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九份是乙未战争中的第一个古战场

楼主: carsen (carsen)   2017-09-02 00:28:31
清军督导官员俞明震在《台湾八日记》中(http://bit.ly/2vwgFns)叙述5月31日
(阴历5月8日)的战况。他经由探报得知,吴国华率领四百名新募的广勇,与土勇
合力作战,击溃日军侦察队“……鎗毙三画倭酋一。寇奔,弃鎗械越岭遁……”。
同僚包干臣率领三百人前往支援,却趁机“……见倭酋毙路旁,割取首级……”,
又把土勇捉起来“……指为汉奸;将杀之……”,还抢先撤回基隆报功;吴国华也
随之撤军,土勇退守瑞芳。
官兵擅自撤退让俞明震感到气愤填膺:“……包先遣人来营报大捷,余迎于营门外,
奖劳士卒,询前敌战守情形;则言已获大捷,各军均撤回。余大骇,诘以奉何人令
撤兵?何以弃三貂岭不守?……包则恃有护符,竟以‘大捷,斩首无算’,赴省城
献功矣。……”
无心恋战的台北主帅唐景崧将战绩照单全收,呈报清廷“……粤军与倭人迎头奋击。
力战两时获胜。杀寇甚多。并斩获倭兵官三划首级一名。寇退至三貂岭半山地方……”
http://i.imgur.com/JGgBT5X.gif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45,页10。同《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页415-416。
参照上述中方史料,清军与义军于5月31日攻击日军侦察队的战况可说是一片混乱,
虽然宣称杀敌甚多、斩得一名军官首级,却把三貂岭拱手让出。
前文提及日军的战斗详报。当天日军仍忙于登陆运补和集结进发,先派出了少量前哨
侦察敌情,下午与大约两百名清军接触,日军占领高地对峙互射,两小时后清军撤退。
伤亡统计为战死1名,消耗了451发步枪子弹,攻占三貂岭。
http://i.imgur.com/0pUcnSi.gif
JACAR Ref.C06062147500
https://www.jacar.archives.go.jp/aj/meta/image_C06062147500
双方史料均叙述了两军于5月31日小规模接触,略作交火、伤亡微小;如果用三貂岭
的得失来判断胜负,则日军获胜。
cora1114板友您以装备连发枪论述“如果在该战役后,确实有日军士官兵被斩首请赏,
对大日本皇军来说没有颜面。所以有隐瞒的必要。”这前后的关联逻辑,我不能理解。
若以抛弃前线要地、友军反目成仇作为代价,来交换斩首一级的战果,我认为这样的
表现比较没有颜面。
您又引述中方史料,强调清军与义军于9月在台湾中部接连胜利。按此《光绪廿一年
台湾战争日记》(http://bit.ly/2euyT1z),清军尚于10月初“……陆路黑旗各军,
沿隘设伏,同日均获胜仗。”;10月11日(阴历8月23日)在嘉义“……倭大队败溃,
王德标又伏兵击之,连获大捷,擒斩数百人。”而主帅刘永福不得不于10月19日弃军
撤离台南。
您指出日军持续隐瞒伤亡“……只录下了7位战死者,包括骑兵3个,没有军官。”
同样按《靖国神社忠魂史》,日军占领彰化后,从9月起到10月20日攻占台南之间,
统计战死(含日后战伤死)名单,共有官兵、军伕、军属等149名。
至于近卫师团那8名日军官兵(与1名书记),《日清战争实记》叙述他们从云林北斗
前往嘉义大埔林(今大林),经过云林他里雾街(今斗南)时遇敌,分散逃跑后战死;
《靖国神社忠魂史》将其列入嘉义战役期间战死。总之要么死于云林、要么死于嘉义,
我不明白这两则日方史料如何能当成“是好胜忌败的日方在事后隐瞒日军在云嘉战役
死伤的重要佐证。”
http://i.imgur.com/47AOKlT.gif
《靖国神社忠魂史》,页1026-1027。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有两个数据库提供线上检索,国会图书馆可以线上浏览《官报》、
《职员录》等史料;另外也能用Google Books碰碰运气(把查询词用" "框起来)~
https://www.digital.archives.go.jp/
https://www.jacar.go.jp/
http://dl.ndl.go.jp/
https://books.google.com/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9-02 01:26:00
皇军菁英被斩首是奇耻大辱,一定是清国恶意诬蔑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7-09-02 02:53:00
这一串其实看下来两边都蛮有趣的,良性讨论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2 02:59:00
