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砲非守城必要小论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24 18:18:58
在继续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晚明传统城池构造的理念型(ideal type)
,如下图所示:

▕__ 侧视图
/ \
牛马墙 / \
(壕墙) / \
_____ ▕_1_/ 城墙 \__
﹨ ∕
﹨ ∕
---

│ ﹌﹏ │1 │ │ 俯视图
│ │1 │ │
│ ﹌ │1 │ │
│ 壕 │1 │ │
│ │1 │ │
│ ┌─┘1 │ │
│ │1 ┌──┘ │
│ ﹏ │1 │1112 │
│ │1 │1 │
│ │1 │1 马面 │
│ │1 │1 (雉) │
│ ﹌ │1 │1(敌台) │
│ │1 │1 │
│ │1 │1112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 │1 │ │
│ ﹌ │1 │ │
上图标了数字1和数字2,代表轻重不同火炮的配置点。1的位置除了敌台之外系以
壕墙(或牛马墙)为掩护,配置的是轻型火炮、重型火枪以及大部分的单兵远射兵器,
尤其是配置轻火砲。这是为何呢?我们看尹畊怎么说:
“…夫下射不若平射,近斗不若远斗,此理之至明者。藉(壕)墙以为隐,隔壕以
为射,缓急巧力自当不同。纵有肉搏,凭墙与之战,而陴上之人复为我覆庇,投彼不
虞,勇怯亦悬绝也。夫敌台高垣一丈,可以四击,枪矢砲石所及三二百步。壕墙与彼
对射,所击逾壕五六十步。陴上人又以执石临垣脚,所及及壕,是三险也。”(尹畊《
堡约》〈四曰堡卫〉)
这些武器之所以不配置在城墙上,有两个因素:第一,从城墙上下击,目标散布
在一个斜面上,不如从墙脚射击,目标都集中在一直线上。换言之这与命中目标的机
率有关,对不容易瞄准的兵器来说尤其如此:
↙下射
目标 TTTTTTTTTTTTTT ←平射
第二个理由是,当敌人来到墙脚下时,火炮只能直射,拿脚下的死角是没门的。
城墙这个设计系透过高度带来防守优势,其防御原理的基本原理是下击不是平击,因
此防御手段也以矢石檑木为主,到火器时代则再加上各色掷弹。附带一提,牛马墙虽
在平地,但在其前下方挖出壕沟便可制造高度优势,妨碍敌人行动的同时又不妨碍平
射。
尹畊说这样的体系是“三险”,除了是说三种防御手段层层保险外,另一层意思
是敌台、壕墙、城陴互相层叠,可构成交叉火力。但是这类体系有个问题:它要求的
是防守的一方相对于其防御的区域,拥有相对较高密度的防御资源。无庸赘言,不是
每一次守城的人力物力都可以多到同时据守壕墙与城陴,甚至可能是单独据守城陴都
力有未逮。这也是为何城池需要设计敌台的缘故:
城陴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B B
B 敌 B
↓ ↓ ↓ B B
B 台 B
敌人 EEEEEEEEEEEEEEEEEEEE ← B B
EEEEEEEEEEEEEEEEEEEE ← BBBBBBBB
EEEEEEEEEEEEEEEEEEEE
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发现提升命中率的准则:相对于从城陴发射出的三个箭头,
从敌台发射的两个箭头可以命中的目标更多。而其实提升命中率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相
对节省人力物力。敌台的武器配置可能中最重要的,也就是最前面俯视图中的2这个点
位。但是这个点位有两个问题:侧击虽然可以相对杀伤大量敌人,但是每多一个杀伤
,侧击的威力相对会减少。这也就是说,摆设在这个位置的武器,必须具有即使大量
杀伤但威力不减的特性。第二个问题:如果该兵器的射程不足,它甚至无法掩护原本
默认的防御地段。克服这两个问题,意味着2这点位配置的必然是威力大、射程够,最
重型的火器。以戚继光的配置为例,最重型(千余斤)的大将军在防守时的配置如下:
“每城门下大将军一位或二位,一位三子;名城每门二位;贼所必攻之处,亦须
一位;牛马墙下每对雉一位。”(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本 卷十三〈军火器〉)
戚继光称敌台为雉,在他的规划中约每五十垛(即陴)设一雉(《纪效新书》十四卷
本 卷十三〈雉解〉),而雉一对间的空间只须大将军一位。但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利
平射不利下射的关系,这里的千斤重砲不是配置在城上,而是在羊马墙最底部。实际上
,这就相当于西方棱堡的雏形、trace italienne中的侧翼炮(flanker):
http://ppt.cc/-xGk http://ppt.cc/R4Ln http://ppt.cc/rbkT
在戚继光的设计方案中,一对雉五十垛的空间是以千斤重的火炮来掩护。这个数
字关系当然是可以变动的,如果我们有更重型的火炮,那能掩护的城墙段落就更长,
需要设置的雉(敌台)也可以相应减少,也减少更多的人力。反之,火炮越轻,需要的
敌台就越多,能掩护的地段也越短。实际上,由于敌台位置是固定的,远不如火炮配
置有弹性,如果没有搭配适合的重砲,那也不会有默认的侧击时该有的防御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随着防御资源的由多到寡,配置防御的地点也会逐渐减少
