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黄埔传奇将军胡宗南 政大26日特展

楼主: charleszhang (西域孤客)   2014-04-05 02:34:29
1945年后西北回军(马家军)主要分两块:青海的马步芳(青马),宁夏的马鸿逵
(宁马)。这些马都是从河州(临夏)起家,自当年西北回乱受招安而兴。中共
当年西路军(四方面军)吃过马家军的大亏,几乎全军覆没,徐向前只身化妆成
乞丐跑路到延安,李先念带了几百个人从星星峡跑路新疆,九军长孙玉清被斩首。
虽然历来都有西路军西征是老毛消灭张国焘嫡系的说法,不过当时以红军一帮南
方人,对河西走廊作战严重估计不足、对于“打通苏联交通线”过于天真也是事实。
(不过渡过黄河后,不给援军,还继续路线批判,看起来真的是老毛的手笔)。
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中共对于马家军的战斗力严重低估,以为马家军是一般杂牌
乌合之众,一击即溃。岂不知马家骑兵的战力、机动力、顽强是以前红军从未遇到。
马家骑兵(青马)一般都是河州和河湟附近回族门宦家族、亲戚、乡党、朋友等组
成。有回教和家族亲戚血缘的强大联系,遇战全力作战,即使受挫也会坚持顽强战斗。
虽然装备比较差,但是由于长期在马背上作战,骑术精良,两三匹马换著骑,在马背
上可以吃饭睡觉。辎重装备也有马载。因此在当时的西北(几乎无汽车战车),简直
就是摩托化部队的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西路军被追着屁股一路败退,几乎没有
喘息之机。从武威到张掖到高台,刚刚好不容易用脚走了一夜路,结果刚躺下马家
骑兵就到了,连工事都没有时间修好。当时西路军重装备少,即使是最能杀伤骑兵
的手榴弹也装备不够。据后来战士回忆,对付马家军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手榴弹。
因为子弹不好命中高速冲击的马匹,即使马中枪了还能跑好一会。但是如果一颗手
榴弹爆炸,就有可能炸断/削断几条马腿,从而瘫痪几个战斗单元。
马家军的火炮很落后,是一种名叫“车车跑”的老式后膛炮。开炮时需要用一种大锤
敲击,命中率奇差。但是他们攻城时用一种“宽梯”,对于西北不高的城墙(营子),
架起来骑兵就可以直接骑马上城。马家军的骑兵战刀其实是改良过的满蒙马刀,刀
身如柳叶,比较细长,不是那种大只砍刀。马家军的士兵比较像职业兵,军队里也有
随军阿訇,战斗前还会祈祷。等怒值一满,很多人就扯掉上身衣服,光着膀子,嘴里
大喊“天门开了”,“尕奶奶”之类口号就开始蛮冲,气势颇为逼人。中共后来在
西北作战,心有余悸,尽可能避免和青马作战。中共内部的流传是:青马的战斗力
如果不考虑装备,和日本人有一拼。直到兰州战役之前,中共若干次和青马交手都
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即使有小胜,伤亡也不小。
胡宗南被赶到秦岭汉中一代后,西北野战军的重点就放在青马身上。中共高层的共识
是必须将青马全歼或大部歼灭,绝不能由其逃入青海广大地区游击作战(后患无穷)。
当时第一作战是准备在陜西长武至甘肃平凉一线与青马和宁马决战,利用平凉一带的
山地和险要地形,聚歼青马主力于六盘山东侧的泾河河谷。但是青马和宁马主动撤退,
平凉战役流产。青马准备力守兰州城,而宁马马鸿逵一直以来和中共有牵扯,所以彭
德怀决心强攻兰州城,只要打下马步芳父子,马鸿逵自然不战而降(后来果然如此)。
兰州战役是一野非常血腥的一战,本人后来看了一野战史,兰州战役一野的伤亡人数在
9000人以上(考虑到一般中共的伤亡数字会打折)。战役开始第一轮试攻,竟然连一
个阵地都没有拿下。兰州城地势极为险要,四面环山,黄河穿城而过,易守难攻,加之
从抗战开始就大兴土木,四面山上布满碉堡工事和交叉火力点,加之马步芳的长子马
继援的长期经营,确实一座固若金汤的“金城”(兰州别称)。彭德怀历来打仗就
喜欢硬拼,这次也没有什么选择,只能靠强大军力硬攻。攻坚的过程不必多说了,就
是反复争夺的绞肉血战。彭德怀的目的就是把青马的主力绞死在兰州这个大磨盘里。
他也很清楚,这基本就是西北的最后一战。一野攻下最重要的沈家岭阵地之后,马家
军就有点乱了。其实如果这时候从容从黄河铁桥撤退到甘南,保住主力还是有很大可能。
解放军这时也被打闷了,攻下了沈家岭,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什么。而马家军没有
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撤退时一堆坛坛罐罐,挤在只能通行两辆车的黄河铁桥上堵得
不能动弹,有些人被踩死,有些人想从水流湍急的黄河游过去结果被淹死。后来统计
发现在这个混乱败退中死掉的人占了马家军伤亡的很大一块。足足十几个小时后,迟钝
的解放军才攻下了铁桥封住了口子。但是还是让几乎全部的骑兵部队跑掉了。
兰州战役解放军和马家军(不算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安团和后勤部队)的战损比应该是
1:1到1:1.5(解放军伤亡9000人以上,马家军损失19000人但包含俘虏)。比较奇怪
的是,这样一场让中共吃尽苦头的大战,国民党的战史似乎一直提及不多。难道是因为
当时兰州城血战时,胡宗南还在秦岭里面打酱油?
