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黄埔传奇将军胡宗南 政大26日特展

楼主: tomasvon (lvye)   2014-04-02 09:32:36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一开始﹐其实共军没有想主动放弃延安﹐而是想利用对地形的掌握﹐
: 在延安周边打一阵﹐牵制胡宗南主力﹐然后再撤。
: 但一开始在延安南边的阻击作战不力﹐于是不得不主动放弃延安﹐让延安变空城。
: 为此从山西紧急调了一个军(纵队)西渡黄河到陕北参与作战。
: (增加这个军后﹐陕北共军兵力为2.8万﹐另加地方部队约2.6万。)
小修若干处。
46年6月国共全面开打后﹐共军在延安附近大修堑壕、散兵坑、火力点﹐
是想认真守延安的。46年6月到11月﹐国共双方战况渐趋激烈﹐但仍然是
边打边谈﹐直到11月﹐国方攻克张家口并召开国大﹐才算彻底撕破脸。
本来胡宗南计划46年11月就发动对延安的奇袭﹐泄密﹕P 为此老毛把晋
绥军区1纵调来延安﹐主力部队达到2.8万人﹐(此时延安尚未正式开打)﹐
并下令陈赓所部在晋西南吕梁地区发动攻势﹐吸引了胡宗南6个旅﹐包括
从陕北抽来的整1、90师﹐争取了一段时间。
说起来﹐1944年﹐陕北苏区的共军兵力达到过最高峰的7.5万人﹐很多
都是晋绥、晋察冀被日本人压迫得供不起这么多兵了﹐调回延安用鸦片
贸易税养起来(兼防范胡宗南)XD 等抗战胜利﹐首先是要急调兵力去
前方抢地盘﹐其次﹐胜利后热河鸦片自由行销全国﹐原来热河->晋绥->
延安->国统区的特殊通道优势不在﹐老毛没钱在陕北养这么多兵了﹐急需
把他们打发出去就食﹐所以到46年春陕北主力部队只剩万把人﹐后来局势
紧张才逐步加强 ﹕P
: 刘邓南下及大别山作战期间﹐都有战死的机会(如刘伯承曾与国军部队相距一个村子
: 互相宿营﹐刘早起发现及时离去﹐否则极大可能会被俘)。
: 这种自我牺牲、自我为饵在共军将领中较为常见﹐在国军中则较少见﹐
: 这是很多战役胜败的关键之一。而因为邓的为了中央不惜损失自己﹐也使得后来
: 毛对邓常怀信任﹐即使文革中打为走资派﹐依然数落数起﹐从未被开除党籍、
: 未扣重大帽子(内奸、工贼、叛徒等必死帽子)﹐更直称邓为好同志﹐
: 使邓少受很多摧残式批斗。
邓小平在江西苏区就是四大毛派“邓毛谢古”之首﹐和林彪一样都是老
毛的铁杆亲信﹐老毛被国际派排挤坐冷板凳﹐邓小平也吃挂落靠边站﹐
连老婆金维映都被李维汉挖走了﹕P 这种一同落难的情分自然不同。抗战
配合刘伯承带好了由红四方面军余部编来的129师﹐打理北方局显能力﹐
解放战争勇挑重担﹐等等。
其实呢﹐老毛在文革里﹐对一些被整的顶级大佬处理一直有底线。彭真﹐
算和刘少奇走得近﹐老毛说彭把北京市委搞得水泼不进针插不入﹔彭德怀﹐
老毛吐槽跟他几十年都是三分合作七分斗争﹐还和老毛互相对骂操娘﹔开
除这两个人党籍的报告﹐老毛始终不批。这两个人的党籍都没被开﹐更别
说邓小平了。只有对刘少奇才是真正下了死手。
顺便说﹐江青之后一直引以为傲的资历﹐就是中共其他高级领导的家眷都
送过河东﹐去山西安置﹐只有她一直跟着老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国
军一起周旋 XD
: 向北撤离途中又遭国军从南追、回马从北攻两边夹击﹐情况最紧时﹐
: 回马距离彭德怀仅隔一个山头﹐共军护卫死守之下彭本人才得以安然撤回到陕北。
: 此战后段﹐共军主力陷于国军包围中前后长达半个月﹐由于回马机动能力强﹐
: 常常是刚突出重围又遭围﹐至5月12日才顺利突出。从此西北共军对回马军阀极恨。XD
和老毛信任老邓一样﹐共军恨回马﹐那是从红军时期就非常厉害了﹐歼灭
西路军﹐虐杀大批战俘﹔抗战中东调的马家军骑八师和新四军打得非常厉害﹐
1941年路西反顽﹐狂艸彭雪枫所部﹔当然后来1944年新四军也报复了回去…
这个仇结得太深了。
宜川战役结束之后一周﹐彭德怀就率部试图攻取洛川﹐这时老彭已经有点
昏头了。到这时共军作战﹐一般还是“围城打援”﹐即一部围城﹐主力打
击援军﹐重点是消灭援军﹔或者“攻城阻援”﹐即一部阻击援军﹐主力攻
城﹐重点在攻取城市。即便是本钱雄厚的华野﹐也要到秋天的济南战役﹐
才敢设定同时攻取城市和歼击援军的“攻城打援”﹔
但48年春﹐本钱短少却脑袋略热的老彭﹐这就提早来个平分兵力的“攻城
打援”﹐又想打下洛川城﹐又想吸引裴昌会来援并吃掉﹐结果洛川没打下﹐
裴昌会没上当﹐只好悻悻然结束战斗。
而集结部队做一个多月的洛川战斗﹐已导致共军粮食极度困难﹐只有去宝
鸡抢馒头了 XD
: 国军溃退到秦岭﹐损失了4万多(7月14日)。
: 此后为了吸引胡宗南部(不算那些临时拼凑﹐此时尚有15万可战兵力﹐仅次于
: 白崇禧部的18万﹐为此时国军第二强﹐比此时浙江+福建+台湾+江西的可战国军还多)﹐
呃﹐这个时候﹐宋希濂倒是也拼凑了二三十万人马﹐驻扎湘鄂西一带﹐
成为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在大陆就做到战区级统帅的黄埔生
作者: Uber (Uber)   2014-04-03 00:08: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