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道闲聊一下师团制度的起源。
法国大革命之后军事管理跟后勤天才法国人拉扎尔.卡诺(Lazare Nicolas
Marguerite Carnot)发明了近代化总动员征兵制度,于是一时之间法国爆兵了。
但这么多的兵如果全挤在同一条路上,不仅会塞人,也会吃光沿路村庄内的所有粮食。
于是早先法军从七年战争时期开始研究的师制度就派上用场了。卡诺把骑兵步兵砲兵
跟后勤单位拆散重组,让师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行动的联兵单位,任命给师长指挥。
师的欧文名称division就起源于法语的分割(dividere)。
师制度在拿破仑时代被活用,于是数个可独立行动的师,进行分进合击,就是
拿破仑式作战的主要基础。
但被爆多又四处分散的法军打爆之后,欧洲各国也引进了征兵跟师制度。
这就成为后来陆战的主要战术单位。
在东方因为中国境内征兵制起源蛮早的,将兵种分割重组成联兵单位的构想,
也颇早出现。但这方面有完整文献纪录的,应该还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跟《练兵实纪》。文中可以明确看见一个战斗单位是由不同职务的士兵组成,
有一定的人数,还有后勤人员混在里头。
在日本战国动员征兵制度流行后也流行一种单位叫做“备”,由不同兵科组成。
跟同一时期西班牙的方阵和荷兰式大队相比,这种备比较原始,是战役时组成,
人数也会有增减,而非一种常态的训练与管理单位。
但确实是将不同兵种组成一个可独自行动战术单位的构想。
参看怀古文人们最爱的罗马,罗马军团很早就采用分割战术单位,
让小部队灵活机动,前后列交替,左右包抄等等,而不是像野蛮人一样
一堆人挤在一起向前冲,踢小学生足球,一堆人追着球跑,战场其他地方
没人照看,累了就战力下降溃散。
罗马后来更编成大规模的军团制度,各军团可独立作战。大规模战役时则
联合作战。
至于中国最古老的战斗单位,曰“伍”,指的就是五个人一组,互相支援。
指挥官就叫伍长。这名词竟然用上了几千年还在用,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现代对应西方军制Fireteam的步兵伍则是3-5人都有)
如果有玩过老RTS的电玩宅们,将兵员分割指挥是必要的技巧,
当你学会将兵员依照需要分割成各次级战术单位,透过灵活的战术,
在同等战力的战斗中取得优势,
这就是进入“微操作”(Micro Control、Micromanagement)的领域了。
两前一后,击敌侧翼!
这就是现代三伍制步兵班的基本攻击战术。
(只是现代步兵班往往兵源不足又迁就车辆酬载,8-9人两伍制比较多,
不是两辆四人座悍马车一个班,就是一个8-10人座装甲车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