,而每个防御位置必备的兵器不同。当全部只防守敌台时可以配置最少的资源,但是
要有千斤重器这样的防御才有实质意义;其次,有多出的资源时则配置于城垛上,与
敌台构成交叉火网,但由于墙角系死角的关系一定要有能往下抛掷的重物;再其次,
还有多出的人力物力时可以凭壕守牛马墙,这时候如有可以平射且远射的弓弩火器可
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上只讨论防御体系中相对于硬件的防御配置。根据时段的不同人员有轮休的需
求,敌人也可能改变攻打的地段,因此人力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实际是因应情况弹性
配置的。相对来说,重器的配置因为笨重,就没有什么弹性可言;如果它没有配置在
防御现场,等于没有。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天启六年,奴儿哈赤攻辽宁远城,以车牌推至城下斜倚,遮蔽凿城。牌甚厚
,一层牛皮、一层铁皮,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虽西洋
大砲,只可直击,不能竖击,城几破矣。通判金启倧计以万人敌击之,加发药于中,
盖以铁联(炼)系之,坠下其牌之两空;复以铁联(炼)如其系桶之长,烧红垂下发药盖
上,火烈牌飞,著皆糜烂,后稍退却。”(范景文《战守全书》卷十二〈万人敌坛〉)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摆错位置的大砲无裨于用,管它威力再大。相对来说,守城
陴时用对兵器(万人敌),才是保守城池的关键。
回到原题。有论者以为能随军行动的轻砲在守城时也关系重大,甚至砲多可以
cover人力的不足,此皆想当然耳。如上所述,轻砲的配置在守城时系位于纵深的最外
围,于较内圈的城陴、敌台则无甚大用,也完全无法照顾城陴下射的需求、配合敌台
重砲的条件,无助于缩减人力,当然也不足以弥补防守兵力不足的问题。由此可以得
证:在防御体系硬件完整的状况下,守城诸器中轻砲其实不甚要紧,可以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就免了。
这里加了一条“防御体系硬件完整”的但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面这些城墙
、城壕等障碍物是可以被填平或挖坍的,城墙可能出现缺口,这时候轻型火砲就有用
武之地,轻便足以快速抵达现场,散弹零距离射击足以遏制敌人大队涌入缺口。但再
一次,这种效果不是只有轻砲才做得到,我们还是看万人敌的例子:
“又天启七年五月,建夷复攻锦州,总兵赵率教、太监纪用守之。时锦州城颓未
修,贼攻西门,城崩五丈,诸兵将拥满崩处。贼附而上,诸将以万人敌掷下,贼接万
人敌反掷上击,城上人时惶急错乱,众以万人敌纷掷,皆忘点火。一人云:点火!点
火!乃一点火掷下,而城下万人敌皆得火齐发,贼糜烂而退。”(范景文《战守全书》
卷十二〈万人敌坛〉)
喜爱在破口时使用掷弹等抛掷类的火器,此点在东西方皆然。此类火器与轻砲的
利弊在伯仲之间:比轻砲更轻,使用更灵便,但也因此容易被敌方拾取反掷。
以上这些讨论都是以最经济的使用火力为基本要求。守城讲究的系巧之久而非拙
胜,如本来能胜也就根本不必守。但是在明军城池体系的部署中,也存在有最大限度
发挥火力而非节约火力的设计。被努尔哈齐攻陷的沈阳城便是如此。熊廷弼是这样配
置的:
“…沈城周围一千四百二十八丈,每面营盘又各扩十五六丈,并四门战车安置宜
密,做一千五百丈算,每军(车)一辆分中占地一丈五尺,应用车一千辆,每一丈五尺
,车专占地五尺,而中空仅宽一丈也。一丈空内置鎗砲手两排,翼车而立,以助车砲
之不及。每排置军五层,更番迭打。又置军五人,专管车上安放装点诸事。是一车用
军十五人,共计用军一万五千人也。城垛八百四十余个,每垛置军二人,树旗张势,
四望贼形,以为城下耳目,是用军一千六百八十人也。每十人应用火头一人,是合前
两项,用军一万八千三百四十八人也。
今查李、贺两帅与毛(葫芦)兵、沈阳游击、三备御兵数,除前项用过外,尚有万
人可充游兵者,而柴镇及铁骑营兵马不与焉。如以城南一面算之,该面三百五十丈,
用车二百四十辆,用毛兵三千六百人;城垛二百五个,用毛兵四百一十人,火头四十
零一人,而其余皆游兵也。以两帅两万三四千人,如南面守车守垛法算,派三面,而
游兵尚九千余人,不虞其少也。”(《熊廷弼集》(北京,学苑,2010)〈答监军道邢参
议〉,页1003)
熊廷弼这个布署光战车就千辆,依其在〈与周敬松大司空〉(《熊廷弼集》,页
951)的规划,“…每车置灭虏炮二位,位各重一百二三十斤,放之安稳不动。如五六
十斤者,每车安定三位,不徒取数多,而安车少,且出不甚远,不如百斤以外者,止
安二位力大而发尽也”,每车至少砲二位,则光车砲就已在两千位之谱。其实根据金
人的纪录,每车是大砲二小砲四,车间空隙还有五门小砲,见下文: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14146035.A.BEC.html
如此火力取得了什么样的防守成果呢?如金人的记载可信,这些布置于沈阳的外
围工事(相当于壕墙)竟然撑不到一个时辰。
熊廷弼以车营搭配城池防守的用意之一是车营不单可以此时守,日后可以野战用
,是物尽其用。但是车营一致向外而非如敌台般从侧翼发挥火力的性质,意味着其火
力的不经济,或者换个方式来讲,要击杀同样数字的敌人,车营必须消耗更多火力。
不断的装放弹药意味着要考虑到火器的可靠性:会不会过热,一入药就击发,甚至膛
