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团的起点
在苏联正积极重整军备时,许多地区就已经陷入战乱。在芬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中亚
,原本支持临时政府或分离主义的派系陆续宣布独立。苏共一开始承认芬兰独立,意欲扶
植亲共政权,但后来仍大打出手;在乌克兰,红军不承认独立,并派兵攻占了基辅,后来
才被德奥大军逼退。
在南方,许多旧俄军领袖开始集结,这包含了帝俄末代参谋总长阿列克谢耶夫,以及在十
月革命造成的混乱中被释放出来的前俄军总帅科尔尼洛夫等将校,再加上原本分散于各地
的原俄军成员。
阿列克谢耶夫在临时政府执政时并未任职,但他感受到共党的茁壮,并早在十月革命的前
夕就着手筹备反共事宜。共党发动十月革命的一周后,阿列克谢耶夫就在顿河流域成立了
“志愿军团”,并亲自担任首任总司令。
志愿军团草创时仅四百人,包含一个两百人的军官连、一百五十人的容克营,再加上一个
圣乔治勋章连(整个连都是勋章得主)。换言之,全部四百人都是军士官。
到了1918年一月,志愿军团进驻罗斯托夫,此时已有两千兵力,成员包含旧俄军的军士官
、军校生和其他的志愿兵。由于态度反共、与志愿军团结盟的顿河哥萨克政权战力低落,
志愿军团在二月被迫往顿河南岸转进,顿河哥萨克领袖、前帝俄将领卡雷丁兵败自杀,罗
斯托夫和新切尔卡斯克都落入苏联手中。
在东方,一些支持原临时政府和立宪会议的派系坚持反共。红白两方在伊尔库次克数次交
锋,也在西伯利亚发生冲突,但白军整体而言持续败退。
从1917年十月到1918年三月为止,红白双方都在努力筹措兵马与粮草,战斗呈现混乱与极
高的流动性,没有稳固的战线,但是红军凭借著掌握人口与工业精华地带的优势,在一开
始的冲突中享有显著优势。
无敌的捷克军团,无双的曼纳海姆
1918年五月,原定前往远东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终于和红卫军爆发冲突,前者拒绝缴械,
并且对于苏联政府的铁路调度感到不满,后者则一直对这支部队深感恐惧。
捷克军团与红军的冲突很快就蔓延开来。由于红军与红卫军主要是组织与素质低落的民兵
,捷克军团迅速攻占了铁路线上的多处据点,在多次交战中经常以一敌二、以一敌三,更
陆续夺取了大量的武装火车。短短两个月内,从远东、西伯利亚直到窝瓦河畔的大城市已
几乎全部落在捷克军团手中,红卫军一败涂地,正在东方成形的一些白军势力也与捷克军
团结盟。
捷克军团号称占领的范围,可能比一战任何一国的战果都还要广阔。在东方进行的战斗严
重震撼了苏联高层,但是红军高层必须注意的还不只是捷克人,白军正在集结,内战的号
角已经响起。
在芬兰,曼纳海姆在1918年二月的坦佩雷大破芬兰红军,芬兰内战的局势急转直下,到了
1918年五月,芬兰境内的共党已经被歼灭殆尽。虽然芬兰一开始受制于德国,随着一战结
束,曼纳海姆领导的芬兰取得了完全的独立地位,苦于内战的苏联也无力干涉,并于1920
年给予承认。
危机与转机
时至1918年春,红军仍紧握住精华区,并且已经停止了与同盟国的战争,但是无论是在东
方还是西南方,红军都未能歼灭敌对势力,更被捷克军团袭取了大片领土。
许多东欧白军领袖已经开始取得德国的援助,红军则受限于对德条约的拘束而开始撤离乌
克兰。此外,受到共产党政策的血腥压迫,许多原本态度麻木的中产阶级已经开始警觉,
并逐渐抗拒共产党的统治。
于是,白军开始重振声势,但在那之前,志愿军团必须先于春天的北高加索地区幸存下去
,这就是传奇性的“冰上行军”─第一次库班作战。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7-11-18 22:16:00
不愧是战斗民族 打起来有够乱的
作者:
Harrychou (恶运不断,坏事不断)
2017-11-18 22:32:00推无敌的捷克军团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7-11-18 23:07:00产美女的乌克兰怎能不多提呢
作者:
MrHeat (热火先生)
2017-11-18 23:09:00车诺比事件也在乌克兰阿
维基把俄国内战所有的政权都列出来说明了中亚西伯利亚北俄南俄东欧高加索所有分离主义都有过程都很详尽 有兴趣自己去看 原PO没必要一一说明重点说明高尔查克邓尼金和波苏战争即可乌克兰战线最重要 其他像突厥独立运动就很冷门跟中国有关就徐树铮征服外蒙古到红军赤化外蒙另一个跟中国有关就是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è¦)
2017-11-19 11:48:00想问一下,十月革命后的原帝俄陆军是怎么处理?是解散复原还是改编成红军?
有加入白军跟红军的不然就清洗,正式改组是内战结束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