中共历史上与马家回军确实结下了血海深仇,49年后很多原四方面军的干部要求去甘肃
工作(报仇雪恨),但是为了民族问题,中共一直没有允许。乃至直到现在,当年西路
军的一些被马家军俘虏强奸卖掉的女兵还生活在河州乡下(临夏回族自治区)。
凤凰卫视专门拍了一纪录片《碧血黄沙——70年前的西路军魂》。有兴趣可以google
去看。
。。。似乎偏题太过了。。。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 推 jimmy5680:可以请问这些回马骑兵的武器和战术是什么吗? 04/02 12:23
: 回马的武器算是比较差﹐连西北共军都认为装备很差。
: 以抗战时出兵到华东参战的回马部队为例﹐当时回马派出了一个师的部队﹐
: 中途由于花园口决堤﹐1个旅赶不上又退回陕西﹐在淮河一带的是2个旅。
: 其总人数约4000多人﹐配有马6000多匹﹐但步枪仅1000多支﹐
: 这些步枪中主要还是因为东出抗战﹐老蒋送给他们的中正式。
: 这个师主要装备马刀数千把﹐部分还依传统配有红缨枪(日军称为长剑)。
: 回马的马刀是传统的中国式(满蒙式)马刀﹐近似于西北军常见的大刀队的大刀片﹐
: 即刀身比较宽也比较重﹐整把刀的重心靠前(跟棒球棒、铁锤一类)﹐
: 故而劈砍时威力十足﹐但多次劈砍后也容易卷刃。
: 由于装备差﹐回马常用的战术是近战肉搏﹐这一直是回马的特色。
: 从1920年代从日本购买少数一战武器﹐以及后来“回马据孙战役”全歼孙殿英﹐
: (孙殿英当时收拢东北军残部)﹐再到后来国共内战时﹐老蒋、胡宗南作为让回马
: 作战的代价所送的武器﹐回马的机枪及火炮也慢慢增多。
: 因此回马的作战模式通常是野战、骑兵冲击为主﹐运动时所有士兵全部骑马快速前行﹐
: 包括轻重机枪及火炮也都是马驮马拉﹐防守时则下马构筑防线。
: 也就是﹐防御时是步兵、机动时是龙骑兵、进攻时是骑兵﹐然后以进攻为主。
: 到国共内战时﹐在老蒋赠送的武器下﹐回马大肆扩军增加了几倍﹐这些新增加的部队
: 就多数是步兵或骑马步兵﹐但作战能力不强﹐所以内战后期虽然回马几个战役都防御﹐
: 但防御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内战中回马的胜仗﹐多数是进攻作战时获得的。
: 作为骑兵﹐自然迂回、包抄、穿插、追击就是必备的战场手段了﹐
: 回马经常会直接向前冲锋﹐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冲锋已经突破敌军阵地﹐
: 特别是在敌军火力不够强时。(如回马与西藏军作战时﹐常可以击败十倍以上敌军)
: 有时敌军火力猛烈突破不了﹐回马就会派出部队迂回到敌军侧后冲锋﹐
: 在对阵日军、共军时﹐都有这样的迂回战例。
: 回马在淮河一带抗战时﹐曾经骑兵作战击败过日本小股骑兵。
: 1941年回马骑兵与共军新四军彭雪枫部作战﹐重创了共军﹐
: 战后彭雪枫决心也组建骑兵﹐经3年于1944年﹐共军骑兵团与回马骑兵师在安徽交战﹐
: 双方均伤亡惨重﹐但最终共军获胜﹐讨回面子。
: 此战共军骑兵使用的是传说中的雪枫刀﹐该刀当年名气大但似乎并无实物流传下来﹐
: 估计应该是从日军马刀修改而来(据说长度有加长)。
: 不过共军骑兵的主力是内蒙骑兵﹐而在与日军、伪蒙、伪满骑兵的作战中﹐
: 经常采用骑兵的共军及国军的傅作义等部﹐都认为日军骑兵刀更适合骑兵作战。
: 日军骑兵刀受欧洲影响﹐采用的是欧洲现代式骑兵刀﹐与中国传统骑兵刀不同。
: 这些刀的刀身比较窄﹐通常刀刃到刀背的宽度仅仅两指甚至一指宽。
: 同时重心靠后﹐常在握把增加金属护手(护指圈、护指带)﹐
: 或者刀柄尾部加可以错身回刀时用来砸人的金属重块。
: 由于重心靠后﹐长时间持刀时比传统刀省力(所以古代中国骑兵﹐特别是明清画作中﹐
: 常见骑兵持刀前进时将刀背靠在人的肩头上节省力气﹐或者垂于身侧提着﹐
: 到作战时才挥动。而现代骑兵刀则常见高举于空中﹐正上直举或前上斜举进行冲锋)。
: 另外由于重心靠后﹐利于改变方向﹐用刀灵活﹐
: 不象传统刀砍出去后不容易改变方向及收回。
: 所以到了国共内战的时候﹐共军骑兵以装备日本的三二式骑兵刀为主﹐
: 另外新疆民族军则装备苏联1927年式骑兵刀(高加索式骑兵刀﹐新疆国军骑兵也有)。