炸?很不幸的是根据明朝人的纪录,这两者都是常见的事,而且经常就是明军致败的
祸因。
而防御时不图节省火力以备将来之需,却追求大量发挥火力来考验自己军装已知
不高的可靠性,那因此致败也在意料之中。在这种配置下有无大量轻砲的防御效果也
就无甚差别。
作者: easycompany (知之为知之)   2014-10-24 18:30:00
这怎能不大推
作者: innominate (innominate)   2014-10-24 18:34:00
这真的是抛"砖"引"玉"了...当时的火器没有那么威,轻型火炮的射程更是短的可怜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4-10-24 19:04:00
大推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4 19:06:00
作者: Swallow43 (绝对领域命者)   2014-10-24 19:20:00
推图解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4-10-24 19:28:00
大推
作者: yenhawk (一生热爱ACG)   2014-10-24 21:18:00
玉是不假,砖……莫侮辱砖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4-10-24 23:09:00
作者: werid (设乐原)   2014-10-24 23:23:00
大推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4 23:36:00
呃...flanker下一行的几个连结点不开,是我的问题吗?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24 23:43:00
我试了可以啊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4 23:45:00
那应该是我的问题,我突然开不了ptt.cc ...
楼主: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10-24 23:48:00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4 23:53:00
感谢!
作者: aaa8841 (匡国军节度使)   2014-10-25 02:48:00
好图
作者: cadsketchup (cadsketchup)   2014-10-25 07:19:00
大推
作者: dasfriedrich (天行健)   2014-10-25 09:17:00
请搭配现代阵地与火网编成概念,就非常好理解。
作者: tucker (苦恼的尼采)   2014-10-25 10:56:00
大推
作者: notepad67 (145×154÷DB7)   2014-10-25 13:36:00
下射不若平射<<弹道低伸,危险界大
作者: TheoEpstein (Cubs)   2014-10-25 14:43:00
大推
作者: dany9177 (瑞典国王“The Fat”Dany)   2014-10-25 20:38:00
不是下射容易导致砲弹掉出砲膛吗?
作者: dasfriedrich (天行健)   2014-10-25 23:39:00
是有这状况,但是没有夸张到下射就一定会掉子的情形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4-10-26 00:33:00
是说明朝计算弹道的能力如何? 有办法曲射吗?应该说曲射会准吗?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6 01:23:00
http://ppt.cc/xUVn 黄一农<比例规在火砲学上的应用>http://ppt.cc/nsES <红夷大砲与明清战争──以火砲测准技术之演变为例>
作者: dasfriedrich (天行健)   2014-10-26 01:26:00
孙元化的《西法神机》、焦勖的《火攻挈要》都有讲弹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10-26 01:27:00
当时已有粗糙的弹道计算技术,可是效果很有限
作者: dasfriedrich (天行健)   2014-10-26 01:29:00
道学,由西方传来的。而《兵录》卷十三“西洋火攻神器”则是有铳规与射程的说明。可以参考刘旭《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或尹晓东《16-17世纪西方火器技术向中国的转移》这两本书。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4-10-26 01:35:00
感谢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4-10-26 02:38:00
长见识
作者: Treitz   2014-10-27 14:29:00
推!
作者: prononhead (贝尔格莱德红星)   2014-10-28 16:2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