延伸想请教一下,既然台湾已经在马关条约中赔给日本当作carry清战败的筹码,那台湾内部的抵抗是否也可以说是台湾岛脱离清朝独立的起点呢?反正独立了就不用管马关条约,台湾只是抵抗日本侵略被军事占领,也就可以称1945年是又被ROC占领。若果真如此,这些战役死难的乡勇和清军应该要提升为台湾国烈士的地位才对但,要不是专业的战史板,谁有机会认识这些先烈呢?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9-02 03:20:00
那还是清朝官员在背后鼓动,因为不甘心。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7-09-02 07:59:00
二楼上去看看当年清朝歌台以后"当时"台湾人抗日提的主张再说 别拿后人尤其别拿现在某些人的想法去硬套古人想法
作者: shiriri (CG屁屁妹)   2017-09-02 09:12:00
感谢大大的爬梳史料 过多的民族主义情绪真是可怕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要)   2017-09-02 09:32:00
一楼狂反串都没人理好可怜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2 10:17:00
但日本接收台湾进行的清乡也是不争事实,对台湾人来说坐以待毙也是不可行的吧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2 11:24:00
你还有脸提一楼XD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7-09-02 11:26:00
半斤八两吧,右翼讲的历史书为皇国拨乱反正,同路人咩
作者: eszerfrm (smallchu)   2017-09-02 11:58:00
这个独立的内容三楼可以看一下上级单位直接是由原清朝官员担任,实际上这种手段只是希望以独立的名义去抵抗台湾被日接收说穿了独立只是借口,不是真的要独立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2 12:10:00
虽然符合想像,但难道这中间没有政治操作的空间,台湾人把这些反正是要烙跑回中国的清官员揪出来给日本换取日本无血接收台湾的条件?我发现主流教科书很少站在台湾本身利益的利弊权衡,致使没有人纪念这些古战场对于本土保卫的意义,一切都是中国看台湾或日本看台湾,台湾人好像没机会回头关照高祖辈的处境
作者: kira925 (1 2 3 4 疾风炭)   2017-09-02 12:40:00
...你这想像过头了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2 13:08:00
那我具体一点问,有可能避免乙未战争吗?
作者: Rucca (Herr Chaconne ?)   2017-09-02 13:40:00
因为搞台独是现在才想做的事,你怎么会希望从以前的资料中挖出没有的东西?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2 13:52:00
也不只是台独,是我观察到人们倾向在战争中找到所属的一方,但乙未和二战中的台湾仿佛哪边都不属,是双输的情境。人们当然会希望如果没有所属,至少自己可以独立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9-02 15:41:00
推 中日都有可能虚报伤亡 但当时的中方肯定是更严重因为中方是败方 统计出越多伤亡数 只会让幸存者被逞处更重另外由鸦片战争的经验 中方有时候根本是一触即溃却号称自己奋战不懈 伤敌甚重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9-02 16:00:00
乙未和二战的台湾一直都有模糊的归属感。台湾独特民族情感是很久以后才诞生的虽然有点天高皇帝远,化外之地的感觉。但毕竟仍是大清与日帝有设县治理的地方。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2 16:11:00
根据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其实台湾更倾向各族群分别找靠山,而非团结岛内居民拒斥外国势力?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2 16:14:00
本来就是那样,你说的后半句是这几年才生出来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9-02 16:15:00
现在的台湾不就是这样吗??? 真正有台湾主体意识 靠自己打拼闯出台独一片天的 非常少真的很羡慕当初蒙古独立时 那么多蒙古有志之士那样的勇敢打拼甚至从内蒙跑回外蒙去打拼 跟犹太人好像
作者: ginnietulip (直觉)   2017-09-03 13:08:00
看战史板长知识,鉴往知来。我常去乙未和中法的古战场附近遥想当年战略地理配置,可惜的是就连沙仑这么低度开发的地方都保留不了史迹,现代人所说的爱台湾实在是浅薄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