: (这两种刀的前身在日俄战争时有对阵过﹐互有胜负)
: 在1949年共军骑兵与回马骑兵的作战中﹐三二式骑兵刀算是大胜回马传统骑兵刀。
: 一般认为即现代军刀对传统军刀保有灵活优势的例証。
: (不过小规模作战时﹐回马反而都有赢过日本骑兵以及苏联、外蒙骑兵﹐
: 或许规模大时﹐装备的优势才能更有体现﹐规模小时﹐士兵的悍勇及技能更主要吧。)
: 共军的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刀1965年式骑兵刀﹐也是在日本三二式骑兵刀的基础上改进的。
: 算是共军一直认为这种现代骑兵刀比回马传统骑兵刀更好的例証。
: (不过现在共军骑兵也都以配枪为主了。XD)
: http://ppt.cc/KdDH 配步枪无刀的中国骑兵﹐2013年。
: http://ppt.cc/uKa1 配手枪无刀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边防骑兵﹐2011年。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4-05 03:00:00
大推 "天门开了~"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4-05 09:36:00
"天门开了"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作者: Alica (Torsades de Pointes)   2014-04-05 10:30:00
有种中文版Allahu Akbar的感觉?
作者: evanervb (evanervb)   2014-04-05 12:21:00
阿拉花瓜 冲啊~~~~
作者: Rayemond (Raymond)   2014-04-05 12:27:00
乌拉冲锋 ?XD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4-05 12:36:00
这篇文章真实性不知如何? 感觉有些地方稍夸大1947年北塔山事件的中国边防军也是马家军不过当时是乌斯满率骑兵跟蒙古国骑兵交战
作者: rockocean (大膽刁民)   2014-04-05 13:06:00
喊天门开了就像"善哉 善哉 让老纳送你们上西天"的意思
作者: time3Q (缘分落地)   2014-04-05 15:52:00
"天门开,乃中兴之兆" (南朝宋猛将薛安都之语)
作者: JosephChen (╭(〞▽〝)╭(〞▽〝)╯)   2014-04-05 16:26:00
大时代的故事:只有马家军战力可以直接硬拼日军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4-05 17:17:00
在1945抗战结束之后﹐特别是1947年为了让回马打共军之后回马的火力装备才得到迅速提高。因此西路军时那些装备很差的西路军﹐也能攻下回马地盘﹐当时的回马是攻多守少、以攻为守。而到1947年之后扩军﹐增加了步兵﹐防御能力才提升。马继援是年轻人﹐到国军军校读过书﹐相信火力的威力﹐才会想要决战兰州。比他老一辈的就不太支持决战。后来战果証明﹐火力防御是可以﹐但新扩军步兵战斗意志远远不如骑兵老兵﹐前线被突破后就或逃或降。XD天门开是伊斯兰信仰﹐跟现在恐怖分子的自杀袭击差不多﹐即认为今日天堂的门开了﹐一切圣战战死者都可以升入天堂获得种种好处(其中之一就是911拉登所说的72个处女 XD)所以悍不畏死向前冲锋。
作者: reinherd (浣熊提督莱茵哈特)   2014-04-06 00:32:00
中文版本的 阿拉阿克巴. 回人/回教徒在汉地18省的人口比例不算太高,但是对战争史的影响似乎不成比例的大
作者: kingsmill (CLAUDE-Ann Arbor)   2014-04-06 11:18:00
怒值蓄满就冲锋 XDDD 好形象小时家乡的回民有时跟汉民打群架,也是会先念念有词当然言辞文明程度和阿訇有差,但也是蓄满怒意就开始战十次有九次是汉民落荒而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