何况,国姓爷的长处是海军,而李定国在信中给国姓爷的任务是对付
广东清军的的水师(而事实上,因为满清水师的弱势,在新会之战前广东清军水师已经被
陈奇策领导的广东南明水师消灭,事实上已经取代了国姓爷出动的必要性),而李定国最
终却是在陆地惨败,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的人并不是国姓爷而是李定国,按理说,这个黑
锅就算李定国不背也是不能如顾城一般全扣到国姓爷头上的。====在说一些顾城为了捧李
定国而故意压国姓爷的话,顾诚认为李定国才是真爱国,而国姓爷是有很浓的军阀私心,
真的如此吗?1、以勤王为例,国姓爷共接到过3次,第一次在父亲反对的情况下受隆武帝
的圣旨北上勤王,结果因为父亲不给粮饷,导致好不容易聚集的数万大军重新散去;第二
次同样是为了救隆武帝在父亲反对的情况下只带着自己的亲兵在仙霞关和绝对优势的清军
撞得头破血流;第三次是为了救永历帝,同样冒着厦门基地被洗劫的危险南下勤王,结果
害得自己的厦门基地真的被清军洗劫元气大伤;只要是勤王圣旨到,国姓爷都必然出兵,
而李定国呢?很多人知道他奉旨勤王过,但是那并不是第一次,他第一次接到勤王圣旨时
为了打广东是拒绝的(而结果他并没有打下来)。2、对皇帝的尊重,国姓爷不用说,顾
城一直以主观猜测咬定国姓爷设置六官是僭越,对于国姓爷确实是得到永历帝的首肯才成
立六官的史料进行否定;反观李定国曾假传圣旨,囚禁政敌刘文秀于昆明并有杀害嫌疑,
而这也是贵州失无大将坐镇而失守的重要原因;顾城还说国姓爷为了能为所欲为不受节制
而对攻取广东让南明连成一片不怎么重视,俨然另一个孙可望,然而国姓爷却为了南明反
清势力能凝聚成一团,劝说了自己扶持的监国淮王和投奔自己的鲁王放弃监国,这像是一
个有野心的军阀吗?如果国姓爷真的有野心,那么像顾城另一个吹捧的对像张煌言一样坚
持拥立一个皇帝或监国不是更好?更何况,李定国自己都不受孙可望控制,就算真的连成
一片,国姓爷就算真的有野心恐怕也不会接受指挥吧,他连满清都不怕又岂会怕永历朝廷
?(ps个:张煌言的私人笔记《北征录》明确提到他有接到南京战败的报讯“时余在宁国
,受新都降,报至,遽返芜城。”并低估了国姓爷的损失认为其不至于回师而决议不退继
续西进“初意石头师即偶挫,未必遽登舟;即登舟,未必遽扬帆;即扬帆,必且据守镇江
。余故弹压上流不少动。”,导致了自己最终进退维谷的窘境,那么又是怎么得出国姓爷
不顾张煌言只顾自己逃跑呢?国姓爷在南京战败后还在长江待了20多天,并且为了日后再
次进攻南京铺垫而进攻崇明,直到八月十二日才听从来议和的马逢知的劝说没有继续进攻
“其城已倒及半,明日安炮再攻,立如平地”的崇明县城退出长江,并不是仓皇退出,顾
城为了黑国姓爷还真是不遗余力呢)并且在没有多少国力的情况下,国姓爷接受了最多的
明朝宗师并浪费大量的钱饷给予宗室的地位,每次行使政令都会邀请他们旁观监督,这像
一个渴望独裁的军阀吗?3、国姓爷擅长“内斗”都成了顾城攻击国姓爷的理由,的确国
姓爷体系内虽然出了施琅黄梧这样的汉奸,特别是后者导致了国姓爷在海澄的多年积蓄为
满清所得,导致了国姓爷的一场致命危机,但是他们的背叛导致的危机都被国姓爷轻松化
解,明郑军的内部团结也没有因此而失控,来自其他派系的将领如万礼(海盗)、张名振
(鲁王系)等等都十分服从他的指挥;相对的,李定国却没有化解孙可望的背叛导致的政
治危机,而其中更多的也是李定国自身的原因,因为他只信任自己的嫡系,对于原“秦王
”系和“蜀王”系十分排斥,并多次囚禁杀害原“秦王”系和“蜀王”系的将领(甚至在
流亡缅甸后,他还无端仗杀了原“秦王”系的大将贺九仪,并且在孟艮等地施行焦土引起
土著的不满反抗,导致南明军进一步分裂和削弱),以至于永历朝廷人心惶惶难以一致对
外,最终导致西南局势完全崩溃在我看来李定国的所作所为才更像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但
是即使如此,顾城仍然能以温和的态度给予理解和粉饰。另外,同样的大溃和被小人出卖
(海门之战高崎守将陈鹏对国姓爷的背叛某些方面甚至比磨盘山之战卢桂生的背叛更恶劣
,毕竟他是一方要塞的守将,让清军大军可以轻松登岛的同时威胁明郑军的后方,而卢桂
生仅仅是在吴三桂进入埋伏圈后才警告吴三桂),国姓爷以少胜多赢下了海门之战,此后
还打下了台湾,李定国却接连输给了兵力相差不大且是客场作战的入滇清军,甚至进入缅
甸后还继续输给蛮兵===个人总结,顾城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史学家,同时他作为一个社
会主义学者天然亲近李定国这样“无产阶级”出身的英雄也无何厚非,但是他为了袒护李
定国而恶意贬低国姓爷做的行为却难以让人苟同,他没有做到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所该秉持
的中立立场。===无关的===国姓爷虽然没有两厥名王这样华丽的战绩,但是几乎算白手起
家的他一直保持着对满清的战略攻势,败在他手下的满清高级将领和打下的城市要塞也要
远远多于李定国,满清更因为他的猛烈攻势而被迫修改两条政策:1沿海迁界2分闽浙总督
为福建总督和浙江总督而李定国即使在他最辉煌的两厥名王,也没能成功守住新地扩大战
果取得战略优势,另外国姓爷在一座拥有重兵的大城惨败叫奇耻大辱的话,李定国连续两
次惨败于小城之下该叫什么呢?更何况国姓爷很容易吸取教训自我改良,第一次打不下的
城市要塞肯定能在第二次攻下,他要攻打一座城绝对不用打第三次在我看来,国姓爷的名
气之所以远远大于李定国,不仅仅是因为他收复了台湾,更因为他也是实打实的名将,尽
管他是毫无军事经验的书生出身,却很懂得吸取教训改良自身的缺点,如果再给他20年时
间,相必他一定能完成他的长江攻略复兴大明吧
++++++++++++++++++++++++++++++++++++++++++++++++++++++++++++++++++++++++++++
不爱ptt翻页太多的。所以这种排版最好。
或者去第一行连结看。
作者: savvik (Essay)   2018-01-03 13:06:00
可以排版一下嘛@@
作者: GilGalad (狂想は亡国の调べ)   2018-01-03 13:19:00
这种排板还想要人看 傻眼 ==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8-01-03 16:40:00
这种排版无法看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8-01-03 16:43:00
我想嘘
作者: kpier2 (条汉子)   2018-01-03 19:17:00
哪个顾城? 3P杀妻诗人?
作者: a910343 (SaintTay)   2018-01-03 19:35:00
看得好痛苦喔……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8-01-03 22:44:00
这是古书的排版? 如果把标点符号去掉更像古书 那种看了超痛苦的排版方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