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已习惯一种通说, 就是士兵得到心里创伤的原因主要是对死亡和受伤的恐惧, 但事
实可能还真不是如此.
在二战期间, 80多万士兵因各种原因被列为不适从军(4-F), 而50多万参战士兵出现精神
崩溃现象. 1973年的以阿战争, 以色列近1/3的伤亡人数可归类为精神创伤, 埃及部队也
有类似情况. 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行动中, 精神伤员甚至是阵亡人数的两倍. 在1946
年著名的Swank & Marchand的论文中指出, 持续作战60天后, 98%的幸存者都可能罹患精
神创伤, 只有2%的"攻击性变态人格者(aggressive psychopaths)"可以持续承受压力.(这
少数"真正的士兵"也最适合担任特种部队和战机飞行员, 以后会详谈)
但要求士兵在连续数月都处于作战压力的情况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 在以往的战争中, 受
限于科技下, 士兵真的处于战火的时间只有数小时. 而在20世纪, 武器品质和后勤能量终
于超过了士兵承受作战压力的能耐.
http://rint.rechten.rug.nl/rth/dennen/killinginhibitions3.jpg
我这里就不赘述Swank & Marchand的大作, 简单来说, 士兵会有适应期, 作战效率高峰期
和疲惫期. 在战斗后那些PTSD患者虽然留在部队中对士气会有不良影响, 但他们同时也是
珍贵的老兵, 更不能让剩下身体健康的士兵拿同样的借口撤离战场, 因此自一战开始, 邻
近的论调就被证明是相当有效的手段- 治疗地点必修尽可能接近战场, 部队长官和医护人
员也经常沟通, 期待他们能不负同袍早日回到战场.
而士兵在战场上最害怕的是什么? 以色列军事心理学专家Ben Shalit 有大量的现成样本
可供他研究(真是幸运?), 他在大量访谈后, 出乎意料地发现士兵最害怕的是"辜负同袍,
被看不起", 而不是受伤或战殁. 他访谈的另一批对象则是一群没有作战经验的瑞典维和
部队, 而他这次得到的答案是"战死或受伤". 他的结论是- 作战经验能降低人类对受伤和
战死的恐惧感.
恐惧受伤和死亡导致心理创伤, 可能也是社会期待的答案. 但这不是全貌, 还要加上战场
疲惫, 仇恨和任务的压力. 事实上, 恐惧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有几个例子, 能证明这个论点-
战争中有许多不必杀人(或说不必直接杀人)的人, 一样得面对死亡和受伤的恐惧威胁, 但
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因此成为PTSD患者. 这些人包含了受战略轰炸的平民, 海军舰艇兵, 侦
蒐兵, 医护兵, 以及指挥作战的军官.
意大利的杜黑在1921年出版了空权论. 他的名言"在上一次大战中, (大面积的砲击)导致
多国分崩离析, 而在未来, 这任务将由空中的武力来达成."
在二战前杜黑和许多军事心理学家都认为, 对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会造成上一次大战相同
的心理创伤. 他们认为像一战索姆河战场中, 那些因砲击而喃喃自语的疯子会大量出现在
被轰炸后的城市, 对平民的影响甚至高过对军人的影响. 一但战争的恐怖波及平民而不是
挑选过的士兵, 心理冲击肯定相当大. 这个理论随后由德军和盟军实施了, 但他们错了-
二战英国好几个月间遭到轰炸, 平民面对的大规模杀戮和任何前线士兵面对的情况一模一
样. 但英国平民最愤恨的却不是亲友死伤. Lord Cherwell 在1942年记载"调查后显示,
家园毁坏是最打击士气的, 但大家似乎比较不在乎朋友, 甚至家人被炸死".
德国人更惨. 德国人之后在夜间面对英国倾全国之力的轰炸, 在白天则得面对美军. 结果
平民出现精神创伤的人数和平时几乎一样. Rand cooperation 在1949年的<论空袭的心理
冲击>指出, 战时轰炸平民的结果, 似乎只是让平民更坚强, 更团结.
如果用因病得利 gain through illness 的理论来解释也说不通. 战场上的士兵深处不会
因得到精神创伤而得利的情况下, 还是出现精神创伤; 而因病也并非无利可得, 平民在轰
炸后可以借此逃到乡下去, 但不管有撤离还是没撤离的, 得到精神创伤的平民人数比例居
然都差不多一样低.
另一个例子则是战俘营. 在战俘营中, 看守者和战俘同样都面对轰炸, 但战俘并没有因此
得到精神创伤, 但不少看守者却中奖.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责任在发生作用. 战俘没有武
器, 也不认为这些轰炸是针对他们来的, 但看守者却会把敌人的炮火当作是针对自己. 这
代表看守者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有军人的职责, 也有杀人的责任, 也因此在心理无法承担责
任时, 得到心理创伤是一种可接受的逃避方法.
最佳的例子或许是海军. 在近代以前, 海战的模式都是在近距离先以弓箭, 弩砲或火炮射
击, 最后还是不免登舰搏斗. 这种海战方式下的士兵承受的压力和地面部队的相当类似.
但到了20世纪以来的现代战争, 海战中却几乎不曾出现心理创伤. 英国著名的军医 Lord
Moran在二战时曾在两艘军舰上服役, 期间他照料了五百多名官兵, 几乎都没有心里问题.
"其中一艘在沉没前, 曾遭敌舰攻击两百多次, 还曾全程参与北非利比亚战役. 另一艘军
舰参与过四次主要战斗, 执行过多次对岸攻击任务, 遭重创两次."
"但这两艘军舰加起来五百多名官兵, 只有三个人因精神问题来找我."
因病得利理论在这上头不管用. Moran看过的断肢残骸应该也够多了, 在舰上操作枪砲的
舰艇兵一样得面对死亡的恐怖, 但他们却几乎不曾拿精神创伤当借口逃进最安全, 最不易
受损的医护室去找Moran诉苦.
为何舰艇兵不会像陆军一样出现相同的大规模精神创伤? 答案应该是距离和器械的保护,
使得他们不必面对面杀人, 甚至可以假装自己不是在杀人, 而是杀一个又一个的敌舰和敌
机, "只是在打目标." 空战时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两次大战时战机飞行较慢, 交火距离短
, 飞行员在座舱内甚至能看得到敌人, 导致大批飞行员无法积极攻击. 但在现代空战中,
飞行员只看得到敌机出现在雷达萤幕上, 就没有这种问题.
另一个不会出现精神创伤的环境是敌区侦查. 这种任务虽然高度危险, 但和大部分地面部
队执行的任务却有本质上的不同. 这类任务的主要目标向来是侦蒐情报, 若接敌则必须尽
快脱离. 这类任务虽很危险, 但本质却相当"良好", 完全没有主动冲突或杀敌的意图.
而在最血腥最残酷的正规地面作战部队中, 有两种人也较少得到精神创伤: 医护兵和军官
. 医护兵承受的苦难和压力不小于其他官兵, 在枪林弹雨下冒着可能更大的危险去拯救同
袍. 而在统计上, 前线军官的伤亡率还要高过士官和士兵, 他们往往得在最危险的情境下
领导部队执行任务- 一次大战时, 英国军官在西线的阵亡率是27%, 士兵是12%- 而他们出
现精神创伤的机率却只有士兵的一半.
医护兵的工作具备心里保护功能, 军官的工作也类似.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包含军官更有责
任感和地位, 社会也给予他们更多表扬和支持,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军官在战争中往往不必
亲自动手杀人的事实- 大部分的军官在战场上除了自卫, 从未发射一枪一弹.
现在看来, 恐惧似乎不是明显造成精神创伤的唯一因素, 甚至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